朱德书法 朱德(1886—1976),原名代珍,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等职。 朱德若干“最后一次” 最后一次赋诗酬唱毛泽东1976年元旦前夕,康克清带上家人把朱德从医院接回家中。 元旦这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了毛泽东新发表的两首词。第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第二首是《念奴娇·鸟儿问答》。 一脸病容、身体仍未康复的朱德,一听到这两首词的播音,顿时精神起来,不禁赞叹道:“毛主席的词写得真好啊!” 体质虚弱的朱德眼里泛起了连日来少有的光亮,他兴奋地告诉家人说:“主席这两首词,头一首是他1965年5月到井冈山视察时写的。这是他1929年1月离开井冈山后第一次回去,距1927年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已有38年了,故有‘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句……” 那几天,朱德一有空就给家人讲解这两首词的内容,介绍有关井冈山的情况。有时,还叫工作人员反复朗读给他听。此时,尽管朱德不能见到毛泽东,但是,他仍时常挂念与他共事50年的老战友。 毛主席的词激发了朱德的无限感慨,他情不自禁诗意勃发,反复推敲,用一个多星期,终于写下了《喜读主席词二首》,后刊登在《诗刊》1976年二、三合期(总第82期)上。朱德为这两首词作小引说:“毛主席词二首发表,聆读再三,欣然不寐。吟咏有感,草成二首。《诗刊》索句,因以付之。” 下面是《喜读主席词二首》中的第一首: 昔日上井岗,革命得摇篮。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 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 无产者必胜,领袖砥柱坚。几度危难急,赖之转为安。 布下星星火,南北东西燃。而今势更望,能不忆当年。 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 和第二首一起,落款为“1976年3月10日”。 这是朱德生前的最后诗作,也是他和毛泽东最后一次诗词酬唱。 邓颖超曾建议《人民日报》转载朱德的这两首诗,然而却遭到了姚文元的蛮横拒绝。在“四人帮”反党集团被粉碎以后,《人民日报》为纪念毛主席诞辰83周年,于1976年12月26日特地转载了朱德的这两首诗。这是雨过天晴、乌云散尽时对与世长辞的毛主席的深沉悼念,也是驱除四害、朝晖映照后对永眠九泉的朱德的亲切告慰,更是在战旗翻飞、吼声如雷中对祸国殃民的“四人帮”的有力批判和讨伐。 1966年,已80高龄的朱德,也未能避免 “文化大革命”炮火的攻击。由于朱德功勋卓著,德高望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从“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不肯放过他,尽管他已耄耋之年,仍将他视为篡党夺权的障碍。他们唆使“造反派”对朱德贴造谣、诬陷的大字报,喊“打倒、炮轰”的口号。面对接踵而来的诬陷和迫害,朱德始终像红军时期毛泽东对他的评价那样“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铁”。他镇定自如地对夫人康克清说:“第一,历史是公正的;第二,主席和恩来最了解我,有他们在我担心什么?”朱德不仅意志坚定,而且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与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见面1973年12月21日,朱德参加了中央军委会议,毛泽东在他的住所会见了参加会议的人员。当毛泽东见到朱德这位许久未见面的老战友时,要站起身来迎接。穿着一身深色中山装的朱德见状,赶紧加快步伐走到他的面前…… 两位巨人又见面了,又像井冈山会师时那样,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毛泽东拍着身边的沙发,请朱德紧挨着自己坐下。这时,毛泽东满怀深情地向朱德问候道:“红司令,红司令你可好吗?”朱德仍用他惯用的四川话,兴奋地回答:“主席,我很好。” 毛泽东拿起一支烟,划火柴时似乎思考了一下,深深吸了一口之后,高声对朱德说:“有人说你是黑司令,我不高兴,我说是红司令,红司令。”毛泽东意味深长而诙谐幽默的话,惹得在场的人都不由自主地点起了头。接着,毛泽东又风趣地说:“没有朱哪有毛,朱毛,朱毛,朱在先嘛。” 当时的气氛十分融洽。可是,谁也未曾想到,这竟然成了朱德和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见面。 与周总理最后一次相见1975年7月11日,朱德正准备到北戴河休养,身体稍稍恢复的周恩来一边在病房内做“八段锦”运动,一边让卫士高振普打电话,请朱老总在去北戴河之前先来见见。 几天前,朱德曾经想去看总理,但因为总理当时的身体不太好,不愿让年近九旬的朱老总看到他在病榻上的样子,就没有去请他。当时,朱德也不想影响总理的正常治疗。当得知朱德去北戴河需两个多月才能回来,周恩来担心到那时自己的身体条件不会比现在好,于是热情地向朱德发出了邀请。 这天下午5时50分,朱德走进总理的会客厅时,看见周恩来已经换下了病号服,并且远远地迎了过来。 朱德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声音有些颤抖:“你好吗?” 周恩来回答说:“还好,咱们坐下来谈吧。” 朱德的动作有些迟缓,当卫士走过来扶他坐到沙发上时,周恩来关切地问:“要不要换一个高一点的椅子?” 朱德说:“这个可以。” 朱德同周恩来交谈了20多分钟。周恩来知道患有糖尿病的朱德有按时吃饭的习惯,为了不耽误朱德吃饭,6时15分,两位老人依依不舍地握手告别了。警卫员搀扶朱德上车后,周恩来一直深情地目送汽车远去。 1976年1月8日,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周总理病逝了。 当时,朱德的身体也不好,才出院不久。组织上怕朱德悲伤过度,没有立即告诉他总理病逝的消息。 当天下午,朱德还接见外宾,接受比利时新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舒马克递交国书。回来后,康克清想让他对总理逝世有个思想准备,便慢慢地对他说:“总理病情最近又有恶化。”朱德听了后,沉默了一会儿,说:“不会吧,他的手术做得很成功,怎么会这么快就恶化了呢?” 到了晚上8点,收音机里播出周恩来逝世的讣告,朱德惊呆了。尽管他已经知道周恩来病情恶化了,但还是无法接受总理逝世的事实。听着收音机里不断传出的哀乐,看到家人个个泪流满面的样子,他才肯定这一切是真的了。眼泪从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流了下来,滴落在衣襟上。他坐在沙发上,沉默了很久…… 工作人员告诉朱德,总理临终遗言是要把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和江河里。这时,朱德说:“过去人们死后要用棺材埋在地里,后来进步了,死后火化,这是一次革命。总理为党、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是一个真正的彻底的革命家。”他一边说,一边流泪,还问:“你们知道总理的革命历史吗?”大家说:“知道一点,看了一些别人的回忆。”“你们应该了解总理的革命历史!”说着,朱德就开始讲周恩来革命的一生。当时,家人怕他过分伤心,身体受不了,没有让他说很多,但他仍不时自言自语:“你们知道总理的革命历史吗?”他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 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要把生产抓好!”在朱德病重住院的日子里,叶剑英特别关注他的病情,几乎每天都要让他的女儿打电话到医院,询问治疗情况。邓颖超、聂荣臻等一些老同志也纷纷来到医院探视朱德。 在医院里,朱德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7月初,朱德已报病危,但神志还比较清醒。 一天,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来看他,朱德本来是闭着眼睛的,听说是李先念来了,立即睁开,两人紧紧地握手,朱德轻声缓缓地说:“生产为什么不能抓?哪有社会主义不抓生产的道理?”他喘口气接着鼓励说:“要抓好!” 7月5日这天,李先念、聂荣臻、王震、邓颖超、蔡畅等来医院看望朱德,他吃力地睁开双眼,看着这些几十年风雨同舟的老同志,嘴唇翕动着,想和他们说话,但没有发出声音,想和他们握手,但胳膊微微动了一下,却没有抬起来…… 看着当年驰骋疆场、威震敌胆的总司令被病魔折磨得如此虚弱,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此后,朱德一直处于昏迷状态……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1分,朱德那颗为真理、为国家独立、为民族解放、为社会主义事业跳动了90年的心,永远地停止了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