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70|回复: 0

[家庭教育方法] “假装式”陪孩子的父母,将来都抱憾终生(看看吧,别让自...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8-5-23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被微博上一个“孩子有多渴望父母的陪伴”视频刷屏,视频中采访了几个小孩,只问了简单的几个问题,答案却十分扎心。

第一个问题:“你喜欢玩吗?”

孩子们是这样回答的:“喜欢”、“和洋娃娃在一起”、“小人模型”、“溜冰”.....足以看出孩子们多么热衷于玩耍。

但当问到他们“和谁一起玩耍时”,却得到这样的答案:

“只和我奶奶”、“和我姐姐玩”、“和我弟弟一起”...始终不见父母的只言片语。

不见父母的只言片语。

不见父母的只言片语。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这样的:妈妈从来不和我一起玩,经常有紧急使命需要完成,爸爸总是在写字...

妈妈从来不和我一起玩,经常有紧急使命需要完成,爸爸总是在写字...

妈妈从来不和我一起玩,经常有紧急使命需要完成,爸爸总是在写字...

可见父母们已缺席孩子们的生活良久。

而后面采访者让他们说服父母一起玩耍时,孩子们在欢呼雀跃的同时也在担心实现的可能性。

因为他们害怕听到父母熟悉的推脱话语。越是在乎反而会小心翼翼、患得患失。

父母们已缺席孩子们的生活良久。

父母们已缺席孩子们的生活良久。

他们甚至愿意为了说服父母陪他们玩,做出更多讨好与改变:

“给爸爸的专属表演”;

“我跟你发誓,我会表现得很好”;

“刷牙的时候我再也不乱窜乱跳了”;

甚至还说出“别工作了,辞职吧”的心声;

......

可见孩子们有多渴望父母们的陪伴,他们愿意为此付出更多。

最后采访者告诉他们并没有如愿说服父母之时,孩子们的伤心难过溢于言表。

孩子们有多渴望父母们的陪伴

孩子们有多渴望父母们的陪伴

但这些懂事的孩子却都没有责怪父母,还在为他们找说辞:

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了、他们太忙了、自己表现得不好所以父母没有答应.....

都说懂事的孩子最委屈,相信在后台看得清楚的父母内心也是一阵难过。

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他们的爸妈都出现在他们身边,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眼中的不可置信与开心雀跃,流着泪扑进爸妈的怀抱。

看完这个视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为视频中的孩子们感到心疼,也为他们的父母感到难过。

其实,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是他们都在一味地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条件,而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错过了孩子美好的成长点滴......

陪伴真的很重要,因为家长们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真的很短,等他长大了,你有时间陪伴他了,想再和他多说几句话都是一种奢求。

其实,谁都忙,但重要的是有心,只要有心再忙也会抽出时间。

但比起家长的没时间陪伴,可怕的是生活中还存在着假装式的陪伴,他们将美好的陪伴变了味道。

他们所谓的陪伴,只是用玩具堆成乐园将孩子置身其中,或者直接与孩子人手一个手机,各玩各的,互不干扰。

殊不知家长的忽视与敷衍陪伴,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极大影响。

家长的忽视与敷衍陪伴

家长的忽视与敷衍陪伴

在过去的2017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发布了一篇重要的研究报告。

该研究发现,父母在家庭时间中看手机和平板电脑越多,孩子越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如过度敏感、性急、多动等。

这一结果震惊了家长圈。也让我想起邻居家的小孩明明,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明经常一个人玩玩具,爸妈在沙发上打游戏的打游戏,看电视的看电视。

甚至为了避免吵闹,直接让明明玩手机游戏、看动画片。

其结果就是明明两三岁的年纪,说话总也说不清楚,不爱交流,这都是缺少爸妈的关爱和深度陪伴造成的。

其实,陪伴孩子时玩手机是一种冷暴力,是对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每个孩子,都是上苍寄存在父母身边的珍贵礼物。唯有珍重以待,好好去爱,才能不负这一场缘分。

因而,父母们不仅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更要注重陪伴的质量。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用在亲子关系上亦是如此,陪伴不仅要重量更要重质。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因为有了家长的深度陪伴,孩子感情更丰富;动脑能力更强......因而家长们要学习陪伴孩子。

  • 加强交流:

不要做命令式的父母,注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只有加强思想交流,才能加快亲子关系的建立。

  • 言传身教:

孩子成长最早的启蒙老师其实是父母,因而要以身作则,用自身行动教会孩子成长。

......

不过,其实很多时候千言万语谆谆教导,都不如与孩子共同经历一场有趣的亲子体验来得重要。

只有深度的陪伴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愿每一对父母都能珍惜当下,与孩子一起精彩,一起成长!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