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8|回复: 0

[医药临床] 秦伯未治疗恶寒及恶寒颤栗

[复制链接]
中医药报5版 发表于 2018-5-29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恶寒

恶寒即怕冷,一般外感证初期均有怕冷现象,接着是发热。有的一边发热,一边仍然恶寒,有的发热后,恶寒轻减,概称为表证。凡是外感证,无论伤寒或温病,日期有多少,热有轻重,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外感证的恶寒有一特征,就是见风后怕冷更甚,即使在暖室内,没有寒气侵袭,总是全身觉冷,也有已经发热,仍然不欲除去衣被。但由于外感的症候较为复杂,恶寒又是一个早期症状,初起很难确诊为某种病症,大多观数日后,才能做出决定。同时应与其他症状结合,如兼见头胀、鼻塞的,可以诊断为“伤风”。也正如《伤寒论》上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治法以发汗疏邪为主。

经常怕风寒,得暖即消失,甚至虽在夏季,也不打开窗户,多为阳虚证,常见于脾肾两虚的久泻和痰饮咳喘等患者。这种因本身阳气不足,而出现的恶寒以及阳虚形成的其他症候,概称虚寒证,都属于里证,治法须从根本上扶阳,与外感治疗完全不同。

恶风与恶寒相似,文献上虽有区分,所谓伤寒证恶寒、伤风证恶风。但一般恶寒的多恶风,恶风的也多恶寒,在临床上极难划分。总之,须结合其他症状而定,不可拘泥。

恶寒战(颤)栗

恶寒时颤栗。常见于“疟疾”。

伤寒和温病过程中,有突然寒战,神情极疲,汗出后逐新平静好转,称为“战汗”。这是患者正气虽然虚弱,在遇到有恢复的机会,正气奋起与邪气交争的现象,正气胜则汗出而邪解。所以战后得汗则生,汗不得出则死,实为重要关头。如无虚脱现象,可听其自然,不必慌张,必要时用复脉汤加减,以扶助元气。“振寒”与寒战相似,同样是发抖,其区别是,从内发出者为塞战,仅是形体耸动者为振寒。振寒多由阳虚不能卫外,常伴腹痛泄泻,四肢沉重,小便不利等症。病在少阴,治宜扶阳,用真武汤。

复脉汤:人参、地黄、桂枝、麦冬、阿胶、炙草、麻仁、姜、枣。

真武汤:附子、白芍、白术、姜。

(Y)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