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攻补兼备,力专于肾 黑豆也称黑大豆,为豆科植物的黑色成熟种子,味甘、性平、无毒,归肾、脾、心经,有补肾强身、益阴利水、养血除烦、祛风解毒、抗衰老等功效。其皮为稆豆衣,微甘性凉,善于养血平肝,用治阴虚烦热、盗汗、眩晕头痛。《本草纲目》载:黑豆皮“生用疗痘疮目翳,捣烂敷小儿尿灰疮”。《饮片新参》载:“清脑,疏风热,治头痛。”《现代实用中药》记述黑豆皮“为清凉性滋养强壮药,有解毒利尿之作用”。 童少伯认为,黑大豆对于肾脏疾病,是难得的良药。黑大豆色黑入肾,补肾强骨,用于肾虚引起的腰酸、乏力等,常常和淫羊藿、仙茅、菟丝子、枸杞子等滋补肾阴肾阳药物一起使用,疗效颇佳。 另外,黑大豆虽具有利水作用,但无伤阴之弊,对于水肿患者需要使用利尿药物时尤为合适,和冬瓜子、冬瓜皮等一并使用,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 第三,黑大豆补肾养血,对于肾病晚期脾肾两亏、气血亏虚者,童氏多和黄芪、当归等配伍使用,起到精血互化的作用。 第四,黑大豆具有祛风解毒的功效,对于一些水肿夹有表邪的患者,或者水湿热毒等引起的水肿患者,使用黑大豆,往往起到解表达邪,给水毒之邪以出路的功效。 比如治疗外感风水,黑大豆与防风、防己、清水豆卷等配伍祛风水、解水毒;水肿后期水肿消退,阴虚明显者,黑大豆与猪苓配伍,利水而无伤阴;治疗肾性贫血,黑大豆常与当归、黄芪配伍,养血生精;肾虚明显者,常与淫羊藿、仙茅、杜仲、续断等配伍,具有补肾填精、强骨壮腰之功。 蝉蜕——内外同治,肝肺通调蝉蜕后世又称为蝉退、蝉衣,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味甘、咸,性凉,入肝、肺经,为清疏肺肝风热之品,具有疏散风热、透疹止痒、退翳明目、祛风解痉之功。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及风热喉痛、声音嘶哑;麻疹初期或疹出不畅及皮肤瘙痒;风热目赤、翳膜遮睛;破伤风、惊痫、小儿夜啼等证。 《澹寮集验方》用蝉蜕治疗小儿阴茎忽肿。《医林纂要》又载能“缓肝养肺,去血热,除风湿”。《本草备要》中曰:“其声清响,故治中风失音;又昼鸣夜息,故止小儿夜啼。”《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善利小便”“能脱目翳”。现代名医朱良春曰“证之临床,确有效验”,并制蝉金散,以治浮肿或风水等证。 童少伯认为,蝉蜕质清而透,在表善于疏散风热、透疹祛风,对于风热、疫毒等引起的咳嗽、头痛、水肿、发疹等,均可以根据辨证加减用之。童氏喜用蝉蜕配伍防风、荆芥,治疗咳嗽;配伍浮萍、防己,治疗水肿;配伍桔梗、甘草,治疗咽痛;配伍茜草、紫草,治疗过敏性紫癜。 蝉蜕又能缓肝养肺,去血热,除风湿,利小便,祛邪而不伤正。对于肝风上扰的头痛,童氏常用蝉蜕配伍僵蚕、珍珠母;木火刑金的咳嗽,常用蝉蜕配伍诃子、菊花;风湿(浊)内阻的水肿,常用蝉蜕配伍紫苏叶、益母草等,均能收到很好的疗效。其传人何立群,在童氏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从风论治肾病综合征,创立四蚕汤(蝉衣、僵蚕、蚕砂等),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贝母——别而有合,润散有节贝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气味辛、平,无毒,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症、喉痹、乳难等。陶弘景谓之“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本草纲目》有“贝母,开郁,下气,化痰止咳”的记载。临床贝母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川贝母,其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二是浙贝母,其性寒,味大苦,入肺、胃、肝经,具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的功效。 童少伯认为,两药虽性苦寒,均归肺经,均可以清热化痰,但又有不同。川贝母偏于润肺,《本经逢原》曰“贝母寒润,治肺家燥痰”,主要用于肺热阴虚之肺痿、肺痈引起的咳嗽等症状;在临床上,童氏常与沙参、麦冬、天冬、芦根等配伍,清肺泻热而不伤阴,润肺止咳而不恋邪。 另外,童氏灵活运用《本草别说》中贝母“能散心胸郁结之气”的功效,常常配伍郁金、香附、瓜蒌等解郁散结,治疗一些胸痹、郁病、失眠等。浙贝母偏于散结,用于痰热互结之喉痹、瘰疬、疮疡肿毒等。童氏常常跟牡蛎、生薏苡仁、冬瓜子、鱼腥草等配伍使用,化痰消瘀,软坚散结。 除此之外,童氏认为,一些如肺痈、肠痈、痰核瘰疬、疮痈疖肿等疾病的发生,大多与火热之邪密切相关。火热之邪一方面容易化燥伤阴,一方面也容易聚毒生痰,这些病机的治疗,若单纯润燥则有助于痰毒等的生成,若单独消痰散毒则更加加重阴虚,这时候,童氏往往浙贝母、川贝母联合使用,润燥而不助痰湿,散结而不伤阴液,一举两得,相得益彰,使痰结热毒消散于濡润之中,实乃医家之妙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