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画
第一讲 走进那些被误读的唐诗中 大家好。上次谈到朱庆余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我们分析了诗歌的字面含义,了解了一些唐代的习俗、历史知识。 接下来,看看张籍收到作品的反应。 为什么要了解 诗本事和诗人生平经历(中) 张籍读罢大悦。不仅很高兴,他还回赠了朱庆余一首诗。 在古代,诗歌的功能有很多,不止是文学作品,它们可以作为歌辞被唱,作为文人明志、表达想法的一种载体,也可以作为文人间的社交手段等等。 一般来说,文人间会酬唱,就是互相赠答诗歌。你给我写了一首诗,送给我,我要回复一首。回复时,有的还押著赠诗的韵,称作“步韵”。其中也有不少有趣的故事,以后我们会涉及到。 张籍回赠朱庆余的是《酬朱庆余》: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朱庆余当时还没有官职,所以张籍直接称呼他的名字。现在,中国人还延续了这个传统,有官职的,我们称呼官职,如张科长,李局长等。 酬,就是酬唱。标题很清楚,是回复朱庆余的献诗。那,这首诗写的什么呢? “越女”,江浙一代的女子。西施就是越国的,所以用越女指代美丽的女子。像西施一般美丽的女子刚化妆完毕在照镜子。他这里用“出镜心”,用得妙。 古代的镜子都是铜镜,铜磨成的,不像现在的是靠水银反射、亮堂堂的,过去的镜子是镜子中心被磨得很光滑,靠着金属的反光来照影。人照在镜子里,镜子中间显出的影像最清晰。他这里不只说,越女照镜子,他说,新化妆的美女的样子在镜子中间显露出来,“出”,将显露这个动作生动化。 大家想像一下,这一句多么有动感、镜头感,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一面铜镜中映出美女的妆容的特写,镜头拉开,我们明白了,哦,是美女在照镜。表达手法得多么现代!所以大诗人就是这样妙笔生花。 美女照了镜子后,什么动作表情呢?她是在沉吟,在犹豫、在镜子前左看右看,拿不定主意。为什么呢?她知道自己美丽,但是她不知道她所在意的人的评判,或者她不知道今天的妆容是不是配得上自己的美。她的反应不是那种张张扬扬的,知道自己漂亮,照了照镜子就欢天喜地跑了,她是在沉吟。这说明她对自己的自爱、郑重、谦和。 后面两句,“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换了主体,是诗人对越女的评论。他没有再说越女的相貌,而是肯定了她更高的价值所在——她天籁般的歌声。 齐纨,齐国的织锦,很名贵。这么名贵的织锦,已经不算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了,因为越女唱一曲《菱歌》,就价值万金。菱歌,是江南采菱时唱的民歌,《乐府诗集》有记载,这里泛指歌曲,也可以理解为古曲。越女是江南人,她唱菱歌也很自然。或者也可以理解为,越女的歌声非常好听,即使随口唱《菱歌》这样的小调,也能获得万金的奖赏。(文章转载自:博雅云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