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24|回复: 0

[中国正能量] 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中国的贵族

[复制链接]
生民无疆 发表于 2018-8-7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的地位高于一切。儒家的一整套理论,都是围绕家庭展开的。儒家认为,每个家庭父慈子孝、长幼有序,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但是,一个家庭,仅仅父慈子孝(父子)、举案齐眉(夫妻)、长幼有序(兄弟),是远远不够的。

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中国的贵族

《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余殃。”

这是说,多做好事的的家庭,福及子孙;做坏事的家庭,祸及子孙。所以,一个家庭必须对社会有所贡献,多做好事,至少是不做坏事,才能人丁兴旺,福寿绵长。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答案是:家长要修身,成为家庭的楷模,约束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是:以诗礼传家。所谓“诗”,就是文化;所谓“礼”,就是教养。合在一起,大致可以解释为德才。

6d97920a3bc823b7bc7a63024171626e.jpg

近些年来,“贵族”一词,很流行。贵族,是欧洲的特产,指的是由国王授予世代继承的爵位和财产的特殊家族,比如公爵侯爵之类,便是爵位;一块领地及其领地上百姓,都是这个家族的世袭财产。

春秋战国以前,中国也是有贵族的。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以流官制代替世袭制以来,中国便没有了所谓的“贵族”。除了太子世袭皇位,其他皇室成员,也仅可以获得相应俸禄,近乎取缔了世袭制。

从汉朝开始,朝廷采用察举制选拔人才,通过乡举里选德才之士,然后逐级考察后送到朝廷,朝廷组织考试后,选出优秀人才任命官职。到了隋唐,创建了一种更加规范的模式,固定并传承到清朝末年,这就是科举制。

这样的人才选拔制度,和义务教育的普及,使中国诞生了许多著名的书香门第。这些家族的成员,无论男女老少,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对家族高度忠诚。这些人家,未必很富裕,但是极有品味,男人旺家,女人旺夫。

在唐朝,就有不少这样的家族。唐人柳芳《姓系论》:

“(从中原迁徙江南)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

唐代的著名文人、高级官员,相当一部分出自这些家族。比如崔氏,诞生了23名大唐宰相。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唐朝宰相共369人,崔氏一门占6%强,不能不说崔氏强大无比。

不属于这些姓氏的官员,哪怕是当上宰相了,也要想方设法与这些家族联姻。其实,人们热衷于与这些大姓联姻,大姓热衷于相互结亲,原因很简单:娶这些人家的女儿进门后,可以传承好的家风;女儿嫁到这样的人家,未来便有了指望。

近百年来,有些专家用西方式的庸俗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进而胡乱解释唐代政治,是十分错误,甚至是荒唐的。根据《唐代墓志汇编》中一组墓志,结合有关史料,我们可以大致还原博陵崔氏、宰相崔祐甫家族的基本情况。

崔祐甫的祖父,名叫崔皑。崔皑十八岁入太学读书,明经及第而做官。因为知识渊博,受到宰相李敬玄、郝处俊的赏识,调任京官。当此之时,他的弟弟、姐姐先后去世,他把他们的孩子接过来抚养,因此经济十分困难,好不容易把孩子们抚育成人。他一辈子好学不倦,临终遗言是让两个儿子帮他完成未竟的书稿。他的最高官职是汝州长史。

崔祐甫的祖母是王媛(太原王氏),勤劳朴素,博学多才,“精阴阳历算之术”。

崔祐甫的伯伯崔浑去世时不到三十岁,时任监察御史。根据这一职务,完全可以肯定,崔浑必是明经或进士及第,甚至曾制举及第。

崔祐甫的伯母,崔浑之妻卢梵儿(范阳卢氏),丈夫去世后,誓不改嫁,含辛茹苦将二子一女抚育成人。她很有学养,品行极佳。

崔祐甫的两个堂兄弟,即崔浑的两个儿子,大的叫做崔众甫,十六岁明经及第;小的叫崔夷甫,近二十岁时踏入仕途。

崔祐甫的父亲,名叫崔沔。到当时著名的大学者李善门下读书。二十四岁那年,进士及第。《据旧唐书·崔沔传》,起初崔沔只是考中了,因为落榜者举报有人作弊,武则天下令重考,结果,崔沔“为天下第一,”成了状元。先后担任中书舍人、秘书少监、掌吏部选事、判国子祭酒。

崔祐甫的母亲,名叫王方大,精通历史,生活简朴。

崔祐甫有一个哥哥,名叫崔成甫。与李白之间有唱和。根据他起家职务为校书郎,可以断定应是进士及第,至少是明经及第者。

崔祐甫本人,二十五岁时进士及第,因其文武才干,得到了古往今来的人臣的一切荣誉:宰相、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修国史、常山县开国子;死后获赠太傅。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几个特征:

1、博陵崔氏,并非今人心目中的“大户”,他们没有万贯家财,恰恰相反,他们经常生活颇为艰难,甚至不时为衣食发愁。当此之时,他们凭着对家族高度的责任心,相互扶持,共度难关。

2、家族重视教育,崔祐甫家族长盛不衰,靠的是读书。与之相反的是,唐太宗的二十四位凌烟阁功臣中,尽管不少与皇室联姻,但是,持续三五代活跃于朝廷、文坛的家族,寥若晨星。

3、崔家的女主人,不是王氏,就是卢氏,均为“五姓女”。她们个个有文化、有教养,对家庭极其忠诚,对子女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当男主人去世后,她们能以自己纤弱的身躯,排除万难,确保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崔家的女主人,是确保这一家族不衰的最坚强的后盾。

我们都知道,韩愈幼年成为孤儿,靠哥嫂养育。不久哥哥去世,是嫂子含辛茹苦,排除万难,把韩愈养大,给他进行启蒙教育,再送韩愈去读书。因此,韩愈得以进士及第,成为千古名士。韩愈的嫂嫂,就是郑氏。

任何家族,只要始终不渝地重视家教,都可以成为长盛不衰的书香门第。

乐安孙氏家族的崛起,就很具有代表性。

孙家四代单传。孙嘉之四岁时成了孤儿,在外婆家长大。显然,他没有什么强大的家族力量。在武则天时期,他44岁时,进士及第,一辈子也就做县令之类的小官。由于夫妻俩教子有方,四个儿子全是科举场上的胜利者,成为开元天宝年间天下美谈。

孙逖是四个儿子中最有出息的。唐玄宗时期,孙逖因其才华横溢,一踏入官场,到处是鲜花与掌声。宰相张说,让两个儿子拜孙逖为师;宰相张九龄,对他敬佩有加;为李白、杜甫所崇拜的李邕,出差京城时,专门带来作品向他请教;颜真卿、李华、萧颖士等名士,是他的门生。他担任中书舍人,即唐玄宗的秘书,达八年之久。

从此,高门大户、朝廷重臣们纷纷主动与孙家联姻。直到唐末,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个家族因为保持良好的家风,一直十分显赫。

79af664c6658fbad11ef6229521bf512.jpg
c68764adf4109313dc36b4c0144a65d5.jpg
中国民间无处不在的牌匾

无论科举取士的古代,还是知识就是力量的今天,一个家族,无论是务农、经商,还是做官,如果能保持不衰,必是“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

这一传统传承至今。比如,众所周知的江南钱家,是古代出进士,今天出院士的家族。据说,这是中国出院士最多的家族。

这些家族有一个优良传统:对家庭成员实行近乎苛刻的诗礼教育。全体家族成员在家孝慈,在朝忠君,在官爱民,在民耕读,甘守清贫,好学不倦,言行恭谨,站有站相,吃有吃相,他们是社会的楷模,文化的传承者。这种文化,就是中国的士大夫文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