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字本义是什么意思
神奇的汉字系列之户字的演变过程及起源
那‘足不出户’的‘户’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突然被问到“户”字本义是什么意思,我们往往都会很干脆地回答:“窗户。”这时如果再接着问:“那‘足不出户’的‘户’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立刻就会意识到,户的本义不可能指窗户,因为没有人会从窗户出门去。那么,什么是户呢?
什么是户呢
户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如上,是门字的一半,像一扇门板。从字的来源看,《一切经音义》中说:“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说,“在于堂屋曰户,在于宅区域曰门。”《说文解字》对户的定义是“半门曰户”,对门的定义是“从二户,象形。”这就是说,我们现在说的门,在古代造字时是有两种叫法的,单扇且的叫“户”,主要用在内室;双扇的叫“门”,主要用在庭院或入室的大门。有一个成语叫做“千门万户”,是用来形容宫殿房屋众多、规模宏大的。门与户为什么会出现数量上千与万的区别?有学者解释说:一栋建筑,室内的单扇“户”很多,而通往室外的双扇“门”很少,众多宫殿累计下来,就会出现“千门”与“万户”在数量上的差别。
户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如上,是门字的一半,像一扇门板
广义的“户”也可以指门,“足不出户”就是不出门,“夜不闭户”就是夜晚不需要关门。门上的转轴被称为“枢”,一般是用木头做的,因为它经常转动,所以很少受到虫子的蛀蚀。古人受到这一点的启发,提出一个很有意义的观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里户也指门,整句话的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腐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比喻经常运动可以不受外来侵蚀而历久不坏。
一扇曰户,两扇曰门
后来,户字由指门引申指门背后居住在屋内的人群,由此又引申指家庭、住户,一家人就是一户。“门”与“户”都可以表示人家或家族,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相较于单扇的“户”,双扇的 “门”大多时候是与那些名门望族、官宦显贵相联系的,他们住的是深宅大院,出入处有高大的门;与此同时,普通百姓的住处是“积土为室,编蓬为户”的简陋房屋,谈不上有什么院落和门庭,这样的人家只能称为户。因此,汉语词组中,农户、渔户、猎户、佃户等,与豪门、权门、将门、相门等所表现出的贫富差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说文解字》对户的定义是“半门曰户”
有句俗语叫“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常被用来形容读书人即使不出家门,但是还是能知道天下所发生的事情。这句话最早来自《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有学者认为这是《道德经》中最难理解的一章,因为它仿佛与我们的“常识”相悖:我们认可的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老子却说“不出户,知天下”;我们推崇的是“知行合一”,老子却说“不行而知”;我们信奉的是“眼见为实”、“亲力亲为”,老子却说“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不过,历史上的确存在这样一些让我们费解的人: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既无治理一方的经历,也无带兵打仗的经验,却能准确把握天下大势,隆中对折服刘备出任军师;鬼谷子隐居于鬼谷,既无治国安民的经历,也无经略天下的经验,却通晓纵横捭阖之术,教出的弟子苏秦、张仪、孙膑等都成为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他们为何能做到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用老子的理论来解释:万事万物即便复杂也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也就是“道”。摸透了这个规律,就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自然就可以不出户而知晓天下。
从二户,象形。
那么,不是“圣人”的我们可以做到“不出户,知天下”吗?答案是肯定的。《道德经》虽然作于两千多年前,但却具有时空的穿越性:今天,互联网架起沟通世界的桥梁,地球成为了一个“村”,足不出户知天下事不再仅仅是“圣人”的境界,一台电脑,一个手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坐在家中俯瞰天下,了解大事小情。不仅如此,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让人们不仅能不出户而知天下,甚至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些便利让人不禁感慨,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多么幸运、幸福,更为此而自豪——这样美好的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用勤劳、智慧、勇气拼出来、干出来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