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70|回覆: 0

給孩子報興趣班家長悠着點

[複製鏈接]
里人 發表於 2012-1-28 22: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核心提示:目前,寒假少兒興趣班招生火爆,但招生對象呈低齡化趨勢。據悉,今年某中心239個班共6000多個學位受到學生家長『瘋搶』,報名開始才第四天,即僅有不足兩成的學位剩餘。
6 t/ G) M# m1 g7 ?& T# L+ @  現象' P% J1 }3 G- U6 b
  報名第4天剩餘學位不足兩成# m- o0 v) X. y7 ?2 v) G4 T
  據悉,廣州市兒童活動中心的2012年春季班新生報名於1月4日拉開帷幕。報名第4天,滿員班級數已超過100個,剩餘學位已不足兩成,而這些剩餘學位大多集中在該中心在今年春季班新開的課程或者是新老師講授的課程。今年該中心春季班與去年同期相比新增17個,主要為舞蹈類,比如芭蕾舞、少兒街舞、舞蹈小演員班等。
  \) B/ a$ b/ K5 M0 U2 U  對此,該中心黨支部書記袁微告訴記者,近兩年來,校外興趣班不僅報班火爆,且呈現出低齡化趨勢,此次新增的興趣班項目多數為低齡兒童設計,以滿足家長們的報班需求。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家長帶着正在讀幼兒園的孩子報讀各種興趣班。家住越秀區的趙女士就帶着還在讀幼兒園大班的女兒當天一口氣報了鋼琴、美術和象棋三個班。. p+ z4 V7 B' ^
  另據了解,在報讀該中心興趣班的學生中,『貪心』的孩子並不少,很多孩子都報了2~4門課程。據袁微介紹,小學畢業班學生每人報讀的課程比較多,多數集中在科普類,與學習相關,學生家長報班目標很明確,為『小升初』升學考試作準備。另外就是中年級的學生,如二三年級,多數選文藝類如美術、音樂、舞蹈班再搭配一個科普類如機器人等興趣班組合,這類學生主要是培養興趣,同時也在寒假進行修身養性。2 ?7 e+ B" B% A3 d1 _
  提醒
6 P- k+ M* U( t  e  最好4歲以後才報班一次不超過3門課程8 ?% K; A( D8 H8 t1 w
  對於熱衷為孩子報興趣班的家長,袁微提醒,報班時應注意以下四點:0 J7 n+ T; `1 D: I$ O; I
  1.參加興趣班需考慮孩子年齡。興趣班,顧名思義,就是能讓孩子感興趣、能給他們帶來樂趣的課堂。但是絕大多數爸媽可能會把興趣班與『特長班』混淆起來。事實上,兩者所持的宗旨並不相同。興趣班意在令孩子快樂,因快樂而收穫着能力;而特長班則是一種快速成長的方法,其目的是為了使孩子在某項技能上有飛速發展。通常4歲以上的寶寶,才建議參加興趣班。因為4歲以上的寶寶才會出現某種能力的定向,而4歲以下的寶寶專注力不夠,興趣點廣泛而不持久。9 ]% o9 F0 g- R+ u* g* ]
  2.注意發現孩子的優勢。幼兒時期是孩子感知覺、動作發展和思維訓練的敏感時期。適時、適當地參加一些興趣班,有助於父母及時發現而不忽略孩子的興趣和優勢――家長的智慧就在於發現,然後加強培養,也就是順應孩子的『強項』和個性去創造條件、去引導,開啟其智慧、挖掘出潛能,就會事半功倍。說到底,教育的目的不是抹煞差異,而是彰顯差異。比如,語言型的孩子可以學英語;音樂型的孩子可以學彈琴、學舞蹈;邏輯-數理型的可以學圍棋、象棋;空間智力型的可學繪畫;身體運動型的可以學乒乓球、跆拳道、游泳等。) W5 m( u5 V% g, F& y8 k# p
  3.注意塑造孩子的個性品質。在興趣班,孩子能跟隨老師學到知識和技能。不能否認,任何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都有枯燥的一面,這恰恰為孩子提供了『壓力訓練』,有機會認識到努力的價值,感受到榮譽、驕傲和成長,這是必要的挫折教育。當然,如果孩子很喜歡上興趣班,學習就成了愉快的『訓練』,稱不上什麼『壓力』了。同時,興趣學習對孩子意志力、自信心、交往能力、自我認識能力、抗挫折能力、勇敢精神等個性品質的培養都有益處。經過這番訓練與磨鍊,寶貝就有可能在其現有的條件下,揚長避短,越來越優秀。
9 D6 ^. o% n0 |/ i$ B/ S! A  Z  4.保護興趣是學習的前提。給孩子選興趣班,應堅持『適量』原則,讓孩子擁有一兩門特長是好事,而且從長遠發展來看,那些有特長的孩子往往生活得比較快樂。但是,把所有的好東西都強加在一個寶貝身上,孩子也會消化不良。貪多求全、盲目跟風的做法不可取,弄不好還有可能花了錢、花了時間、花了精力,卻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破壞了孩子以後學習的信心和欲望,得不償失。所以,父母不能強迫,重在保護孩子的興趣,報讀興趣班最好在2~3門之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