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29|回覆: 1

[轉載]試論中國跪拜禮儀的廢除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0-9-10 21: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跪拜禮是中國古代向對方表示崇高敬意的禮節,也是中國古代使用時間最長、最頻繁的一種禮節。跪拜禮出現之初,並不帶有,或者說並不帶有十分嚴重的等級或人格侮辱的色彩。上古之時,無論宮殿庭堂,還是官府民宅,皆無後來的桌椅高床之類的生活用具,男婦老幼,不分貧窮貴賤,一律席地而坐,其方法是『兩膝着地,以尻著踵而安者為坐』。也就是說,人們以雙膝着地,臀部抵於腳根為坐。這種坐姿,相互之間不是一方向另一方的致敬,更不是卑己尊他的單向行為,而是無任何意義的相對而坐。人們採用這種坐姿時,如若需要向某人表示敬意的話,只要將腰杆伸直,臀部離開腳根,即演化為跪姿;而當人們以手觸地之時,則演化為拜姿;以頭觸地,則為叩首。這種坐姿向跪拜演化的情況,在曰本尚有明顯的遺蹟。
    伴隨着歷史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桌、椅、床、凳等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用品,雙腳垂地而坐取代了席地而坐。與此同時,站立地上的作揖禮成為社會生活中常用的致禮方式。至此,跪拜禮開始從心理上貶抑敬禮者的人格尊嚴,從形式上加大了彼此間的尊卑差距,示以上下等級的人格侮辱色彩日漸濃重,成為封建社會中尊卑貴賤等級制的重要禮儀表現形式。
    清王朝入主中原以後,通過對中國歷代各種禮儀制度的因革損益,制定了一整套冗雜繁瑣的社會政治禮儀。僅跪拜一節,即有一跪三叩首、二跪六叩首、三跪九叩首之別。進入近代以來,西方國家的社會政治禮儀開始傳入中國,傳統的跪拜禮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明文禁止再行跪拜禮,至此,作為社會政治禮儀的跪拜禮被國家以政令的形式予以正式廢除。
        一、外部的楔子
    鴉片戰爭以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東漸而來,力圖按照他們的要求與模式,同中國建立起政府和國家關係,派遣常駐公使,並向清帝呈遞國書。清廷由於當時不了解世界大勢,自視為『恩被萬國』的天邦上國,要求外國公使如同中國的藩屬國使臣一樣,向清帝行三跪九叩之禮。西方國家認為向清帝行此大禮是對其國家和君主的污辱,一直要求清廷廢除這一外交禮儀。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英法等國公使常駐北京,多次強烈要求覲見清帝,但不行跪拜之禮。當時清廷以幼主臨朝、太后垂簾,不便接見外國使臣為由予以婉拒。1873年2月,清兩宮太后撤簾,同治帝親政。西方國家駐華公使以公使團的名義再次提出覲見清帝的要求,為此反覆與清廷交涉。交涉的焦點是外國使臣將以怎樣的禮儀覲見同治帝。外國公使團認為,對清帝行三跪九叩之禮,『大失(本國)政府尊嚴,己身之體面』,[1](P186)因而堅決反對跪拜;清廷則堅持『跪拜之禮,最關中國國體』的禮儀觀念,不肯輕易改變跪拜之禮。
    經過長期交涉,中外雙方達成妥協。清廷同意外國公使可不行跪拜之禮;外國方面表示:外國使臣會見本國或其他國家君上之時,並不跪拜,只是三鞠躬而已。『此次在中國請覲,改為五鞠躬,以昭格外敬誠。』[2](P24)曰本大使副島種臣則格外專橫,表示只向清帝行三揖之禮。
    1873年6月29日(同治十二年六月初五日),曰本大使以三揖之禮,西方各國公使以五鞠躬之禮,在紫光閣覲見了清同治帝。
    在此次的覲見禮儀紛爭中,清廷雖與外國使團交涉三、四個月之久,『譬曉百端,反覆辯詰,幾於舌敝唇焦』,[2](P29)最終仍是被迫屈從於外國的壓力,第一次同意外國使臣不以跪拜之禮覲見清帝。這不但改變了有清以來二百年余列祖列宗之『舊制』,也改變了中國數千年來的華夏禮儀『舊制』。外國人以鞠躬或作揖禮覲見同治帝的事實,如同一個強有力的楔子,嚴重動搖了傳統跪拜禮儀的權威與根基。
        二、內部的反思
    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除了外部因素之外,還需要有其內部的必要條件。跪拜禮儀的廢除也是如此。
    西方的傳教士來到中國後,帶來了介紹西方國家禮制、禮儀的書籍,諸如【西禮需知】、【戎禮需知】等等。19世紀60、70年代,清廷開始向海外派遣各種類型的使團和官員,他們第一次親自了解和認識了西方國家的政治與外交禮儀,並自覺不自覺地與中國傳統的跪拜禮儀相比較。
    1866年3月,清廷派斌椿等人隨赫德前往英法等國考察。斌椿等人是以怎樣的禮儀謁見英國女王的,並未留下十分明確的記載,但有一點是十分明確的,即他決沒有向女王行跪拜之禮。其後,他隨赫德赴瑞典、比利時等國,也受到了類似的禮儀接待。
    年過花甲的斌椿對西方國家的外交禮儀問題反映較為遲緩,但與其同行的同文館學生張德彝在其【航海述奇】中則明確記述說:『其君臣相見,無山呼跪拜禮,只垂手免冠而已。』張德彝與斌椿等人『相見(英國君主)亦如是,只不脫帽』。[3](P546)
    1868年,清廷官員志剛、孫家谷等隨蒲安臣出使西方各國時,採用的是西方通行的握手或鞠躬禮。西方國家的這種外交禮儀,對於久居中國的清廷官員來說,無疑必會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孫家谷有關出使西方各國外交禮儀的記述,雖極其簡約,但卻又極其明確:『秋後渡西洋,抵英吉利島國,見其女君,禮節不過進退三鞠躬而已。彼此立談,無跪拜之文。贊以美詞,循舊典也』。[4](P381)
    其後,伴隨着介紹西方國家各種政治、經濟、法律、軍事、外交、思想、文化,包括禮制制度的書刊大量傳入,伴隨着清廷出使西方各國人員的增多,中國人對西方禮儀的認識更加廣泛而深刻。特別是此後中國日趨嚴重的民族危機,更促使進步的中國人開始反思中國傳統禮儀與民族奮起自救的關係,以審慎的態度對中西各方面的差異進行分析比較。進步的中國人認為,傳統的跪拜禮俗,只能培養人們的愚忠愚孝思想,泯滅國民的獨立人格意識,因而發出了廢除以跪拜禮為主要標誌的繁瑣禮制的呼聲。維新志士譚嗣同在其【仁學】一書中,揭露、抨擊了歷代封建統治者利用『繁瑣拜跪之儀』,束縛、鉗制臣民百姓思想,『以挫其氣節』[5](P341)的卑劣目的與險惡用心。梁啓超在1897年任教時務學堂之時,即曾將廢除跪拜與變法圖強、維新救國聯繫起來。『今日欲求變法,必自天子降尊始,不先變去拜跪之禮,上下仍習虛文,所以動為外國訕笑也。』[6](P548)然而,他們不是統治者,更不是具有決策權的統治者,其呼聲雖亟,卻未能對中國政治禮儀制度的變改產生實際的作用和直接影響。
    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在宣傳反清革命的同時,也對跪拜禮儀等舊禮俗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叩頭也,請安也,長跪也,匍匐也,唱諾也,懇恩也,極人世可憐之狀,不可告人之事,而吾各階級社會中,居然行之大廷,視同典禮。大臣之入朝,縉紳之上公堂,紅員新進之夤緣於府第,此天下所仰望而不可得者,而舉所謂叩頭、請安、長跪、匍匐、唱諾、懇恩之各種金科玉律,以為之倡。』長此以往,人們毫無國民、公民、民主意識,必將釀成『奴隸之風俗』。[7](P704-705)資產階級革命派首先身體力行,在革命隊伍內部以同志、先生相稱呼,以握手、鞠躬代替跪拜與長揖之禮。
    1910年10月,資政院內一些較為激進的民選議員,終於公開而大膽地提出了『請廢跪拜禮節』的建議案。[8](P76)
        三、政權的力量
    跪拜禮在中國實行了數千年之久,已作為社會政治倫理和社會文化而積澱於民族意識之中,因此,在國家政治或社會生活中廢除跪拜禮,是需要依靠政權力量的。中國當時實行的是封建專制制度,因此,廢除跪拜禮首先是由部分統治者,以一種非正式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1906年1月24日,即舊曆除夕日,兩廣總督岑春煊示諭其屬下稱:清廷各級官員皆為皇上的臣子,對於其上級官員『在盡心而不在屈膝……況屈膝請安之禮,實欽定禮部則例百官接見禮儀條內所不載』。各省的司、道、府、廳、州、縣官員,進見總督、巡撫等大員,只有三揖之禮而無屈膝之儀。下級官員進見督撫屈膝跪拜,不但『婢膝奴顏,有傷氣節』,而且有『違犯王章,習非勝是』。示諭明確規定:『自明年正月為始,文武大小官員,入見概用長揖,普免屈膝請安俗儀,以符定製而挽頹風。』[9]
    其後,江蘇、江西、湖北、河南等省,亦皆於當年廢除了府、州、廳、縣官員自稱『卑職』的陋習,廢除了屬下進見上級大吏的跪拜禮,規定凡下級官員初見上級大吏,只行三揖之禮,常見只行一揖之禮。例如,1906年5月,江蘇巡撫陳夔龍曾通飭全省各級官員:無論官職大小,皆有『蒞民治事之權,職曰天職,何卑之有?……嗣後通省府、州、廳、縣以下公牘中,一律免稱卑字……凡有來轅進見者,無論品級大小,初見三揖,常見一揖,一律免其請安。』[10]山東巡撫楊士驤亦曾通令山東法政學堂考生:『應考各員,是日入場點名,見撫帥只一揖,不准請安。』【大公報】特別指出:『此蓮帥使僚屬皆知自重之意,居心可謂厚矣』。[11]
    誠然不錯,岑春煊、陳夔龍、楊士驤等的上述示諭札令,皆強調各級官員,『官無大小,莫非王臣』,[10]大多援引清廷欽定禮部則例中有關百官接見禮儀規定為根據;他們主張廢除的僅是下屬官員對上級大吏的跪拜,而不是對皇帝的跪拜,更不是從根本上廢除跪拜禮節,無疑帶有十分明顯的局限性。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上述廢除屬員跪拜的示諭札令,是在清廷宣諭仿行憲政這一特殊背景下提出的,我們確可從中感窺到一些較為開明的清廷大吏,尊重他人人格意識的初步萌動,我們有理由將其視為中國人經過對中西禮制長期比較反思後,力圖摒棄傳統禮制的前兆端倪。恰如【大公報】所稱:其『居心可謂厚矣』。[11]
    1912年2月12日,清隆裕太后帶同宣統皇帝在清官養心殿舉行了清王朝、同時也是中國數千年來封建專制制度的最後一次朝見儀式。袁世凱內閣的外務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趙秉鈞、郵傳大臣梁士詒等人,第一次摒棄跪拜禮,以三鞠躬禮朝見了隆裕太后和宣統皇帝。示以森嚴等級觀念、貶抑人格尊嚴的跪拜禮至此已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壽終正寢。
    1912年3月,南京臨時政府內務部、教育部通知已宣布獨立的各省軍政府,可照舊致祭文廟,『惟除去拜跪之禮,改行三鞠躬,祭服則用便服』。[12]其後,又明令廢除社會交往中的叩拜、相揖、請安等舊禮節,改行鞠躬禮。8月17日,中華民國政府頒布【禮制】規定:男子平常相見,施脫帽禮;公務活動中施脫帽一鞠躬禮;慶典、祀典、婚禮、聘問等隆重場合,施脫帽三鞠躬禮。女子禮與男子禮相類,惟不脫帽。[13](P16)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最終以法律的形式廢除了在中國實行了數千年之久的跪拜禮。
    積澱愈深愈厚,清除愈艱愈巨。廢除跪拜之禮的努力,自始至終皆受到了頑固守舊勢力的激烈反對。1897年梁啓超提出廢除跪拜之禮時,湖南士紳葉德輝即曾猛烈批評梁啓超:『竟欲易中國拜跪之禮為西人鞠躬,居然請天子降尊,悖妄已極。』[14](P548)南京臨時政府廢除跪拜禮,特別是祭天祭孔等大典中的跪拜之禮後,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的康有為對此十分不滿,竟氣急敗壞地質問國人:『中國人不敬天,亦不敬教主,不知其留此膝以傲慢何為也』,[15](P849)似乎中國人的兩膝就是為了跪拜天、地、君、親、師而生長的。
    20世紀初年,在中國實行了數千年的跪拜禮雖已被明今禁止,但跪拜之禮在中國社會內部並未徹底禁絕,我國的某些邊僻地區仍有跪拜之風。但是,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跪拜之禮已經徹底絕跡,這是歷史的進步。跪拜之禮是與專制制度同時消亡的,這無疑是辛亥革命的結果,但同時又是經過對中西禮制長期比較、反思後的自然選擇。

【參考文獻】:
    [1]  朱傑勤.中外關係史譯叢[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
    [2]  寶@②.同治朝籌辦夷務始末:卷九十[Z].北京:故宮博物院抄本影印,民國十九年.
    [3]  張德彝.航海述奇[Z].長沙:嶽麓出版社,1985.
    [4]  孫家谷.使西書略[Z].長沙:嶽麓出版社,1985.
    [5]  譚嗣同.譚嗣同全集:下冊[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4.
    [6]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戊戌變法:第二冊[Z].上海:神洲國光社,1953.
    [7]  張@①.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第一卷下冊[Z].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7.
    [8]  宣統二年第一次常年會資政院會議速記錄:第27號[Z].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宣統二年鉛印本.
    [9]  粵督文明之示諭[N].大公報,1906-2-18.
    [10]  蘇撫陳通飭各屬革除官場陋習札文[N].大公報,1906-5-30.
    [11]  諭改禮節[N].大公報,1906-09-9.
    [12]  丁癸除去跪拜[N].申報,1912-03-5.
    [13]  中國大事記[J].東方雜誌,第九卷第四號.
    [14]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戊戌變法:第二冊[Z].上海:神洲國光社,1953.
    [15]  湯志鈞輯.康有為政論集:下冊[Z].北京:中華書局,1981.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木加丹
   @②原字均下加金
大進德 發表於 2013-3-23 06:30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見過的最好的帖子了,謝謝樓主












我的美女總裁老婆
魔界的女婿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