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喝茶當於瓦紙窗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的塵夢。』
對中國人來說,『茶』是一個溫暖的字。有詩人寫道:上帝在喝茶時,開始不懷念咖啡;中國人在喝咖啡時,所有的毛尖紛紛向喉頭刺來。道出了中國人對茶的一往情深。茶是中國人開始新的一天生活的必需品,雖然柴米油鹽醬醋也代表人間煙火,但俗,不像茶可以入詩,讓人品出許多雅趣和情致。中國人對茶的感情成了一種情結,因而對茶的認識亦在代代傳承中完成。?
年少時我對苦澀的茶較反感,覺得父親奇怪。父親有兩把心愛的紫砂壺——純正的宜興紫砂。一把上面刻寫着『客來清當酒,猶味此中求』,另一把上面刻寫着『陸羽高風,陶潛逸興』。茶壺成了父親一生的道具。父親讀過多年的書,有一種落魄讀書人的悲世情懷。當人生寂寞時,父親選擇了跟茶壺對話。他聞雞即起,泡一壺釅釅的茶,或寫詩作文,或對窗獨坐,或若有所思地等待日落。每到茶季,父親比平常要忙碌一些。茶壺口那『吱吱』的叫聲傳達出父親的興奮,父親只在飲茶時興奮,父親最後的人生滋味只剩下茶味了。茶是苦澀的知音,它以這種特質進入一個人的生活,用暗示和契合的方式,通暢了人對於世間萬象許多理解上的障礙。?
的確,當茶葉一瓣瓣的心狀打開在水中沉浮時,讀苦雨老人的【喝茶】、【關於苦茶】、【吃茶】、【煎茶】會體會出一種散淡的潤物情致。在茶道與功夫茶里,紛攘的名利如煙雲浮過眼眸,淡化了俗世的種種矛盾和衝突,少了些許浮躁,眼光也隨之柔和。【喝茶】中寫道,『喝茶當於瓦紙窗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的塵夢』,這不是文人的矯情,實在是茶提升了人生之境。董橋說,人過中年飲的是下午茶,我心有戚戚。多好的比喻,人生的諸多況味都被很感性地道出。將茶作為人生喻體,是再恰當不過的生活修辭。年少時,許多人生之境是難以體會的。?
故鄉的茶季里,喝茶是每天莊重的功課。我想起了那一雙雙在綠色背景下翻覆如蝶飛的柔荑之手,以及制茶的夜晚鄉人們為解困所吟唱的山歌,那情景,那氣息,沁人肺腑,烙在心頭,雖多少年過去,可稍一點擊,一切畫面又都鮮活起來。我因此常常想,如果是留在故鄉,我會被它們滋養一輩子,過着樸素而簡單的生活;也可能陶然如一棵茶樹,搖晃在山風裡,活出一生一世的綠意。?
在茶季里回到故鄉,我的雙眼咸澀而潮濕。山坡上,那一排排綠意盎然的茶樹躬着身子,做着優美而虔誠的姿勢。風低低地吹過山崗,茶葉們在揮手與茶樹告別。世間的茶樹都堅守着家園,而茶葉卻註定要出外漂泊,流落他鄉。人生之境亦如茶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