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36|回覆: 0

[梅花樁] 梅花樁『因地而異』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1-12-5 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百度貼吧
武術網資料
以河北省平鄉縣後馬莊鄒宏義師爺所傳的梅花拳,稱之為干支梅花拳或干支梅花樁,據老師傅講,以前是在排成梅花形的樁上練習,所以梅花拳的下盤功夫很是特別,後來又改在地上習練,稱之為『落地干支梅花樁』。這一支梅花拳有確切記載是在明末清初,鄒宏義所傳。
   流傳在河南開封 許昌鄭州一代的稱之為『武子梅花拳『。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 (公元前770一221年),由著名軍事家孫武 (即孫子,春秋末齊國人)創編,又稱之為孫武子穿心梅花拳,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此拳在河南、河北、陝西、山東、湖北等地比較盛行。
    在福建一帶傳播的一支是』上乘梅花拳『,聯繫很少,不知其詳。
昨天開封市委劉偉同志打來電話,說開封市梅花拳協會的賀平同志來安陽,參加一個親戚的婚宴。然後想與我見面。我說,非常歡迎!
今天下午賀平同志來到家,我們交流了梅花拳界的不少情況。
賀平是梅花拳15輩弟子,是石桂林徒弟,後又拜著名武術名家寇運興學藝,後又拜山東東明十四輩拳師朱繼增習練梅拳文武大法。近年來拜平鄉梅花拳師張蘭和學習文理。可謂閱歷豐富。他對山東、河南開封、許昌等地梅花拳的情況比較熟悉,與國內梅花拳名家韓建中、燕子傑、朱華山、韓百廣等都有交往。
賀平同志看見我家客廳里供奉着始祖楊炳,他漱口、洗手後在楊炳神龕前行了禮。
他談的情況很多,我綜合了一下,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梅花拳的起源與流派
 關於梅花拳的起源問題,眾說紛紜,大致可分為四派:
1、穿心梅: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 (公元前770一221年),由著名軍事家孫武 (即孫子,春秋末齊國人)創編,又稱之為孫武子穿心梅花拳,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傳遞約一百二十餘代。明末由張三省重新整理中興。此拳在河南、河北、陝西、山東、湖北等地比較盛行。河南(黃河以南)的穿心梅花拳就是由清末時期北京萬順鏢局的孔繼祥所傳。先傳給河北冀州冀縣大羅村的曹振譜,後又通過曹老先生傳給我省開封的趙青林、石桂林、石青林、王政國、馬金義及許昌的郭紹芳、葛心如、寇運興、王邦憲、張秀生、楊萬青等。後又通過諸位老師傳到全國各地,以至海外。此拳路線多呈『中』字形,稱之為穿心梅花拳。郭紹芳之女郭力(又名郭增蓮)是民主人士,在河南省政協2003年編印的【河南文史資料23期】中收錄了她的一篇文章【我和我的武術活動】。92歲的『女狀元』郭力一生習武不輟。郭力從14歲開始隨父習小洪拳,後又師從他人習六合拳、梅花拳。她習武以梅花拳為主,兼習槍、刀、劍、棍。19歲時,她參加第二屆國術國考,獲第一名,人稱『女狀元』。郭力老太太把習武強身當成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晚練拳,各練1小時。有武藝在身的她最大體會是『習武可以自衛、可以強身』。抗日戰爭時期,郭女士在四川梅山做小學教師時,曾憑一根棍、一把劍,把入室行竊的歹徒喝出門外。一時間,梅山當地盛傳『小學女教師會武,隻身喝走竊賊』的故事。1992年不慎摔傷後,她左胯骨骨折,習武中斷,但她一直保持着運動的習慣,閒暇時,每每拿出兵器舞動一番。郭力說,這些兵器不僅可以防身,更給了她一個健康的體魄,這是她人生最大的財富。
 2、干枝梅:起源於明朝末年。如流行於北京的梅花拳,因以五式樁功見長,又稱之為梅花樁拳。此拳代表人物如韓其昌、韓建中等。
3、落地梅:相傳起源於嵩山少林寺。此拳因以地趟功夫見長,故名落地梅花拳。此拳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廣為流傳。代表人物如山東的楊世滾、史金彪、孔劉勤、劉丕顯等。 
4、五形梅:相傳起源於宋朝楊家。此拳因以練內五形、外五形見長,故稱之為五形梅花拳。如流行於浙江和河南固始、商丘的梅花拳。此拳代表人物如楊居仁、王家順等。 
二、梅花拳的基本理論與特點
 l.基本理論:梅花拳在套路演練時要求:心靜志專、捶自心出、拳隨意發、以意運氣、以氣催身、以身催手、以手促力。心意一發,四肢皆動,行於三節,現於四梢,統於五臟。
 頭要領起,胸要現起,腰要豎起,唇要虛合,舌要輕抵上頜;氣要沉於丹田,運用內部呼吸。但呼吸必須自然,而非故意向下鼓氣,氣勿上拔,上拔者則是足輕而無力。
初練此拳,宜慢,從慢到快,快慢相間。慢不可痴呆,要神氣鼓盪;快不可錯亂,要分出勁別。此拳,欲剛則剛、欲柔則柔。柔中藏剛,剛中藏柔,剛柔相濟。化剛為柔,則可去拙力柔中藏剛,則可生新力。
演練時,要力從腳跟起,發於腿,行於腰,現於手。一動則百骸隨,一屈則通身屈,一件則通身伸,伸要伸得舒,屈要屈得緊。身似弓,手似箭,心如火藥手如彈。練時面前如有人,對敵面前如無人!



 握拳如卷餅,伸掌似瓦壟,有虛、有實,有陰、有陽。手腕要活,不活則不靈,手形變換要快,不快則遲鈍。但發手不論快慢,都要打到分寸,以意運氣,貫到手梢;既不可流散,也不可用拙力;眼要平視,光兼四射,顧視左右要快,收視返聽要含光。眼隨主手,不可斜視,斜視則神散而心不專。
腰為上體之關鍵,腰勁宜實而勿軟,宜活而勿僵。腰要下垂,不下垂則不能氣沉丹田,氣不歸丹田,則上體輕浮,而立足不穩;足為下體之根基,梅花拳在用足勁時自然靈活,足起有根,動轉有位,或站而游,或連而遂,或騰而落,或擠而閃,總之發步時要穩重靈活,腳跟要先着地,腳趾要抓地。足穩則身不搖,足活則身亦活。
 基本特點:梅花拳內容豐富,不論刀、槍、棍、劍,長、短、軟、硬,對練、套路等,其基本特點是:套路結構對稱、緊湊,一招一式,層層疊疊,動靜分明,動作快慢相間,剛柔兼備,縱跳翻騰,連打帶拿,招式樸實,變化多端,攻防意識強,使用價值高。拳術套路布局多呈『中』字形,器械套路多呈『米』字形,各個方位成對稱狀。
三、梅花拳的基本技擊方法與訓練要求
 1、技擊方法:首先要求要搶方位、察地形、占巧地。不能察形審勢者,必不能防人。如,交手時,必要占先,意要勝人。腳要穩、手要准、眼要隨、心要狠。手不向空起,也不向空落。拳打五尺以內、三尺以外。發手以得人為準,不見形為妙。面前手來不見手,胸前肘來不見肘。能叫一思進,莫叫一思退。手起腳要落,腳落手要起。手到足不到,擊敵不得妙,手到足亦到,擊敵如摧草。善擊者,還必須要具備,手要快、眼要明、身要靈、步要輕、膽要大、心要整。閃、展、騰、挪切莫忘,偶身靠打在其中,機智連環要緊湊,審勢運動如貓行,謹慎小心要牢記,以巧取勝始成功。
2、訓練要求:梅花拳技擊訓練總的要求概括為四字,即:膽、智、力、藝。
 所話『膽』,就是在技擊訓練中注意和培養善格鬥者,敢於拼搏,不怕強敵,勇於獻身,壓倒一切,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精神。只有這種精神,在實戰時才能使自己不斷增強信心,掌握戰勝對方的主動權,並迫使對方從精神上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在實戰技擊中,還應特別強調,膽愈大而心要愈細,心不細則漏洞亦出,容易失利。心細者並非心寒,膽戰心寒者必不能勝人。
 所話『智』,就是腦子要靈,不靈者受愚。因此在技擊訓練中,必須注意和培養格鬥者,閃展騰挪、機智靈活、避實就虛、隨機應變的能力,充分發揮技術戰術上的優勢。
 所記『力』,就是指功夫和功力。在實戰技擊中,如雙方功夫、功力懸殊,功夫深、功力強者,則必勝無疑。因此梅花拳在技擊訓練中,尤其講究身體基本素質和基本功的鍛煉,要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拳打七節六背,腳踢四面八方。拳諺說『一力降十會』的道理在於說明力量是技能技巧的基礎。
 所記『藝』,是指實戰格鬥的技術和技巧。膽不大不行,腦不靈不行,功不深不行,藝不精不行。為此梅花拳在技擊訓練和實戰中,特別強調學習和掌握並發揮技術優勢去戰勝對方,平常訓練要求:拳來肘撥,順來橫擊,橫來崩壓,左來右接,右來左迎,遠則上手,近便用肘,遠則腳踢,近便加膝,人來伏身,足來提膝,遠躲近要摔,貼身用靠擠。這些都是梅花拳的基本實戰技藝在實踐中的體現和運用。
3、技擊的戰術原則:擊其無備,襲其不意。乘擊而襲,乘襲而擊。虛而實之,實而虛之。避虛擊實,避實擊虛。靜以待動,動以處靜。不動如山嶽,動則如雷電。即知己知彼,隨機應變。 
四、梅花拳的『武場』
梅花拳【根源經】云:『要論文通上天消災去苦,要論武原來是武教天元。』所謂『武教』就是通過武功鍛煉來實現對人的『教化』。這裡的『教化』是指以梅花拳中體現傳統文化的觀念和思想方法來教育人,陶冶性情,淨化心靈,升華精神,實現『以武治心』。梅花樁武功的習練是從『拉架子』開始的。梅花拳最基本的就是『架子』。主要是提高習練者的身體素質和運氣行氣的能力。它是由靜止不動的『樁步五勢』和變化迅族的『行步三法』組成。『樁步五勢』即『一大勢、二順勢、三拗勢、四小勢、五敗勢』,對應於金、水、木、火、土五行順序,宛若梅花盛開;『行步三法』為『擺法、撤法、扎法』,猶如梅花的干枝相連。因為五勢按照五行相生相剋之理變化,三法在四個方向上行動變化,故使得梅花拳的基本功操作性非常強,又因其拳訣好懂易學,很容易引起初學者的習武熱情,比較適宜於入門學習。

梅花拳有其獨特的技擊步法,稱『八方步』。有『小八方』、『中八方』、『大八方』三種。『小八方』的腳步動時落三點,『中八點』的腳步動時落五點,這兩種步法有固定的方向和動作。而『大八方』落亂點,又叫『群步』,無固定動作和方向,完全根據實際需要,步隨身動,腳隨手出,伺機而動。習練者的『架子』和步法練好之後,就可以進入『打成拳』階段。在這個階段,習練者根據師傅傳授的規定動作和方法,按照一定的順序和程序進行對打練習。要求雙方在對練中相互『餵拳』,於抓、拿、掉、打中體會動作發力的時機、用力的順序以及手、眼、身、步之間的配合。培養習練者『感知』動作的能力和距離感,為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梅花樁的『打擰拳』階段是其練習的較高級階段。在練習過程中,沒有了規定的動作和拳勢,對練人數也可適當增加。練習者要根據實際需要,隨屈就伸,見空按豆,『見手使手』、『見勁使勁借他勁』。練習中要膽大心細,充滿自信,培養習練者的機智靈活,隨機應變的能力。梅花拳的『擰拳』階段的武功練習在其它拳派中是不多見的,也正是這個階段的練習,使習練者可以摒除一切雜念,心神高度集中,於習練過程中,體味拳法其中的豐富多彩內容和瞬息多變的諸多轉機,做到『形神合一』、『心神合一』,從而既達到練心、練神的效果,又提高了習練者的技擊能力。五勢梅花樁『盤架子』,成拳交手都可於樁上進行,拳場每步一樁,約百根,此為梅花拳派所獨有。在地上練習,仍然按照樁上的步點、方位,行步嚴格。除了拳術套路練法外,還有豐富多彩、風格獨特的器械練法,以及『凝神聚氣』、『四時行功加減』、『八方論』、『得門而入』等反映梅花拳自身拳理特徵的精湛理論。在梅花樁所有武功練習過程,從初始階段樁勢之間的相互轉換和步法結合,到『擰拳』階段的『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選動』,能『突然而動』。都要求做到『有靜有動』,『動靜結合』。靜要如山嶽,無處不靜,按之有陰陽,有高有低;動之如波濤洶湧,無處不動,知寬知窄,隨高就低。一氣貫串,動靜結合。如果習練者能把握好梅花拳的『動而未形』『有無之間』的絕妙契機,而可以『神而明之,化而裁之』,靈活運用,那他也就抓住了梅花樁武功的精髓。而梅花拳第五代傳人楊炳在【習武序】中說的『聖人之心如明鏡止水,無徹不照,事來隨應,不先事而為之備,不後來事而為之留,切其內外之道,深合時措之宜』這段話,也只有達到這個層次,習練者才有可能有深刻的體悟。梅花樁的武功訓練,其實是一個『以武治心』的過程。通過武功鍛煉,不僅強身養體,還能磨礪意志,開發智力,使精神境界不斷提升。梅花樁鍛煉一開始就講究練形、練氣、練神,『身心兼練』。練形也叫『練表』,就是學會拳法的招式和拳路,對外在的、有形態的人體進行鍛煉,達到『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腳合』的『外三合』。所謂練氣或稱『練內』,是在練習中呼吸平穩、自然,『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做到『內三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練內』以『練外』為基礎,『練外』通過『練內』而提高。所謂練神,是對習練者的內在要求。習練者在練功時,不僅要精神飽滿,氣宇軒昂,而且眼明身活,專注於前方或對練之人,不散不亂,『眼隨手動』,『目隨勢止』,無論動靜都能摒除雜念,『如明鏡止水』,『凝神忘形』,做到『神以役氣,氣以役形』。其所有鍛煉的最終目的就是如【梅拳秘譜•中氣論】所云:『練形以合外,練氣以實內,由外及內,再由內而達外,內外一體,精氣神合一,自成金剛不壞之體』。由此可見,練形(練表)是功法的初始階段,為以後的練習奠定基礎。『練形』、『練氣』、『練神』是有機聯繫在一起的,不可分離,始終貫徹於練功過程。這體現出梅花樁拳法『身心並練』的特點。
五、梅花拳的『文場』
梅花樁的文場何時產生,已經很難查證。在拳派內部經典【根源經】中就有『小張山立文武大法流通』,說明自張三省(又名張山,明朝萬曆年間人)時就已經有了文場、武場。第三、四代傳人鄒宏義、鄒文聚父子的舊址對聯是『文理孰如馬莊樓,武技唯有鄒家高』。在這裡就明確提出了武功和文理。在菏澤馬嶺崗鎮高寨袁海潮(14輩,袁水庫之父親)和長垣韓寨韓百廣處考察時,看到梅花樁文場內部供奉的梅花拳祖師牌位的對聯是:『振三綱須賴真武,整五常全憑大文』,橫批『允文允武』,這裡的『文』和『武』就是指文場和武場。燕子傑和路謠教授也考查證實,梅花拳自明末公開流傳以後,就有了文場和武場組織,並且是文場領導武場,負責整個拳派的活動。梅花拳的弟子把梅花樁文理稱為『文武大法』或『文武大道』。對其非常重視,認為它是『培養大將』之才的學問,梅拳弟子常說『拳打腳踢小把戲,唯有文理通天地』。『文武大法』也是指導梅花拳弟子們習武練功,參加拳派活動及其它事情的基本指導思想。

  梅花樁的文場活動主要是練習文功,教育門內弟子,研習文理,指導武場和拳派活動。文功就是修心養性,練神練氣,追求更高層次的體驗。文理是比拳理更高級的理論,它是文場弟子練習文功的理淪指導,也是指導拳派所有活動尤其是文場活動的重要理論和依據。文理提倡『常無欲以觀其妙』,反對釣名沽譽,爾虞我詐,自立山頭。在這種主導思想的指引下,梅花拳在代代傳衍中始終保持着統一和拳派的團結。梅花樁的文場非常注重尊敬師長。該派的門規第一條即為『不准欺師滅祖』。在楊炳【習武序】的『習武規矩十二條』中有『人則事其父兄,出則事其長上』和『凡見師面,即便站起,不可視若路人』。同時,梅花拳派的收徒也相當嚴格,不僅注重習武者天賦,還對其品德操行有較高要求。【習武序】中有『凡學技之士,務要其安詳恭敬』,『凡立教之始,務要其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道』。除了德行要求,更重要的是『入門』。據菏澤地區的重要的傳人袁海潮介紹,一般習武者要拜師學藝,須入『三道門』。這『三道門』是根據對習武者品行、意志、天分和悟性的長期考察,由派內長者決定其分三次拜師入門。第一道門相對容易,習武者由弟子介紹可以進入武場接受訓練和拳理教育,經過『三年架子二年捶』的紮實基本功訓練後,若為人正直樸實,能吃苦耐勞,則可以歡迎進入第二道門。習練者可以學習到較高級的技術、招法和器械練習方法;同時學習一些深奧的文理,養心練神,研習文功。如果達到『文理通天理』,武功做到『神氣合一』,『渾元一氣』,臻於化境的地步,則已入了第三道門,就是『登堂人室』。既能練文功又可練武功的文場弟子,才被承認為拳派的正式傳人,死後其名字可補寫入梅花樁家譜。梅花拳最顯著的特點是它有文場和武場,並且是文場領導武場。中華武術眾多流派中,沒有文場組織及文理方面的思想指導的不在少數。【梅拳秘譜•概論】云:『夫我國拳術派別之眾百有餘門矣,但溯其源泉則一也。蓋學者側重於身體之一部,而展其所長另創一家,而門派生焉。迄今猶能保持原有狀態具有之,僅梅拳耳』。梅花拳流傳這麼多年,且地域也有差異,但還能保持它原有的文理和武功之面貌,『天下梅拳是一家』,可以說,文場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視。梅花拳的拳理吸收了道、釋、儒和周易之變通的許多理論。這種多元性文化組合說明梅花拳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比較深刻,文化內涵比較豐富,值得研究和發揚。文場則是凝聚了梅花拳理論的精華,並且向高深層次發展,逐漸形成了有其特色的一套練神練氣,修身養性的功法和理論。
梅花拳文理的精華是它承認萬物生生不息,不斷變化,並強調自身的不斷創新。這也是其之所以能保持武功精髓和拳派思想原貌的要義之所在。各地的梅花拳在練法上會有所不同,但門內人認為這只是在自身範圍內的衍化,其拳法精神和指導思想沒有變化。正如宇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但『萬變不離其宗』,最終還是『萬法歸宗』。梅花樁弟子隨着功力增加和對文理理解的不斷加深,其思想境界也隨之提高,漸至『無拳無藝』,『行動坐臥皆是拳』的程度時,他會根據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對拳理和功法做適當的變動,亦即創新。正是這種在較高層次上的創新變化,使得梅花拳的內容豐富多彩而富於變化,卻始終不離其正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梅花拳的文功練法是以武練為基礎的。在武練的入門階段,文練寓於武練之中,互不相離。到了較高層次後除了在武練當中進行練神、練氣外,還可單獨進行文功練習。
 六、梅花拳文武一體的特點
梅花樁拳理認為『身外無心,心外無道』,練功即為練心。其拳理云:『心動則神不入氣,應默然養心;身動則氣不入神,則凝神忘形』。練功時,神入氣,氣再入神,方能做到『形神合一』,『神氣合一』。梅花拳武功鍛煉之初就同時進行文練,這是修煉文武大法的。在『樁步五勢』練習中,習練者要『靜』,在『行步三法』中要『動』;而在『成舉』階段要『動靜結合』,對精氣神的要求也比較高,習練者要知勁懂勁,知寬知窄,隨高就低,學會自然聚氣,每套練習都要一氣呵成,體會『團團聚聚在中宮,隱而不發節節靈』。練到『形似神肖』,使內外合一,精氣神一體,而達到『渾元一氣』的最高境界。我國眾多武術流派都講究文武一體,但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少做到。梅花樁保持了其『武』一面,但又不脫離『文』的指導,成為傳統武術百花園裡的一枝奇葩。可見,梅花樁拳派既注重武功鍛煉,又強調文功修養。文練以武練為基礎,武練以文練為指導,相輔相成,強身健體與修身養性互為體用。梅花拳的武功始終體現着梅花樁文理的精神和思想,這是梅花拳『文武一體』最顯著的特點。

七、開封梅花拳的情況
河南開封的穿心梅花拳就是由清末時期北京萬順鏢局的孔繼祥所傳。先傳給河北冀州大羅村的曹振譜,20世紀初曹老先生又傳給我省開封的趙青林、石桂林、石青林、王政國、馬金義及許昌的郭紹芳、葛心如、寇運興、王邦憲、張秀生、張武德、張世恩、李合坤、楊萬青等。
目前,開封梅花拳派的一支屬第十五代,為『本』字輩,習練穿心梅花拳,在20世紀50-70年代由先師石桂林所傳授。先師石桂林,字雨亭(1902年4月—1978年12月),少時拜曹振譜先生門下,習練梅拳,寒暑不輟,武功超群。於1919年參加馮玉祥將軍部隊,歷經南苑大練兵和全軍比武盛會,一舉獨攬四項冠軍,多次榮獲嘉獎,破格提拔為國術教官,後榮升為團長。曾率部參加蘆溝橋和喜峰口抗日會戰,親率大刀敢死隊和國術教導團與日寇拼殺,解放戰爭後期率部起義,後在開封教授梅花拳。文革期間戴庭方、汪大柯、石來應、李金奎等曾經前往武漢向寇運興前輩學拳。1977年(王慶文)、賀平、楚毓正、汪大柯等曾到山東東明拜十四世恩師朱繼增習練梅拳文武大法。開封梅拳文場由(王慶文)、賀平主持文理習練,武場有戴庭方、楚毓正、焦明生、汪大柯、李金奎、石來應、李忠信、王國安、曹玉明、郜運田、劉偉等參加習練。習練地點在河南大學南門口城牆垛處,每周六、日時有小聚。2002年12月25日成立開封市梅花拳研究會,舉行了紀念先師石桂林百年壽辰活動,並銘刻功德碑。2004年賀平、焦明生、李金奎曾赴河北平鄉拜張蘭和老師習練文理大法,亦曾在河北省魏縣冀南武校和河南省長垣韓寨梅花拳武校教授梅花拳,為弘揚發展梅花拳武術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近年來,開封市梅花拳研究會多次前往山東菏澤馬嶺鎮高廟拜會師叔袁海潮及山東大學燕子傑教授學習交流梅花拳文理武功,受益匪淺。目前,汪大柯在羅馬尼亞發展,李金奎在鄭州發展。李金奎曾經帶領其徒弟付廣華等10餘人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參加鄭港杯散打武術對抗賽大獲全勝而聲名遠播,近期又到廣州發展。
不知不覺一下午過去了。我要留他吃晚飯,他說要去鄭州。臨別前我贈送他【武探花楊炳與〖習武序〗】等幾本梅花拳方面的書籍和材料。還有一本關於梅花拳文場的書,他非常喜歡,可是我這裡只有一本,我答應給他再找找,找到後給他寄去。
我送他上了汽車,揮手相別。
梅花拳要繼承發展,必須有這樣的人,必須有這樣的精神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