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68|回覆: 0

[武當] [道教武術] 從『武當』的由來看武當武術之起源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1-8-12 21: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東湖社區
  武當山是中國的道教名山,是武當道教的發源地。位於荊楚西隅,與陝、川、豫四省相交界處。漢水由北向西流穿武當。其主要區域包括湖北的丹江口市(原稱均陵、均縣)鄖縣、鄖西、竹溪、竹山、房縣和河南的淅川縣。

  關於武當武術問題的爭論由來以久,至今仍為得到一種合理的定位和認可(【中國武術史】、【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中仍然沒有承認其流派)。今天我們試着從『武當』的由來,來探討武當武術存在的可能及起源。

  1、『武當』的由來及戰爭

  根據明確的史料記載和考古論證,春秋及戰國早期,在武當山地區已有庸、巴、蜀、苗、絞、盧、濮、彭、麇等多個古氏族部落和諸侯國先後在此棲息生存。他們被楚國稱之為『南蠻』其四周又有楚、秦、韓等大的諸侯國與之為鄰。

  關於『武當』的來歷,根據武當道教研究專家及楚國地方志研究專家的研究認為:由於武當山地區『東達齊豫,南通巴蜀,北抵三秦,舟車可至,實為八方之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是秦、韓尤其是秦進逼襄陽,逐鹿漢江平原的最重要便捷的水上通道。因此武當山的得名,與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防範巴、庸等古族及秦國入侵有關。春秋時期,房陵(房縣)、均陵(武當)一線為楚國抵抗巴、麋、庸等國的前線,如【左氏傳】日:楚子伐麋,成大心敗麋師於防堵。戰國時期,秦楚兩國常在漢水、丹水一帶交兵,如公元前312年,楚屈句攻秦,秦大破屈亡於丹陽(今河南省淅川西部、丹江之北),取楚之漢中。公元前304年,秦以上庸(今湖北省竹山西南)還楚。公元前280年,秦將司馬錯攻楚,拔黔中郡。楚割漢北、上庸地給秦。武當山地區直接與漢北、上庸相連,楚國當然要在這一地區駐紮軍隊,以勇武之士抵擋巴國、秦國的入侵。『武當』(當時『擋」」由『當』表示)一詞的來意即出於此。秦楚等國關隘常用『武』字,如武關、武勝關等等。武當者,武力阻擋也。以事名山,即為武當山。由此可見,『武當』可能是由春秋戰國時期這一地區的軍事戰爭事件引意而來的,就是當時該地區軍事戰爭的代名詞。

  2、『武當』對武當山軍事武術的影響

  『武當』一詞由春秋戰國這一地區頻繁的軍事戰爭引意而來,是當時該地軍事戰爭事件的『代名詞』。雖然當時的軍事戰爭也講究天時地利、陣型陣法、謀略戰術、兵器裝備,但在冷兵器、近距離搏殺中,士兵個體使用冷兵器(包括拳術)打擊敵人,保衛自己的功防格鬥技擊技能,即軍事武術,是這個時期軍事戰爭的基本手段,也是影響戰爭勝負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而春秋戰國時期武當山地區頻繁的軍事戰爭需要,必然要促進武當山地區各氏族部落、諸侯國軍事武術的發展。主要表現二個方面:第一:社會集團之間有組織的軍事戰備、軍事戰爭促進了武當山軍事武術的普及、發展。從武當山古氏族部落、諸侯國的歷史及軍事戰爭歷史記載;武當山地區各地多處所發現的春秋戰國時期古墓群、古文物來分析:在春秋戰國時期,武當山地區這一帶人口興旺、密集,生產力水平較為先進。各集團之間因生活資源、生存環境等各種矛盾的相應增多,軍事戰爭成為了解決這些矛盾的最終手段。隨着戰爭次數的增多(根據歷史資料的統計,春秋戰國時代在這一帶和在這一帶附近發生的戰爭以及與戰爭有關的大事件就有二十多起)、規模的擴大,影響到了古氏族部落、諸侯國的生死存亡,加之他們人力資源的有限,因此要想獲得生存,各集團勢必進行軍事戰備,採取全民皆兵、強兵強國的軍事策略及相應的兵役制度,加強其內部成員軍事武術、搏殺技能的傳授,加強軍事武術的普及和訓練。如當時的楚國長期實施『戰時從軍,戰罷歸里』的兵役制制度,這樣一種兵役制度使得軍事武術成為楚國各地民眾每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生存活動,隨時準備從軍,阻擊外來入侵。頻繁的生存競爭的軍事戰爭背景使得軍事武術在武當山民眾中傳播、普及、發展。第二:促使兵器的製造發展和使用方法的研究。兵器是各個時期軍事戰爭最直接的反映。要應付戰爭必須製造兵器,訓練和使用兵器。在已發掘的春秋戰國古墓之中,發現了許多古兵器,有:兵器劍、短劍、戈、矛、錐、戟等,並且尤以劍為多,其中一把青銅劍質地與越王勾踐劍相同;同時還有一件珍貴的雙戈戟,其柄長25.8cm。各種資料都表明,春秋戰國時期,在戰爭中常用、配製長短兵器主要也就是這些。可見當時武當山的各集團已十分重視長短武器的配備、重視戰鬥人員全面掌握軍事武術,掌握長短武器的戰鬥技能。從這把雙戈戟的長度來看,可能是一把手戟;從形制來看,是一件雙戈戟,與一般的戟有着很大區別。由於戟屬長柄複合式武器,功能多樣,為先進的格鬥兵器。所以從這把手戟及出土的兵器中劍的數量占多來分析:武當山地區山高林密、地形蜿蜒崎嶇,溪河眾橫,不適應車(騎兵)戰,根據地理實戰的應用需要,把一些長兵器,如戟(雙戟)等兵器的長度和形制進行了改進,被引用到步戰、步兵中使用,大力發展了短小、輕便、鋒利而適於山林近戰的武器。兵器的種類增加,兵器形制的改進和新武器的發明,都意味着新的使用武器的方法的產生,掌握兵器的難度加大,要求更高,反映出人們對武術的功防技術及武器使用方法進行了專門的研究。這樣,在原來簡單的擊刺練習基礎上,就會產生多種新的功防練習形式或技術技能,隨即武當山軍事武術的格鬥技術內容也會隨之豐富、發展。軍事戰鬥力也會相應提高。同時反映了武當山軍事武術的發展狀況和水平。

  3、巴、蜀民族的武功

  巴在武當山存在過,且有巴起源於『鄂、豫交界丹江說』。『巴、蜀由來久,殷、周已見傳』(郭沫若詩)。武當山地區巴、蜀民族自古好習武術,英勇善戰,古代帝王多用巴、蜀部隊,【華陽國志•巴志】: 『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巴蜀部隊以武舞顯示武功的高超,在滅商戰爭中立下戰功。表明武當山的巴、蜀民族很早就有了武術活動。

  春秋戰國武當山地區近500年的軍事戰爭引意出了『武當』。『武當』即軍事戰爭,促進了武當山地區軍事武術的發展,促進了冷兵器的改進和種類的增多;冷兵器的改進和種類的增多,使用兵器的方法和技擊技能的要求提高,又反來豐富了軍事武術的內容,直接反映了軍事武術的發展狀況。同時又大力促進、發展了武當山地區的民間武術。對『武當』由來的歷史認識、理解的深入,那麼對武當山軍事武術、武當山民間武術、甚至是武當武術(流派)的存在及起源,就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應該從『武當』由來的歷史看武當武術的產生、發展。
1396-8.jpg (35.63 KB, 下載次數: 0)

中國武術之鄉----丹江口武當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