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C3 K( `8 P1 d D, j
/ u0 B' Y& E7 w2 t7 n# Q* q - V- c' d+ q$ d( {( B0 f1 Q
袁枚四十歲左右的時候,相士胡文炳為他占了一卦,說他六十三歲生子,七十六歲壽終。後來袁枚果然是六十三歲生子。欣喜之餘,袁枚又禁不住暗自思忖,若胡文炳的話應驗的話,七十六歲當是自己的生死大限。一想到這兒,袁枚頓時變得惴惴不安起來。 , y- o z' z5 f
9 g' k2 {9 i* M7 w" p6 M: F. n6 i! O
或許正是應了那句『疑心生暗鬼』,到了七十六歲這一年,袁枚的身體果然是大不如前。先是夢見僧道言死,繼而又『忽嬰腹疾形神枯』,於是袁枚深信自己是死期將至。那麼,面對死亡,袁枚是何心境,又有何舉動呢?一想到自己不久就要遠離人世,袁枚第一反應是趕緊為自己做歌自挽。袁枚的自輓歌題目很長,叫【腹疾久而不愈,作歌自挽,邀好我者同作焉,不拘體,不限韻】。歌云:『人生如客耳,有來必有去。其來既無端,其去亦無故。但其臨去時,各有一條路……逝者如斯夫,水流花不住。但願着翅飛,豈肯回頭顧?偉哉造化爐,洪鈞大鼓鑄。我學不祥金,躍冶自號呼。作速海風迎,仙龕陪白傅。或游天外天,目睹所未睹。勿再入輪迴,依舊詩人作。』袁枚不光自己寫自祭文、自輓詩,而且還廣泛號召同仁好友給他寫輓詩。朋友們不好意思為活着的人寫輓歌,所以響應者寥寥。見此狀,袁枚又寫了【見諸公挽章不至,口號四首催之】,對大家進行引導和鼓勵。其中三首寫道:
+ v g# q/ Q; n9 Q, [* Q- D3 i1 k# O. b/ u, ?; w
久住人間去已遲,行期將近自家知。
N" ?! B6 P% F$ j/ O. f
: u4 `4 t# j5 [7 r' J! j 老夫未肯空歸去,處處敲門索輓詩。
, E7 @1 A' k5 y8 A
j! ?. t5 T- w2 s0 U. Y4 D , h7 W$ t! g( A
' h- B$ Z3 j. C% Y. Q l& E" [
莫怪詩人萬念空,一言我且問諸公。
+ |' M X" a% j: _6 S4 y. n$ g
. X; ~$ r& I) u' V 韓蘇李杜從頭數,誰是人間七十翁。
2 v+ Z$ ?" T+ V3 N x5 H# D: `3 K A3 [' t1 b& U
/ M# s( {! @4 K' N
. O: ~: b/ O7 S- X- ]: z 臘盡春歸又見梅,三才萬象總輪迴。 % {8 W2 M& {' }) i3 {0 ?9 o, e( @
' L; _+ s. y- q 人人有死何須諱,都是當初死過來。 1 |7 v4 [; Y5 K
/ [$ `" }! @5 j* } 第一首是說自己不想空着手離開人世,所以要大家多為自己寫點輓詩。第二首是說韓愈、蘇軾、李白、杜甫等大家都沒能活到七十歲(作者註:韓愈(公元768年~824年)五十七歲、蘇軾(公元1037年~1101年)六十六歲、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六十二歲,杜甫(公元712年~770年)五十九歲。),而自己已經是七十六了,相比之下,已很滿足了。第三首是說人人皆有一死,不必忌諱,更何況人人都是從死那裡生出來的。在袁枚的一再索求下,趙翼、姚鼐、孫士毅、錢維喬、法式善、洪亮吉、錢大昕等30餘人被迫寫了輓詩。這些詩或調侃,或挽留,或讚美,一時成為文壇佳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