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10|回覆: 0

第一個到國外看球的中國人 頭等出使大臣李鴻章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0-6-11 09: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世界盃開賽在即,不少中國球迷已遠赴南非親臨賽場。如今,國人出國觀球已屢見不鮮,不過,中國官員第一個到國外去看球賽,大概非李鴻章莫屬了。 % l% G  D& X! [9 Z' V
  & A2 q- Z, v  L+ B$ J: ^# {) O
W020100611347435557084.jpg
. _. h) J) L% d0 d9 x

" b1 c" L# K! Z
李鴻章
. K2 d  Q& s4 T4 [* `! p

1 z# b+ u5 Q8 z% N
    清光緒二十二年,亦即1896年,清政府的洋務派李鴻章,作為皇帝的欽差頭等出使大臣訪問英國,在倫敦被視為上賓款待,優禮有加。李鴻章訪英期間,主人邀請他去看一場足球賽。一百年前的英式足球,正是草創階段,還沒有當代足球這樣成熟和精彩。李鴻章作為滿清政府的特使,自然盛裝出席觀賽;儘管他在清廷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是搞洋務的,但此公從來不穿夷服,而滿清的朝服,是長袍加御賜黃馬褂,胸前掛着朝珠和別的零碎,戴的帽子上綴着寶石頂子和鮮艷的翎毛。坐在溫布里露天體育場邊上,不知足球為何物的天朝大臣,看來看去,不得要領,況且,這一身行頭,只能配太師椅,要不就在八人大轎里,在露天球場上,便很不舒服,很不自在。
0 U! a( I9 j3 {8 w
9 }1 H+ ~! f) S6 [% e" C' {5 ~    這位大清特使,看了半場以後,莫名其妙,又覺得有點匪夷所思,問陪他一起觀戰、並看得津津有味的英國勳爵、子爵們,『那些漢子,把一隻球踢來踢去,什麼意思?』英國人說:『這是比賽,而且他們不是漢子,他們是紳士,是貴族。』李氏搖搖頭說:『這種天氣,為什麼不雇些傭人去踢?為什麼要自己來?跑得滿頭大汗?回頭內熱外感,傷風感冒可就不妥了,謬矣哉,謬矣哉!』 6 C" d) Y# s& p3 }

4 h3 C+ e% [" N, ~  x  _; A    主人很窘,面面相覷,不知該怎樣回答這位中國客人。 ! L0 |; X& Z4 N4 w* ?. _& C, j
7 b! f, s7 K* t) D& v
    英國上層社會的紳士淑女,如果說對李鴻章那套袍子馬褂、翎子頂戴的穿着還能忍受的話,對他那種萬邦皆臣於我的思維方式和頤指氣使的官僚做派,肯定就看不慣了,但洋人利之所趨,還是想辦法巴結他。因為那時日不落帝國和沙皇俄國,都想在中國擴大勢力範圍,李是個用得着的關鍵人物。英國政府於是想盡辦法,在他前往慶賀俄皇加冕以後,特地派船到克里米亞去接他,生怕俄國獨吞中國這塊肥肉,才專程把李鴻章請去倫敦一游的。 7 K2 `7 u. l- ~; e- F8 z$ k
: t. u9 O3 l% B5 S( {. Z. g
    李鴻章到英倫以後,有許多不知是真還是假的演義流傳下來,成為趣談。據說,英國紳士們在餐桌上的禮儀極多,譬如吃烤雞用刀叉。老實說,這種相當繁瑣的吃法,並不可取,而且,在光滑的盤子上,肢解這隻滾來蹭去的淋過油的烤雞,是一種高難度的動作。李鴻章不聽洋人這一套,毫不客氣地就用手抓起撕來吃。在座的主人和陪客,都是戴着莎士比亞式褶領的文明人士,面露愕然之色,不知所措。一是出於禮貌,一是出於對貴客的尊敬,大家也就照方抓藥,仿效李鴻章先生吃雞的方式。開了這個先例,從此英國人在餐桌上吃雞的時候,就得到了解放,可以直接動手而不必使用刀叉了。 / j+ w  Q7 v* ]! e/ n

4 c+ L7 r( ?# T" K4 @! ?    還有一件笑談,也是有關飲食的,據說,這位大臣,在倫敦做客期間,上頓下頓的西餐,吃得很不耐煩了,那時倫敦還沒有中國人開的餐館。於是李鴻章就讓他帶去的廚子,將用來作西餐的各式原材料,統統燴在一起,給他送上來。當那些陪同他的英國官員,聞到從廚房裡飄出來的撲鼻香味,忍不住饞涎欲滴,就向通事打聽,這是給李大人做的一道什麼菜?回答說,不過是雜碎而已。然後李氏示意,非正式場合,請他們入座無妨,把這些老外,一個個吃得舔嘴吧舌,稱賞不已。據說,後來英國的飯店菜單上,就有了名叫『李鴻章雜碎』的一道菜目。 2 |9 R5 n# q8 v& \' q' |- p2 ^

* c; ]* r2 ~$ _# C. i4 [" ?    有一年,我到英國,走了幾個地方,吃了一些飯店,卻從來沒在菜單上看到『李鴻章雜碎』,頗掩飾不住內心的失望。或許要到更高級的餐廳,才能點到這道名菜;或許壓根兒就是一種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的演義。但我通過李鴻章的這些趣聞軼事,不禁想到,中國人和外國人的這種傳統的不同,也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因此也就沒有什麼高低之別,好壞之分;外國的,就一定好,中國的,就一定不好;洋人說的話,就一定高明,中國人說的話,就一定人微言輕,我是不大相信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