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 m$ u8 m+ V* i& r* N. M1 q
朱熹和張蚧嶠駁那榫 資料圖片 ' H7 `5 D' U7 k7 [( M
自從唐代初年產生,到清末退出歷史舞台,古老的書院體系在中國存在了1000多年。在各種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我們曾無數次地看到古代學子們的書院生活,似乎和現世的學校生活差不多。事實果真如此嗎?2 ]0 M( i3 I5 X( y
古代學生進書院學習,要不要參加入學考試,要不要交學費?書院的老師是怎樣教學的,都教哪些科目,而學生又是怎樣安排一天的學習生活的?他們要不要月考年考,學得不好會不會被留級甚至開除呢?且讓【發現周刊】告訴你一段真實的古代書院故事……% E: E. }, @3 j3 X
古代書院為何
4 J5 ~/ f$ l% Y6 ^+ |$ Z 都安在深山老林里
6 ~: h! F' l( G! u6 } 書院在唐朝產生之初,常與僧院、道觀為鄰,選擇的地址往往在深山老林里。例如年代最為久遠的光石山書院,就建在l縣(今屬湖南)麒麟山中,附近有朱陽觀與惠光寺。當時的潭州刺史蘇師道,在他的【司空山記】一文中,詳細描述了書院附近的地理環境:4 M5 U( a- T$ Y
『東南隅有秀峰十二聳翠卓立,其峰有畫瓶、青牛、大蓮花、小蓮花、紫蓋、瑞雲、洞門、紫麟、遠吟、隱真、回龍、白鶴,名稱不一……北一里有惠光寺,前有洗藥池,方廣二十丈。其水亦入藥池,歲旱不涸……』
- w, b& h7 R# r# }0 [ 比光石山書院稍晚的李寬中書院,則直接建在石鼓山的尋真觀里。這裡風景優美,如詩如畫。讀書人和道觀中的道人,坐以論道,互相薰陶。
; U/ K* Z, Z) \1 C) r6 @ 不光書院選址很講究,創建人對書院內的小環境也很在意,常常栽花種樹,移竹運石,打扮書院。例如,唐朝著名的詩人賈島,在【田將軍書院】一詩中,這樣描寫田將軍書院內的美景:『滿庭花木半新載,石自平湖遠岸來。筍迸鄰家還長竹,地經山雨幾層苔。』1 v3 M' l6 K2 u2 ]" s$ a/ ^3 `
唐人為書院選址的習慣一直沿襲了下來。宋代一些著名的書院,也都坐落山間。例如,嶽麓書院建在嶽麓山下,白鹿洞書院建在廬山五老峰下,嵩陽書院建在嵩山的太室山腳,石鼓書院建在衡陽石鼓山回雁峰下。其他如象山書院、武夷精舍、南嶽書院,包括江寧的茅山書院,都選址在風景秀麗的山區。
% }9 z! t W9 i0 \! `3 \ 書院選址,為何要在遠離人煙的深山老林里呢?這與書院興起的初衷有很大關係。古代的書院,往往是在官學(公辦學校)廢壞時出現。興辦書院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科舉考試;另一方面,在一些大學者看來,官學一旦成為科舉考試的附庸,就嚴重喪失了教書育人的能力,並日益腐敗和衰落。因此,他們以個人的力量另建書院,就是為了研究學問,啟迪民智,回歸教育的本質。而在他們看來,一個空靈安靜的地方,更有益於學問。比如,曾經執掌白鹿洞書院的南宋理學大家朱熹,就曾奉勸他的學生:『莫問無窮庵外事,此心聊與此山盟。』『好去山頭且堅坐,等閒莫要下山來。』9 _2 a5 l* {2 X6 ^% e9 @
桀驁不馴的『校長』
9 \! F+ n- o, R" _" F! M 連皇帝都奈何不了/ O5 D- L5 f& U5 ]' w( s
理學大家朱熹所在的南宋,是書院管理體制形成並得以確立的重要時期,理學家和書院結為一體,使書院承擔起了研究學術、發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同一時期,書院的管理也借鑑官方的學校以及禪宗佛家的清規,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制度。7 M$ c3 a3 o& _# @ K
& T7 y4 @6 Y- a3 z& [- z 與今天的大學相比,古代的書院在制度上有哪些特別之處呢?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鄧洪波教授向記者做了詳細的解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