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研究之我見
雪峰山人
個人認為,國學是指先秦諸子百家經封建社會歷史而流傳下來的有關古人治國、為人的理論學說,包括歷史上對諸子百家理論的補充論述。國學研究是指對於國學理論的整理和研究、國學對於人們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影響的研究,如何進一步繼承和發展國學,以達到振興國學的目的。 應該不能否認全世界工業革命之前,在國學指導下的中國文明一直是全世界學習的榜樣,但在西方完成工業革命之後,西方列強憑藉堅船利炮叩開了清朝的大門,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經歷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最終在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列主義,建立了新中國。經歷30年改革開放,最終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國學漸漸淡出了現實中國的主流意識。但國學仍然在一直影響現實中國人的方方面面,這就給國學研究帶來了極大地困惑,到底國學應該如何研究,研究的方向是什麼?
研究國學有四個方向。 一、符合執政者意志,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公共思維和公共決定,推動社會前進,並進而成為執政者主導思想,或成為主導思想之一。 二、符合執政者意志,不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公共思維和公共決定,雖然能暫時成為執政者主導思想,或成為主導思想之一,但終究要走向毀滅,遭到歷史的摒棄。 三、不符合執政者意志,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公共思維和公共決定,或以對抗執政者面目出現,或隱蔽於人民群眾之間,經過曲折發展,成為新的執政者主導思想,或成為主導思想之一。 四、不符合執政者意志,不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公共思維和公共決定,或純粹作為一種學術研究,或純粹作為一種反執政者目的,但最終是自我毀滅,了無痕跡。 第一種情況應當是國學研究最高的追求目標。因為必須堅信執政者最終是要為人民服務的,並且只有為人民服務的執政者才能不斷獲得鞏固和發展,帶領國家和人民走向有希望的未來。國學研究也是為了不斷修正國家和人民在走向有希望的未來道路上,改正不良傾向,獲得更美好的未來。兩者之間應當是沒有矛盾的,是一種有益的補充和完善。 其它三種情況,不想多說,不贊成。 鴉片戰爭以來,西方文化傳入了中國,面對巨大的現實差異,有識之士對於國學形成了七種態度。 一、熱愛國學,清楚地知道國學的優點和缺點,同時也認識到西方文化的優點和缺點,尤其西方文化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今天,西方文化仍有不可逾越的缺點,以振興國學。推動社會前進為己任。 二、熱愛國學,清楚地知道國學的優點和缺點,但由於強烈的愛國心,痴迷於重振國學,以抗擊西方文化。 三、熱愛國學,清楚地知道國學的優點和缺點,同時也認識到西方文化的優點和缺點,但面對西方文化取得的成就,不知所措,悲天憫人,甚而仇視國學,視國學為垃圾。 四、由於對振興中華民族的迫切心情,一味地看到西方文化的優點,主張全盤放棄國學,徹底地接受西方文化。 五、同時看到國學和西方文化的優點和缺點,提出改良方案,或以國學為主吸收西方文化改造國學,或以西方文化為主改造國學。 六、專注於國學的不足,一方面發泄對國學的不滿情緒,另一方面又對抗西方文化,對前途感到迷茫。 七、看到了國學的缺點,進而提出國學的真實思想,但這種真實的思想是沒有指導社會實踐的真實思想,陷入純學術的研究之中。 國學是中華民族在封建社會的歷史背景下創造出來的理論學說,由於和現實中國的歷史背景之差異,過去的優點也許不復存在,但也不是一無是處,譬如孝道,今天的社會,仍至更永遠之後的人類社會都是應當要遵守的法則。 我們應當站在現實的社會環境之下研究國學,過去的輝煌不能作為現實環境之下研究國學的阻礙,國學不能只有崇敬而無批判,國學中有很多很好的思想,譬如民為貴。君為輕的思想,但沒有在封建社會得到大力提倡和推廣,我們現在應當將之作為研究的重點,並進而發揚光大,成為我們現實生活的主流意識,唯獨如此,才能達到研究國學的目的。 光大國學,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主流意識,尤其是西方社會面臨種種治國理念困惑的今天,更是有着極大的意義。 2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