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漢學網 一、語言和文字
地球上出現了人類,據說已經有了200萬年了。(註:參看理查德・利基:【人類的起源】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年版。)
作為人類同動物的重要區別之一的語言,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的語言,是何時開始被人類所使用的呢?誰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推測語言的歷史大概是同人類的歷史是一樣長久的。那麼作為語言的書寫體系的文字,它的歷史可就絕對不能與語言相比較了,它要晚得多了。現在可查的約在五千年前誕生的美索不達米雅的蘇美爾楔形文字,或者埃及的聖刻體文字等都被認為是最古老的文字。雖然有如最近出版的『Finger prints of The Gods』(註:Graham Hacock.1995 A.M. Heath& Coinpany Limited・Londen.)里,作者根據他的認真而仔細的論證,主張說在一萬五千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非常高度的文明,這一文明尤其是在天文方面更是具有極高的豐富的知識。例如說,玻利維亞的Tiahunaco附近的印加族古代秘籍『太陽門』之上的『日曆』和圖畫文字等都足以證明。但是,關於這種文明的新學說,還有待於專家更進一步的考察和證明。然而從這些學說中,我們知道文字的歷史,如果追溯到圖畫文字,也許已經有了幾萬年的歷史了。但是,這些文字並沒有一直為人類社會所使用,反而是隨着這些文字的消失,運用這些文字來記載的語言和文化,也都消失了。今天,誕生最早而又能夠一直為人類社會服務的文字,大概是只有漢字了!它誕生於人類文明的搖監時期,在今天依然被十多億人繼續當做必不可少的書寫工具而每日每時在使用着!而且,不但是在中國,還在朝鮮、韓國、日本、越南等國使用着!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奇蹟。
二、語言和文化
為了把語言和文化的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階段,就必須進一步明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這個時候,我們就應當:(一)對語言和文化作出進一步的區分;(二)堅持區分共時和歷時的觀點。
現代語言學對廣義的語言作出了進一步的區分,分為:言語活動、語言(符號系統)和言語(線性的過程)。那麼,文化同語言的關係,也就可以進一步地區分為:文化同語言的關係,文化同言語的關係,文化同言語活動的關係,這三個方面的關係顯然是不一樣的,是應當分別開來進行研究的。
如果我們把文化理解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那麼也就可以把廣義的文化區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種。這個時候,原先的文化與語言的關係就變成了:『a、物質文化同語言的關係,b、精神文化同語言的關係』兩個不完全相同的問題了。這兩個問題既然是不完全相同的,那麼也就是不可以混為一談的,是需要分別進行研究的。』
於是,便出現了如下的6種關係。
1.物質文化同語言的關係;
2.精神文化同語言的關係;
3.物質文化同言語的關係;
4.精神文化同言語的關係;
5.物質文化同言語活動的關係;
6.精神文化同言語活動的關係。
在這6種關係中,從修辭學的角度上看,最重要的當然是精神文化同言語活動和言語之間的關係了。在研究語言和文化的關係的時候,對語言和文化,我們都應當區別開共時和歷時兩個不同的概念。
語言的歷史是漫長漫長的。有文字記載的語言史相對要短暫得多了。文化的歷史也應當是漫長漫長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是很有限的。語言和文化都是歷史地產生的,不斷地發展演變的。但是,比較而言,可能是文化的發展演變要快得多,而語言的發展和演變要緩慢一些,要相對穩定得多了。
現在有些人喜歡說儒家學說對漢語的影響。在我們看來,儒家學說的歷史是短暫的,而漢語的形成卻要古老得多了。在孔子創立儒家學說之前若干若干萬年之前,漢語早就已經形成了。而且,語言一旦形成,就具有某種穩定性。所以很難想象,後來才出現的儒家學說,從歷史角度上看出現時間是那樣晚的儒家文化,竟然會對漢語結構本身產生那麼大的影響,是它決定了漢語的微觀結構的基本框架。用後來出現的儒家文化來解釋早在多少萬年之前就已經出現了的漢語的基本結構,這樣做恐怕很難說是科學的吧?
對語言的基本結構,應當從最古老的原始文化方面來考察。當代文化對語言的基本結構的影響則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運用當代文化來解釋言語活動和言語則是合適的。也就是說,用儒家文化來解釋漢語的基本結構是冒險的危險的;用儒家學說來解釋周秦以後的漢人的言語活動和言語,則是比較可行的,很有說服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