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網 眾所周知,我國當今的標準語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就是說,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標準語音是北京語音。北京語音之所以成為標準音,跟最後的封建王朝元明清和近代亂世政權北洋民國均曾定都北京,有着直接的關係。因此,不妨說,北京語音的標準音地位是歷史地、政治地形成的。
我敢肯定,倘若沒有歷史、政治兩個方面的原因,北京語音是肯定不會成為標準音的。至於哪些方言會成為共同語的標準語音,要看篩選標準,標準不同,篩選出來作標準語音的方言就不同:
以推行簡便易行論,成都方言可作標準音。首先,成都方言所代表的西南官話,分布於雲、貴、川、渝等省市,是中國人口最多的次方言區,有兩億多,而北京官話區只有兩千多萬人口。就是說,假如以成都語音為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標準音,兩億多人民,基本上不用經過學習,就能說一口較為標準的『普通話』。普通話教學可以節省多少資源!其次,成都語音具有簡單易學的特點。聲母中,除了沒有吳、湘、贛等方言那麼多的濁聲母之外,舌尖前(z、c、s)與舌尖後(zh、ch、sh、r),n與l,f與h,都不必分,或者不必分得那麼清楚;韻母中,前鼻音(-n,如:en、in、uen、yun)與後鼻音(-ng,如eng、ing、ueng、yong)韻尾不必分;聲調上,雖然跟北京語音一樣,都是四個調調,但它沒有北京語音中很難學的曲折調(214)。縱觀全國漢語方言,成都及其所代表的西南官話語音,是最簡單易學的語音系統。假如以成都語音為標準音,國內外人民學習『普通話』的時間,必將大大縮短;漢語走向世界的步伐,必將大大加快。
以保存唐宋古音韻味論,蘇州、廣州方言語音可作標準音。蘇州方言所代表的吳方言,聲母上,完整地保存了唐宋語音聲母的清濁對應系統,即音韻學家所說的『布―步―鋪』、『東―動―通』呈現全清、全濁、次清三級劃分;聲調上,不但保存了入聲調類,今天的吳方言雖然聲調數在5到8個之間,但古今四聲的對應關係較為清晰。在吳方言中,古代聲調大致是根據聲母的清濁一分為二。廣州方言代表的粵方言,完好地保存了唐宋古音的韻尾系統,即鼻音韻尾的m、n、ng三分(三、山、生)和入聲韻尾的p、t、k三分(立、律、力)。事實上,吳方言的聲母加上粵方言的韻母及聲調,就是真正的唐宋音韻。對不能分辨聲母清濁的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單獨的粵方言就基本上等於唐宋音韻了。想知道李白杜甫蘇軾陸游怎麼吟詩的,請一個粵方言區人朗讀一下唐詩宋詞,也就差不多了。
以跟國際接軌論,上海方言可作標準音。地理毗鄰的關係,中國不少地區都曾經受到外語的影響,例如東北那旮旯,黑龍江哈爾濱有不少來自俄羅斯語的音,吉林延邊、遼寧丹東有不少來自朝鮮語的音;華東地區,上海及周邊地區,有不少來自英語的音;華南地區,有若干來自南洋諸語的音……因為當今世界的主宰語言是英語,曾經流行洋涇浜英語的上海話,無疑就是最接近國際的語音了。『那摩溫』(number one)『水門汀』(cement)『斯蒂克』(stick)『拉四卡』(last car),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人,大概都能猜得出意思。
以語音的動聽婉轉論,蘇州話或寧波話可作標準音。吳儂軟語,都能令人銷魂忘返,未老不還鄉,還鄉須斷腸。令人奇怪的是,同是吳語的杭州話,卻一點也不婉轉動聽,以至於敝鄉有『寧可聽寧波人吵架,不想聽杭州人講話』的說法。
以語音的鏗鏘有力論,青島話或揚州話可作標準音。青島話所代表的膠東方言,那一組舌面中音,詰屈聱牙中透着剛硬。屬於江淮官話的揚州方言,有其乾脆利落的一面,據說聽過揚州評書【武松打虎】之後,就會覺得山東評書中的武松,言語行動都不夠麻利。
…………
雖說王侯將相沒有種,標準語音也不見得是上帝他老人家決定的,但現實總是無比強大的。我無意學蚍蜉,學故宮,想要『撼』一下這個強大的現實,推翻北京語音的標準音地位。只是一時興起,姑妄言之,自娛自樂而已。倘若您覺得這個話題還有點意思,可作茶餘飯後的談資,我就有些喜出望外了。(丁啟陣 中國網專家博客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