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的心理敏感期包括感知覺發展敏感期(0-6歲)、書寫敏感期(3.5-5歲)和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兒童出生頭兩年,敏感期基本上是一致的,這期間如果兒童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其他的敏感期會順延。怎樣對待敏感期兒童呢?幼教專家尤衛華日前在『教,先從家開始』親子大課堂上指出:敏感期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長應當做到三個『多一點』―――
( f; S. U# k3 C 學習多一點,這樣才能及時把握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 H' B/ l; {5 I% m5 O$ E2 `/ m7 T
陪伴孩子的時間多一點,家長每個星期都應該跟孩子談話兩次,每次半小時即可。這樣的談心不是家長板着面孔硬邦邦地說話,而是與孩子坐在一起,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和內容。另外還要陪孩子玩,讓其感受到玩耍過程中父母的參與和陪伴。在這些過程中,家長可以進入孩子的世界,觀察到孩子的心理。2 h/ W8 x8 Z8 \
尊重多一點。每個孩子都是有能力的個體,有無限潛能。家長應當尊重孩子的興趣和能力,順應其自我健康發展。
# L& a' X* Q1 S. `$ d) Z) ^ 在感知覺發展敏感期,孩子會充滿探索欲望。極想把東西放入嘴裡、玩水玩泥巴等行為,讓很多家長頭疼。家長時常抱怨:『說了多少次不要這樣了,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尤衛華說,這種處理方式不可取,對於孩子的感知欲要進行鼓勵而不是制止。只要不具危險性、不侵犯他人,應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比如為孩子準備各式各樣的工具,帶他(她)去大自然中感受、觀察,為其創造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只疏不堵』才有利於孩子的興趣發展。
, C: h% z: v& m/ q 同樣,在孩子的書寫敏感期,為其提供紙筆、顏料,任其塗鴉。家長不光要鼓勵孩子的創造發現,還要不吝嗇對其的讚美。當然,在此期間,家長要告訴孩子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畫筆顏料等,培養其良好的習慣。( E! {4 ~" \) r( }- `3 }
在孩子的社會規範敏感期,需要讓其做到有規矩、遵守規範,不能讓其痴迷於物質追求中。當孩子哭鬧着索要某件玩具時,家長不能一味地滿足其需求。『迅速滿足孩子的需要,長期下去會讓其覺得東西是哭鬧換來的,漸漸形成不勞而獲的概念。』尤衛華說,家長可以讓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具有教育意義,比如讓孩子學會自己幹家務來掙零花錢買自己喜愛的東西;倒了垃圾才能分到大蘋果等等,逐漸樹立起孩子對公平意識、待人接物以及其他社會規範的理解和遵守。(龔凌春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