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35|回覆: 0

[古代科技] 古代科技漫談 紙幣的水印防偽起源於宋朝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0-10-22 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文化報
【天工開物】所繪古代造紙的第三個步驟為盪料入簾:取出煮爛的原料放在石臼里舂成泥狀,再以適量的水調配,使纖維徹底分離並浸透水分,成為紙纖維的懸浮液,再傾倒入紙槽里,然後用細竹簾在紙漿中濾取,紙纖維會留在竹簾上形成一層紙膜。抄紙工匠在紙槽邊重複舀水、抬起竹簾等動作,每次承受的重量約達20公斤。抄紙的難度還在於,抄得太輕紙會太薄,抄得太重紙又會過厚,一切皆憑工匠的經驗。
始創於唐代的水紋紙,在造紙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種紙迎光看時能顯現出除簾紋以外的發亮的線紋或圖案,其目的在於增添紙的潛在的美。蘇易簡的【文房四譜】說:蜀人造十色箋,『逐幅於文版之上砑之,則隱起花木鱗鸞,千狀萬態』。費著的【箋紙譜】記載:『凡造紙之物,必杵之使爛,滌之使潔,然後隨其廣狹長短制之造砑,則為布紋,為綺錦,為人物花木,為蟲鳥,為鼎彝,雖多變,亦因時之宜。』從以上描述和文獻記載可知,製造水紋紙的方法,一為印明花法,類似木刻水印,就是在紙簾上用線編成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等圖案,微凸於簾面,抄紙時,凸起處紙漿微薄,故圖案透亮而呈現於紙上;二是印暗花法,就是將濕紙壓在兩塊一正一反雕有凹凸圖案的模型中間,用強力壓紙,逐幅印刷,使紙隱顯圖案。紙平放時看不出透明的圖形,舉紙迎光,圖案則清晰可見,即人們現在熟知的水印。
在宋代,成都特製楮紙在抄紙過程中進行了特殊的砑花,難以仿製,所以包括交子在內的宋代紙幣用紙多在成都製造,造水紋紙的工藝後來也被用作紙幣的防偽措施之一。
宋嘉定十六年(1223),寧宗皇帝趙擴收到的一份奏章稱『年來偽楮日甚』。兩宋政府發行的紙幣,無論是交子還是錢引、會子,均實行分屆發行,定期回收。每兩年一屆,後延長到4年甚至8年一屆。一屆紙幣發行以後,『耗於水火,耗於破損』,再加上逾屆沒能兌換等原因,數量理應大為減少,然而到了紙幣回收的日期,『其數常溢,則偽楮(假幣)之多可知也』。對此,寧宗深感憂慮。早在南宋初期,川陝宣撫使張浚就破獲了一宗偽造紙幣的大案,逮捕案犯50餘人,繳獲錢引達三十萬貫。宋人羅大經的【鶴林玉露】還記載:『有士人教之(指盤踞在宋金邊界地區的李全割據政權),以依朝廷樣式造楮券,(李)全從之,所造不勝計,持過江南市場,人莫能辨,其用頓饒,而江南之楮益賤。』由於偽造的紙幣太多,且能以假亂真,使得江南的貨幣貶值,攪亂了經濟秩序。
實際上,如果將紙幣的製造與【天工開物】記載的銅錢製造過程相比較,製造紙幣的難度遠遠大於製造銅錢,偽造不易。【宋史・食貨志】記載:『前之二界(發行的紙幣),盡用川紙,物料既精,工制不苟,民欲為偽,尚或難之。』宋代蘇轍曾說:『蜀人利交子之輕便,一貫有賣一貫一百者。』是說交子因輕便而受歡迎,實際價值超出了面值,從一個側面說明交子發行初期鮮有仿冒者。然而,宋朝政府為應對軍事和政治上日益龐大的開支,紙幣發行量越來越大,楮紙的需求激增,一旦供不應求,便採用其他特製紙彌補,『紙既可以自造,價且五倍於前,故昔之為偽者難,今之為偽者易』。宋理宗淳v三年(1243),一位官員建議:『臣愚以為抄撩之際,增添紙料,寬假工程(指不強求產量),務極精緻,使人不能為偽者,上也;禁捕之法,厚為之勸,厲為之防,使人不敢為偽者,次也。』這位官員強調:要防範偽造紙幣者,上上之策是在紙上下工夫。
宋代水紋紙的製作工藝被用於紙幣防偽後,在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中逐漸傳播開來。13世紀,意大利工匠在抄紙網上編制出字母、數字或圖像,使紙頁上留有水印作為商標,這是西方首次應用水印。時至今日,水印廣泛用於印製需有防偽性的高級公文紙、鈔票、護照、證書、賬冊等。當然,現代水印技術自然要比宋代印製交子時精密得多,分為黑水印、白水印、陰陽紋水印、濕壓水印、仿水印等多種。(經 文)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