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64|回覆: 0

[漢語詞典] 試論『有』字的意義和性質(2)

[複製鏈接]
里人 發表於 2010-12-3 13: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人民網教育
(7)『有煮我的份嗎?』『當然有!』葉梅桂又瞪了我一眼。(痞子蔡 【夜玫瑰】電子版)
  例(6)和例(7)的『有』具有的『確認』義,也與語境有關。兩個句子分別出現了情態副詞『真的』和『當然』,這使得句子的強調語氣更加強烈,『有』的『肯定、強調』意義也更加彰顯,於是,『有』便逐漸被賦予了『確認』的意義,不管句子中是否有情態副詞幫助表達,『有』都以『確認』義出現:
  (8)唐經天奇道:『怎麼這樣快就回來了?有受傷麼?』(電子版【冰川天女傳】梁羽生 第三十回)
  (9)……非常不好的時候,我的作文,我級任老師有給我十個字的評語,他是說,上氣不接下……
  由此可見,『有+NP』,『有+VP』結構分別表示事物的存在和確認事件的存在。『有+AP』是『有+NP』和『有+VP』過渡環節,主要表示事物屬性或特徵的存在。『有』的本義是表『存在』,在謂詞性成分前面,又引申出『肯定』、『確認』義。
  我們認為,狹義『有』字句、方言『有』字句都統一在『有』的『表存在』的本義下:名物、性狀、事件的存在。由於『存在』是客觀的,於是進一步可以引申出『肯定』、『確認』義。
  
  二、『有』字的性質
  
  『有』字的性質應該在具體的語境中來理解。在『有+NP』結構中,『有』字是動詞,這在現代漢語、方言中是大家都已接受的事實。
  在『有+VP』結構中,『有』字的詞性出現分歧。一種意見認為『有』是助詞[9-11],一種意見認為『有』是副詞[12-13],最前沿的意見認為『有』是完成體標記[14-15]。我們傾向於認為『有』是副詞性確認標記詞。這是基於『有』的語法意義、句法位置以及副詞產生的機制而言的。
  
  1. 『有』的語法意義
  『有』的語法意義與『有』的本義密切相關。『有』的本義是表存在,用在名詞前面表示事物的『存在』,用在謂詞前面表示事件的『存在』。
  事情客觀存在,是不容置疑的,因而從表示事件的『存在』進一步抽象出『確認』、『肯定』的語法意義,並且與表示『確認』、『肯定』義的情態副詞連用,組成 『確實有』、『真的有』等組合形式:
  (1)……來一視同仁的愈演愈盛呢?哦,政府確實有抓,但人手不夠嘛!何況不能說有人……
  (2)……腳踏實地又做什麼呢?∥真的呀?我真的有顯示腳踏實地嗎?∥有呀!∥沒有……我……
  如果要給副詞『有』歸類的話,取張誼生的副詞分類系統[16],『有』既不是以表示詞彙意義為主的描摹性副詞,也不是以表示語法意義為主的限制性副詞,而是以表示情態意義為主的評註性副詞,其基本功用是對相關述題進行主觀評註,確認事件存在。
  
  2. 『有』的句法位置
  『有+VP』結構中,『有』用在謂詞前面,做狀語,確認動作、行為或事件的存在,與否定副詞『沒有』對稱存在。例子:
  (1)根據我在那邊的觀察,因為我的學校有協助整個調查,所以我沒有辦法,很確實……
  (2)那輔導員義工他衝進來說,那個地攤有賣那個長褲,那個運動褲,一條二十塊。
  上面例句中的『有』都作狀語修飾後面的謂詞,確認謂詞所描述事件的存在,相應的『有』都可以置換成『沒有』,意思由肯定轉為否定。
  
  3. 副詞產生的機制
  副詞主要由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實詞虛化而來。副詞『有』源於動詞『有』的虛化。
  『有』後面最初接名詞,這時候『有』是動詞,我們將其記作『有1』。『有』後面一旦接了謂詞,根據時間一維性的認知原則,語義重心後移,謂詞成為句子語義重心,『有』修飾、限定謂詞,『有+VP』呈狀中關係,『VP』前的『有』詞性降級,不再是動詞,而成了修飾謂詞的意義比較空靈的副詞,確認『VP』所描述的動作、行為、事件的存在。我們將這個副詞『有』記作『有3』。見下例:
  (1)夏天我們到秋雪湖的西灣放牛要經過陳莊,莊東頭是有這麼一戶人家。(石言【秋雪湖之戀】)
  (2)而四號窗口小姐則說未收常某存摺,如有收會給號碼牌不會出錯,常某則堅稱未拿……
  在例(1)中,句子的謂詞只有『有』,所以『有』的動詞性地位毋庸置疑。例(2)中,『有』和動詞『收』並列,重心在動作『收』,『有』位於謂詞前面,詞性降級為副詞,起確認作用。
  虛化是一個漫長和漸進的過程,從原目標虛化為現目標,中間一定有過渡環節,這個過渡環節有的已不可見,有的還可以見到。從『有1』過渡到『有3』,可以清楚見到一個過渡環節,那就是准謂賓動詞『有』,我們將其記作『有2』。例:
  (3)……的提升而改善。在防火方面,目前法規有規定,在使用管理上卻沒有有效執行的……
  (4)北海,有希望也有能力為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旅遊者一展其秀美風姿。
  例句中的『規定』、『希望』都是名動詞。前一例取自台灣地區說法,後一例是大陸說法,可見兩地都有這種說法。
  『有+NP』中『有』是動詞,『有+VP』中『有』是副詞,當『有』後接介於名詞和動詞之間的名動詞時,我們就難以給這個『有』定性了:如果突出名動詞的名詞性特徵,那麼『有』將是動詞;如果突出名動詞的謂詞性特徵,那麼『有』就應該是副詞。『名動詞』本身詞性游移,所以它前面的『有2』的詞性也處於游移中,既有動詞詞性,也有副詞詞性。但因為名動詞的詞性更傾向於名詞性,所以『有2』更多的還是偏向於動詞性。
  『有2』的本質是一種妥協的語言現象。『有』後接名詞是大家都已經接受的普遍語言現象;『有』後接謂詞只存在於一定時間、一定區域,受到時空限制,是一種非普遍語言現象。普遍語言現象和非普遍語言現象之間並非毫無關係的真空地帶,而是有着某種連接。『有2』就連接着普遍和非普遍這兩個端點,既滿足了『有』後接名詞性成分的普遍語言現象的需要,又暗含着『有』後接謂詞的可能。語言是不斷向前發展變化的。語言使用者接受了『有2』以後,『有2』的後接成分又進一步向前變化發展,完全丟掉名詞性,變成純粹的謂詞,其典型形式就是帶上賓語,如:
  (5)內部隔間部分,除了法規對公共使用空間有規定一米二以上的部分必須是耐燃材料……
  (6)……的謝德茂、張肇煙兩位代表也認為,既然有通知開會,代表們就應出席,才是負責任……
  上面例句中的『規定』、『通知』是典型的名動詞,它們帶上賓語後,突出了謂詞詞性,是典型謂詞,於是它們成為句子或短語的語義重心;相應地,前面的『有』字詞性從准謂賓動詞再次降級,進一步虛化,成為修飾、限定後面謂詞結構的副詞。這一語言現象已經在南方方言、港、澳及台灣地區口語中完成,並出現在書面語中。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有1』、『有2』存在於普通話中,『有1』、『有2』、『有3』存在於南方方言、港、澳以及台灣地區書面語中。從『有1』虛化到『有2』再虛化到『有3』,是一個連續體。這個連續體是開放的,『有3』並不是最終的虛化結果,它還有可能進一步虛化,成為意義更加空靈的標記詞。   
  從圖中可以看出,『有』是一個不斷向前發展的詞,發展水平並不平衡,它在普通話和南方方言、港、澳以及台灣地區語言中的差異正是這種不同發展水平的反映。『有』的發展趨勢是否能啟發我們,普通話最終能否接受『有3』呢?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註:例句後沒有註明出處的都取自台灣師範大學華語研究所語料庫的例子。)

  
  [參考文獻]


  [1] 許 慎.說文解字(卷七上)[M].上海:中華書局影印,1963:141.
  [2] 方有國.上古漢語語法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2:229-242.
  [3] 許 慎.說文解字(卷一五上)[M].上海,中華書局影印,1963:314.
  [4] 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42:59-84.
  [5] 張豫峰.『有』字句研究綜述[J].漢語學習,1998,(3):28-32.
  [6] 張豫峰.『有』字句的語義分析[J].中州學刊,1999,(3):131-133.
  [7] 張豫峰.表比較的『有』字句[J].語文研究,1998,(4):24-28.
  [8] 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57-72.
  [9] 張洪年.香港粵語語法的研究[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2:68-110.
  [10] 施其生.論『有』字句[J].語言研究,1996,(1):26-31.
  [11] 董秀芳.現代漢語中的助動詞『有沒有』[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2):1-8.
  [12] 陸儉明.新加坡華語語法的特點[J].南大語言文化學報,1996,(1):1-69.
  [13] 駱錘鍊.甌語的『有』字句[J].溫州師範學院學報,1994,(1):63-66.
  [14] 李英哲.漢語歷時共時語法論集[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76:136-237.
  [15] 石毓智.漢語的領有動詞與完成體的表達[J].漢語研究,2004,(6):31-42.
  [16] 張誼生.現代漢語副詞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1-58.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