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成都日報
編者按:當我們越來越用電腦的敲擊代替漢字的書寫,作為漢字傳人的中國人,越來越把漢字本身的美感忘卻了,它變成了一種電子符號,和漢字本身漸行漸遠。
現在我們常常說到國學,其實,漢字本身當中包含了許多的國學內容,中國人觀念里的天文地理人倫關係,在漢字裡都可以體現出來。並且,還有一條非常重要,就是漢字應該是以賞畫的姿態進入的,漢語漢字本來就是詩意的,關乎胸襟的,關乎情感的。以賞畫的姿態進入,才是有趣的,才是中國的。
回到漢字的美,回到童真,找回趣味,像漢字那樣去詩意飛翔。請關注耄耋之年的沙河老師專門為本報撰寫的『認字100――流沙河成都日報專欄』。
該怎樣造天字,難壞了我們的祖先。天,抬頭就能見到,古人謂之『彼蒼蒼者』。奈何頭上的這個天,本無一定之形。以管窺之,天是圓形。從窗口望出去,卻是方形。想來想去,天空無形可象,不能用象形的辦法造天字。不能象形,就象意吧。所謂象意,就是讓你看圖畫猜意思。距今三千五百年前,商代的甲骨文(刻在龜甲和牛骨上的古文字)最早使用天這個字。看下面這兩個甲骨文,便是用象意的辦法造出來的天字。第一個天,大字頭頂畫個方形,暗指天空。這正是造字者從方窗望出去所看見的。第二個天,大字頭頂添個上字(注意不是今之二字),暗示頭頂之上是天。至於大字,本象人形,也就當作人字認了。古文字欠周密,請原諒古人的混用吧。
到周代的金文(鑄在青銅器上的古文字),天字變成大字頭頂畫個圓形。或許這時候已經有『天圓地方』的說法了?如果圓形暗指天空,那就不好說這是頭顱了。後來又到篆文,再變,圓形變成橫槓。這一橫槓暗指天空,而非今之一字。到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乃曰:『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天顛二字音近。以顛釋天,古人謂之音訓。顛本人的頭頂,用在這裡卻指無限高的天空。
地字從土也聲,是形聲字。從土,是說土字參與字義。也聲,是說也字作為聲符。地古音yi(上聲),與也(ye上聲)音近,所以用也字作聲符。【說文解字】認為也字乃象女陰之形。後人據此創說,地屬坤道,為陰為女,所以地字是由女性器官參與字義。此說太玄,恐不可取。須知也字只是聲符而已,並不參與字義。解說文字,不可標新立異,悚人聽聞。
甲骨文和金文不見地字,只有土字。土字象土塊形,下橫為地平面。在甲骨文,土和社本一字,土即社,社即土。古人以土塊為神祗,崇而拜之,祈求豐年。後世鄉村有土地廟,供奉土地公公,又稱社公。春季拜土地神,謂之春社。
村民聚會娛神,就叫社會。社會一詞,竟然是這樣產生的,想不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