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來源: 中華文史網 敦煌醫卷【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張南藏)所收古醫方中,有以硝石配雄黃治『心痛』之方,比西醫使用硝酸甘油防治心絞痛要早一千多年。【不知名醫方第十三種】(S.3347號)之『消渴病七方』,提出治療消渴病的四種方法:(1)以鯽魚為主藥佐蔥豉,健胃消食,下氣調中;(2)以黃連清熱瀉火解毒,治胃火熾盛、實熱消渴證;(3)以桑葉甘苦而寒,入肺、肝及手、足陽明經,清熱祛風,涼血明目;(4)用黃連主清心、胃之火熱,用花粉潤肺胃之燥而生津,用生地黃滋陰養液,用牛乳補益肺胃,生津止渴。經現代檢驗方法研究證明,此方劑配伍選擇藥物精闢而準確、針對性強,顯示唐代醫藥學已經進入全面地認識疾病,深刻地認識藥物性能的階段。
唐・孟銑著【食療本草】(S.76號)是中外醫藥史上第一部飲食療法專著。它繼承並發展華夏先人『藥食同源』的理念,突破以往醫藥典籍只重藥物治病的傳統思維模式和醫藥學框架,將歷代積累的『藥食』知識,做出系統的整理與總結,開闢了『食物治病』的嶄新的醫藥學發展路徑,為中醫治療學開拓一片新天地。【食療本草】的出現,體現中國古代預防醫學思想(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新發展,它尤其是『天人合一』傳統觀念指導醫學的新實踐,標誌在公元七八世紀,我們先人對自然與人類關係的認識取得長足進步,已經從『天人和合』的理念範疇,跨進食療醫學的實用範疇。
【新集備急灸經】(P.2675號)醫卷的序言格外引人矚目:『脈不調,百病皆起。或居偏遠,州縣路遙,或山河、村坊、草野。小小災病,藥餌難求,性命之憂,如何可治。今略諸家灸法,用濟不愈。』字裡行間充滿對下層民眾多病患、求醫難的同情和關懷。這部灸經搜選簡易可行的灸法醫方,特為地居偏遠、藥餌難求的貧窮百姓『備急』之用。這類『備急』醫方、不知名醫方,敦煌醫籍中甚多。此一現象顯示,唐代醫藥業已經把居住在邊陲鄉野的百姓納入醫藥服務的視野。社會的醫藥業者關注於下層民眾的保健,體現出人本思想和人文精神的巨大進步。這種文明精神的進步,同樣是庶民人格定位提升、身份性社會向非身份性社會轉化的證明。
武則天時代的醫卷【唐人選方第一種】(P.2565號)有『羊髓面脂方』,列丁香、麝香、香附子、青木香、白附子等中藥19種,配伍基本以芳香、潤燥、活血之劑為主。這是一付美容方。美容方(以及養生方)的出現,顯示盛唐時代人們隨着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不僅追求健康,而且也追求美。社會特定階層對美容方劑的新的需求,她們對生活質量的強烈關心,反映唐代社會人們文明而高雅的精神風貌。
敦煌幾件天文和星圖卷子,清晰地顯示了我國古天文學的恆星分類體系由早期的『星土分野』說向『三垣』說的轉換。【三氏星經】抄本(P.2512號)稱:『石氏、甘氏、巫咸三家星經,合赤、黑、黃三家有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這是現今所知我國古代經命名之星定數(1464)的最早記載。馬伯樂[50]、李約瑟[51]關於古代恆星觀測的統計數,均根據敦煌這個抄本記述為283官1464星。抄本中以中夏十二州配二十八宿分野,與【史記・天官書】相同;配二十八宿的79個郡國名稱,也都是漢代的郡名和封國;各宿下面的郡名及其入宿度,與【晉書・天文志】所錄『州郡躔次』基本一致。【晉志】稱此說為鬼谷子、范蠡、陳卓等八人所定,唐・李淳風【乙巳占】稱之為『陳卓分野』。『星土分野』之說,迎合東漢盛倡之讖緯思想,引讖緯入天文,屬於較早的讖緯星占。隋唐以前盛行的全天恆星區劃方式,即此『星土分野』說。
在P.2512號抄本中,還有一首依三家星經寫作的【玄象詩】,是教人認識星座的通俗詩。詩中有句曰:『市垣雖兩扇,二十二星光』;『太微垣十星,二曲八星直』;『紫微垣十五,南北兩門通,七在宮門右,八在宮門東』。【玄象詩】倡揚『三垣』說,同著名的【步天歌】相似。【步天歌】通常被視為唐人所作,它將全天恆星分屬三垣(天市、太微、紫微)二十八宿。『三垣』說反映中國古代天文學對恆星系的新認識,在入唐以後,漸次取代『星土分野』說。引人注意的是,抄本中【玄象詩】所記市垣、太微垣之星,還不如【步天歌】所記完備。這一現象表現,【玄象詩】可能早於【步天歌】。三垣名稱始見於【玄象詩】,該詩應是迄今所知依據『三垣』說認星的最早的通俗歌辭。隋唐以後,全天恆星的區劃分類方式,隨着天文學的發展逐漸改變。『星土分野』說湮沒不彰,【玄象詩】【步天歌】與三垣二十八宿分大區體系代之而興。『自唐後期至唐宋之交(十世紀初的五代十國時期),或即為這兩種體系的交替時期。』[52]P .2512號卷子既抄存早期的『星土分野』說,又記載後來的『三垣』說,將我國古代在恆星認識史上的一大進步――『星土分野』說向『三垣』說的轉換,清晰地展示了出來。
敦煌寫卷【全天星圖】(S.3326號)[53]則是用星圖的形式,直觀地體現【玄象詩】(P.2512號)記述的『三垣』說。此圖分13幅,前12幅將赤道內外的三家星繪成可連續的分片橫圖,石氏與巫咸氏星用橙色圓點外加圓圈表示,甘氏星用黑點表示,所繪各星座就是【玄象詩】第一段至第三段(天市垣、太微垣)介紹的星。末尾一幅為紫微垣星座,亦即【玄象詩】第9段中紫微垣諸星。【全天星圖】展示的新的恆星分類體系,將赤道上下各星繪成橫圖,北極周圍的紫垣單獨另繪一圖。這種畫法比較先進,類似於麥卡托(1512―1594)的圓桶投影法,但【全天星圖】比麥卡托發明此法要早600年[54]。『【全天星圖】及敦煌藏【敦煌星圖乙本】,是這一新的恆星分類體系的圖式表現;【玄象詩】、【步天歌】是這一新體系的文字表達』(潘鼐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