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光明日報 【十七史商榷】,清王鳴盛撰,是一部以校勘、考訂為主,又兼有歷史評論的史學著作。
王鳴盛(1722-1797年),字鳳喈,號禮堂、西莊,晚號西b居士,江蘇嘉定(今屬上海市)人,歷任翰林院編修、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光祿寺卿。四十二歲定居蘇州後,『惟以考史為務』,開始撰寫【十七史商榷】,歷時二十多年始成。
【十七史商榷】共一百卷,包括【史記】六卷,【漢書】二十二卷,【後漢書】十卷,【三國志】四卷,【晉書】十卷,【南史】合【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十二卷,【北史】合【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四卷,新舊【唐書】二十四卷,新舊【五代史】六卷,【綴言】二卷。該書沿用了宋時匯刻十七史之名,其實涵蓋了十九史,於宋人所謂『十七史』之外又加入了【舊唐書】和【舊五代史】)。
王鳴盛強調『求實』,以考證『典制之實』和『事跡之實』為治史宗旨。【十七史商榷】系統考察了這十幾部正史,內容除校勘本文、改正訛誤、考訂史實外,尤詳述輿地、職官、典章制度。王鳴盛還注重對歷史人物、事件以及史書的評論,但他強調議論褒貶不能脫離史實,必須在考證詳確的基礎上謹慎進行。
【十七史商榷】在史書的訂偽、糾謬工作上取得了很多成就,其求實的宗旨和考辨的研究方法影響深遠,與趙翼【廿二史札記】、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並稱為乾嘉時期三大考史名著。 (鄭任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