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國學網 【南史】是合南朝宋、齊、梁、陳四代歷史為一編的紀傳體史著,記事起自南朝宋武帝劉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於陳後主陳叔寶禎明三年(公元589年),記述南朝四代一百七十年的歷史。
【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李大師(公元570--628年),相州(今河南安陽)人,南朝末期由隋入唐的歷史學家。他認為南北朝時期各朝的斷代史,彼此孤立,記事重複,又缺乏聯繫,打算採用編年體,撰寫【南史】與【北史】,使南朝與北國各代的歷史,分別統編於這兩部史著之中。隋末,李大師曾參加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建立的夏政權,任尚書禮部侍郎。因此,在唐初流放到西會州(今甘肅境內),後遇赦放回,死於唐太宗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所撰【南史】與【北史】未能成書。此後,由李延壽繼續撰成,合稱為【南北史】。
李延壽,字遐齡,生卒年代已不可確知,大約卒於唐高宗儀鳳年間(公元676--679年),唐初歷史學家,曾任崇賢館學士,官至符璽郎。唐太宗時,李延壽曾參加【隋書】紀、傳、志和【晉書】的編寫,又參預唐朝國史的編纂工作。但他主要成就在於承接其父未竟的事業,完成【南史】與【北史】的寫作。
【南史】以【宋書】、【南齊書】、【梁書】及【陳書】為本,刪繁就簡,重新編纂,成為史林新著,成書於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南史】有本紀和列傳,無表、志。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共八十卷。其編撰方法按朝代順序、帝王在位先後,排列各朝帝王、宗室、諸王、大臣等紀傳。本紀中有【宋本紀】三卷,【齊本紀】二卷,【梁本紀】三卷,【陳本紀】二卷。列傳中除專傳外,列"類傳"九種。
【南史】文字簡明,事增文省,在史學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不足處在於作者突出門閥士族地位,過多採用家傳形式。例如將不同朝代的一族一姓人物不分年代,集中於一篇中敘述,實際成為大族族譜。【南史】【北史】中,某些傳文亦有重複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