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77|回覆: 0

[史學] 董子讀書台:『焚書坑儒』後的儒學大本營(1)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1-4-14 10: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大眾日報

德州有個董子讀書台,董子是指儒學大家董仲舒。
近日,在春寒料峭中,記者來到德州城區,試圖尋訪這位大師當年治學時的蛛絲馬跡。然而隨着歲月的變遷和歷代的造城運動,原來的讀書台已經不見蹤影,而一座異地重建的全新讀書台已在這座城市東部的經濟開發區拔地而起,並正在成為這個城市新的文化坐標與象徵。
 當年讀書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董仲舒一生歷經漢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四朝。『文景之治』以後,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很多因秦始皇『焚書坑儒』而秘藏起來的儒家典籍,紛紛重現,退避鄉野的儒士逐漸活躍起來。董仲舒,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走上研習儒學道路的。
史料稱,董仲舒青少年時代在廣川研讀儒學13載,而董子讀書台,可能就是一個重要場所。
德州學院歷史社會學系主任梁國楹教授,是德州最具權威的董仲舒研究專家。在接受我們採訪時,梁教授稱,在漢代,德州屬於廣川。董仲舒在廣川一帶讀書、教書、育人13年可考,但在德州待過多長時間不可考,有的說13年,有的說3年,但董子讀書台建在德州是鐵的事實,因為有碑為證。至於董子讀書台始建於何時、何人所建,因年代久遠,資料欠缺。但據現有史料看,董子讀書台至少在隋朝就已經建成,明朝和清朝時期幾次進行復建。
據了解,原來的董子讀書台坐落於德州舊城廣川門外回龍壩附近。清末民初,有張讀書台的老照片,現存於城市檔案館。讀書台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有遺存,有些老人稱,當年還上過這個台子。據【德縣誌】記載:明正統六年(公元1441年),德州知州韋景元修學宮,掘地得石一方,上刻『董子讀書台』五字。【乾隆德州志】也有記載:『董子讀書台,在州學內。正統間知州韋景元掘地得石刻,詢其故址復焉。石白如玉,字畫尤勁。蓋隋碑也。萬曆間移西門外。』據此可推斷,讀書台遺址最初在州學院內,明正統間成廢墟。就石碑為隋代刻石而言,說明韋景元所發現的讀書台舊址是隋朝遺蹟。
明孝宗時,為紀念董仲舒,在文廟東側又興修董子祠。每年都要像『祭孔』一樣,按時祭祀董子。到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董子祠因年久失修,已破舊不堪。於是,德州知州馬明瑞,在董子台附近又重修董子祠。明世宗嘉靖年間,宰相嚴嵩南巡途經德州時,曾在董子讀書台留下:『董生讀書處,寂寂臨高台。獨有賢良策,人稱王佑才』的詩句。
清康熙年間,山東督糧道朱廷楨在董子台附近的柳湖旁興建了一座『醇儒書院』(又名柳湖書院)。明清時期,董子台附近既有祠堂,又有書院,一片樓台殿閣。柳湖岸上,奇花異草點綴其間,既是天然風景區,也是攻讀經書的好地方。歷代欽官巡按、文人墨客、趕考舉子經過德州,無不到此一游。所謂:『柳湖西畔御河隈,蘆荻蕭蕭兩岸苔。酒戶詞場多少客,登高齊上讀書台。』然而自民國以後,這座聞名遐邇的古蹟,由於連年戰亂,年久失修,逐漸淪為廢墟。新中國成立後,因市政建設而將土台拆除。
據了解,近代記載的董子讀書台,占地面積3畝,正門為1間,南向。院南半部有東西廂房各3間,院內植古柏、古槐;北半部為台基,高3米許,正方形,有台階12級,台周圍砌青磚半截花牆。台上正殿3間,磚木結構,灰瓦蓋頂;前抱廈系圓棚式,檐柱4根,前後統一安置欞門;殿內正面有木質神龕,龕內供木牌位『董子讀書台』五字。正殿兩側各有小樓1座,系當年鍾、鼓二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