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歷史千年 元代的印刷技術,較之宋代更有顯著的進步。其主要表現有三:第一、活字印刷術不斷改進,陸續發明了錫活字和木活字,並用來排印蒙文和漢文書籍。第二、自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一二七六年)以來,已使用小塊銅版鑄印小型的蒙文和漢文印刷品,如紙幣『至元通行寶鈔』。第三、套色版印刷術應用於刻書,如中興路刊印的無聞和尚注【金剛經】。另外,值得記述的是元代【農書】作者王禎對印刷術的重大貢獻。元代的江南一帶,用木活字來印書,一般認為是王禎首先試用,即曾於大德二年 (公元一二九八年)試印過他所纂修的【大德旌德縣誌】,全書六萬多字,不到一月,百部齊成,同刊版一樣,證明效率很高。他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架,使用簡單的機械,提高排字的效率。他並把木活字的製造方法和用於印書的經驗,系統地記錄下來,就是他所選的【造活字印書法】。
這一時期的瓷器生產也有新的發展。北宋時候,南北都有很多名窯。北方名窯有官窯 (今開封)、定窯(今河北定縣)、汝窯 (今河南臨汝)、磁窯(令河北磁縣)、鈞窯(今河南禹縣一帶)等。南方名窯則有越窯(今浙江紹興)、龍泉窯 (今浙江麗水一帶)、景德鎮窯(今江西景德鎮)、建窯(今福建建甌)等。這些產品不但行銷國內,而且輸出國外,遠銷亞非各地,有很高的聲譽。宋室南渡後,專供統治階級消費用的官窯也遷到南方。如有名的修內司官窯設於臨安鳳凰山下,所燒瓷器,製作精美,釉色瑩徹,為當時所珍重。浙江名窯甚多,麗水一帶章姓兄弟的『哥窯』和『章龍泉窯』的製品都馳名一時。元代的瓷器在宋代的基礎上又有進步。著名的青花瓷就是元代的新產品。青花瓷器,造型優美,色彩清新,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造船業的顯著發展,是這一時期手工業技術進步和手工業發展的重要表現。北宋真宗年間,全國官營造船場所每年製造漕運船隻二千九百一十多艘。宋、元兩代,我國的造船工業不僅能造國內航行的漕運船和一般的運輸小船,而且能建造遠涉重洋進行海外貿易的商船。唐代以前,外國人來華貿易大都乘坐他們本國製造的海船,中國人出外經商也多有搭乘外國商船的。宋、元兩代,從事海外貿易的大船多由中國自己製造,外國人來華也常搭乘中國海船。這表明當時中國的造船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宋神宗時,為了派使者到高麗,曾經打造過二隻萬斛船。這兩艘萬斛船從定海出海到達高麗時,高麗國人『歡呼出迎』。宋徽宗時,又打造了兩艘很大的『神舟』,出使高麗。根據當時的記載推算,神舟載重約為一千一百噸。船抵高麗時,高麗國人『傾國聳觀,歡呼嘉嘆』 。當時中國出海航行的大船,無論在兩浙、泉州,或是在廣西打造的,都達到了當時國際的先進水平。據說當時中國建造的海船,『舟若巨室,帆若垂天之雲』,每一艘船可容幾百人。有些海船的載重量為五百五十到六百六十噸,船上備有一年的糧食,還可養豬、釀酒,船客之間不時互相請客,互為賓主。不少海船的桅杆裝在轉軸上,起放靈活,不怕大風吹折。舵有正舵,『大小二等』,『隨水深淺更易』,還有起碇用的輪車,並已經使用羅盤針導航。當時我國的船隻已經航行於印度洋各地,包括錫蘭 (今斯里蘭卡)、印度次大陸、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甚至達到非洲的索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