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一元一 衛青立了什麼功呢?他直搗龍城,斬殺匈奴七百(青至龍城,獲首虜七百級)。這是頭功!雖然殺敵不多,但意義重大。
一、震憾。
衛青戰績並不輝煌;但對匈奴人是個極大的震撼。此前,漢匈之間雖時有衝突,但都在漢朝邊境交戰,漢軍從未深入匈奴腹地。這一次,衛青竟打到龍城,攻入匈奴的王廷。這對於匈奴,是一個讓人十分不安的信號:原來安全的匈奴腹地,今後也可能為漢軍經常光顧――整個匈奴領地再也沒有安全可言。
二、激怒。
龍城是匈奴祭祀天地祖先、匯合部落的王廷,是政治中心,更是宗教聖地。因而,衛青此舉使匈奴上下震驚之餘,無比憤怒。戰爭擴大不可避免。
三、報復。
當年秋天,匈奴即數次侵盜邊郡,以雪龍城之辱。漢武帝急調老將韓安國為材官將軍,屯兵漁陽郡。
第二年(元朔元年,前128),衛子夫生下漢武帝的皇長子劉據,衛子夫晉升皇后。是年秋,衛青領車騎將軍職,率三萬騎兵從雁門出塞,將軍李息從代地出塞,夾擊匈奴。衛青斬敵數千人。(車騎將軍衛青將三萬騎出雁門,將軍李息出代;青斬首虜數千人。)史稱『雁門之戰』。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出塞進攻,漢武帝只派衛青、李息兩人;老將軍李廣等名將一概未用。龍城之戰,漢武帝首次使用衛青,對其才能尚存疑慮。在對衛青、李廣、公孫敖、公孫賀的兵力分配上,武帝是一人一萬。而雁門之戰,漢武帝僅派衛青、李息兩人出征;而且,衛青所率軍隊由當年的一萬增至三萬;李息只是衛青的副將。這一變化,說明漢武帝對衛青的信任度大大提升!
雁門一戰,引來了匈奴更大規模的報復。
匈奴大舉入侵,殺死遼西太守;在雁門,又殺死和擄去幾千人。
僅一個多月,匈奴再次進犯上谷、漁陽。由於韓安國上書請求停止屯軍(駐紮軍隊。一邊駐守邊境,一邊墾荒種地),軍營中僅有七百多人,無法打退匈奴騎兵,只好退回軍營,匈奴掠奪了一千多人和牲畜、財物,揚長而去。
衛青出身騎奴,並未受過多少教育,讀過多少兵書,和他共事的有老一輩名將韓安國、李廣,也有同輩的青年將領公孫賀、公孫敖,為什麼他人接連失敗,衛青卻屢戰屢勝?
應時東風第一枝
論深謀遠慮、運籌帷幄,衛青不如韓安國;論馳騁疆場、經驗豐富,衛青不如李廣。然而,韓安國鬱鬱而終,李廣免死而贖為平民,唯獨少年衛青捷報頻傳。我認為原因有三點:
第一,才幹。
【史記・佞幸列傳】末尾言: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司馬遷認可衛青、霍去病二人的才能。衛青是外戚不假,可他是有才能的外戚。西漢一代不少外戚都得到過重用,但是,有些純粹就是因為自己是皇親國戚而受封賞,自身並無真本事。如王信是漢景帝皇后王偷母綹紓被景帝封為蓋侯(卒立王夫人為皇后,其男為太子,封皇后兄信為蓋侯)。田`、田勝是王屯母異父的弟弟,分別被封為武安侯、周陽侯(武安侯田`者,孝景後同母弟也……`弟田勝,皆以太后弟,孝景後三年封`為武安侯,勝為周陽侯)。衛青不一樣。戰爭畢竟是戰爭,如何調兵遣將,如何進攻防守,如何整體協調……非將才不能勝任。龍城大捷,證明了衛青的戰略眼光和軍事才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