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記者今天從西安收藏研究院獲悉,西安一位收藏愛好者處,新近發現了一份民國初年政治風雲的重要資料――共和黨黨員證。有關人士稱,這張保存了將近100年的共和黨員證,見證了辛亥革命後中國人探索發展道路轉型期的那段歷史。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該證為黑色,長6厘米,寬4厘米;封面印有:『共和黨黨員證』,封底為交叉的民國初年五色旗和共和黨黨旗;內文為:『黨員證 張健君於民國二年二月十八日經王懋甲君、張維翰君介紹入黨 此證 伏羌共和黨 第佰伍肆號。』(章)。
有關史料顯示,伏羌為現在的甘肅省甘谷縣。1914年,袁世凱北洋軍隊連同甘肅駐軍在伏羌圍剿攻占甘肅的河南白朗(白狼)軍隊,史稱『伏羌戰鬥』。
據西安收藏研究院院長薛勇介紹,民國初年的多黨政治模式特點為:第一,黨、會、社等名目繁多,分化組合多變,驟生驟滅。其中跨黨派現象十分嚴重,一個人加入幾個政黨,甚至一個人擔任幾個政黨的領袖。號稱300多個政黨,所標政綱冠冕堂皇,但許多政黨因『既乏經濟背景又無群眾基礎,故只可謂之政團,不得以政黨論也』。第二,政黨雖數量眾多,但就政治傾向而言,卻只有同盟會和非同盟會之分,其基本政治立場和精神,大體是清末革命派和立憲改良派的延續。在其基礎上,原有政治派別急劇分化,增加了政黨的數目。同時政黨這一合法鬥爭形式也被袁世凱等軍閥封建勢力所運用,建立了不少御用政黨和團體,因而呈現政黨林立的局面。第三,政黨政治熱鬧非凡,但徒有其表。辛亥革命後中國的政治發展理應趨於議會民主多黨政治,但政治體制的急速轉變導致民國初年出現了政治權力斷層,封建皇權的被推翻和政黨發育的不成熟給北洋封建軍閥以把持國家大權、操縱政黨、玩弄議會、欺騙民意之機。
共和黨是民國初年較有影響的一個黨派,於1912年5月9日在上海張園正式成立,它是由統一黨、民社、國民協進會、民國公會以及國民黨(江浙從事教育和地方公益的學士所組織的政團)5政團合併而成。選舉黎元洪為理事長,張謇、章太炎、伍廷芳、那彥圖等4人為理事,並選出幹事54人。共和黨的基本力量是原立憲派人。
隨着組織的發展,該黨黨員人數迅速增加,全國人數不低於10萬。1913年,共和黨與民主黨、統一黨合併,改建進步黨,與國民黨爭奪政治權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