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29|回覆: 0

[論史] 漢代宮廷生活(3)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07-10-22 12: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騰訊
宮廷的娛樂中弈、博都是很受歡迎的。弈需要費神,博相比來說,具有消遣性,更能夠調動人玩的情緒。博的玩法很多,也能翻出許多新花樣。博常常在酒宴上進行,稱為飲博。弈則常常是皇帝與文人雅士間的遊樂活動,層次較博高些,也更雅致。  

   木雕博弈老叟(西漢)圍棋在西周、春秋的兵事戰陣中產生以後,到了戰國時就已普及。秦始皇兼併六國,圍棋沒有什麼發展,直至漢代一直受到冷落。因此,東漢初年的班固感嘆說:如今博行於世而弈獨獨絕跡。  

   秦漢時圍棋受到冷遇,但彈棋卻很盛行,尤其是盛行於宮中。【彈棋經序】說,彈棋玩習的人大多在宮禁中,所以當時無法傳下來。此棋西漢時產生,在宮中流傳,直到王莽時期,因赤眉軍起義,西京傾覆,才隨宮人流落到民間。  

   彈棋起碼產生於西漢的漢武帝時期。有記載說:漢武帝嗜好蹴鞠,群臣進諫都不聽。侍臣東方朔就發明彈棋,獻給武帝,武帝從此就放棄了蹴鞠而專意於彈棋。東漢時,沖帝、質帝以後彈棋在宮中絕跡,到了漢末漢獻帝時,彈棋才又興於宮中。還有一種說法,說彈棋起於漢成帝時期,漢成帝貪於女色,又好蹴鞠,身體很虛弱。君臣紛紛進奏,說蹴鞠勞損聖體,不是尊者宜玩的。成帝就吩咐群臣,擇選不勞累的遊戲進奏。大學者劉向就發明彈棋進獻。漢成帝很高興,賜劉向青羔裘、紫絲履。  

   百戲、蹴鞠、武事  

   百戲包羅萬象,內容龐雜,凡是歌舞、雜技、角力、幻術,等等,無不囊括其內。春秋、戰國時即有侏儒扶盧(爬竿)、優倡侏儒為戲、弄丸、弄七劍等記載。到秦漢時期,這些百戲才興旺起來。  

   西漢國力鼎盛,漢武帝時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洞開,中亞、西亞的樂伎、雜耍藝人紛紛湧入漢朝,百戲越加豐富多彩。百戲又稱角牴戲、大觳戲、角牴奇戲,包括角力、角技藝、射御,等等。這是秦王朝在秦武王作角牴的基礎上的發展。到了漢代,百戲就豐富了起來。  

   舞樂百戲漢武帝對百戲很迷戀。他曾在未央宮中設角牴戲。元封三年,他又在京師興百戲,導致三百里內臣民前來觀看。元封六年,武帝在上林苑平樂館設角牴戲,京師臣民得到許可前去觀看。可謂君民同樂,一片昇平景象。  

   漢武帝不僅用角力百戲招待臣民,還以此招待遠道而來的邊夷首領和外國貴賓。【漢書・西域傳】中說,漢武帝設酒池肉林,用以招待四方賓客;作巴渝(舞名)、扶盧(爬竿)、海中碭極(樂名)、曼衍魚龍(戲名)、角牴諸戲以便日常觀賞。武帝接見外國客人,還要設大觳抵,出奇戲諸怪物以示禮敬。  

   漢代除武帝以外,昭帝、宣帝、順帝都好用百戲招待四方及外國賓客,以至於有的士子進諫說:"用奇技淫器、奇禽異獸和角牴諸戲向客人誇耀,這和周公招待客人大不相同啊!"  

   踩繩索是百戲中除角牴之外的又一個宮廷活動項目,其形式是凌高履索,踴躍旋舞。漢代正旦的時候,宮中常有踩繩索的表演,屆時天子蒞臨德陽殿,接受朝賀,然後觀看倡女在繩上的表演--用兩根絲繩系在兩根柱子頭上,相距數丈,兩位倡女在繩上對行而舞,相逢切肩而毫不傾斜。  

   百戲除角牴、踩繩,還有爬竿、弄丸、使劍、扛鼎、轉石、沖狹、燕濯等。舞蹈也是宮中不可少的一項活動。郊廟祭祀朝饗等舞蹈活動叫雅舞,比較正規。在宮中酒會宴席的舞蹈活動叫做雜舞,舞姿活潑而健美。著名的雜舞有巴渝、七盤、折腰、長綢舞。  

   劉邦平定關中,巴渝(四川)z人助戰有功,其本族舞--巴渝舞受到皇室的重視,漸漸不斷加工,在宮廷中流行起來。七盤舞即盤鼓舞,就是在地上倒覆七盤,放一隻鼓,舞者既在鼓上騰踏,又在盤上縱躍。長綢舞即巾舞,舞的人雙手各執着長綢,長綢的盡端裹一個短棍,舞時長綢翻卷,有獵獵風聲。折腰舞主要是腰下動作,一般與翹袖舞並用。漢高祖戚夫人即善翹袖、折腰舞。  

   蹴鞠就是踢球。戰國時期齊、楚一些城市就風行這種活動。秦時宮中沒有這項活動的記載,漢時則在宮內風行起來。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以後,將父親接到都城長安。老頭子過慣了鄉居生活,對深宮大院很不習慣,整天悶悶不樂。劉邦尋問緣故,才知道老父生平所好,是與屠販少年鬥雞、蹴鞠,而宮中又沒有這些,能不鬱鬱寡歡?劉邦笑了起來,這個好辦。劉邦便吩咐,在宮中仿故鄉豐邑的格局,建新豐屋舍,充實販夫屠卒,鬥雞、蹴鞠,供老父取樂。  

   漢武帝的姑母館陶公主寵幸董偃,董偃酷愛狗馬、蹴鞠。漢武帝、漢成帝對蹴鞠也很喜愛,併到了痴迷的程度。史書上說,漢武帝游觀三輔離宮館時,臨山澤,弋獵、射馭、狗馬、蹴鞠刻鏤,每有所感,即命文士枚皋作賦,以助其興。漢武帝平定西域以後,得胡人中善於蹴鞠者選養宮中。這些人便捷跳躍,精於鞠道,武帝極為喜愛。漢成帝好蹴鞠到了有傷身體的程度,結果群臣反對,諫章不斷。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