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歷史的認知,只停留在兩個層面上,一個是枯燥的歷史課本,另一個是編造程度較大的古裝劇。不管是哪個層面,都是以娛樂為目的,而以史鑑今成為腦後雲煙,但 以史鑑今的重要性 卻是歷史的延續。 歷史課本讓不少人對歷史產生了畏難的心理,但要是拋開課本去讀正史的話,二十四史、【資治通鑑】,滿篇的文言人讓人讀得又難又累。 古裝劇讓我們長期浸淫在簡單化、輕齡化的『偽歷史』情境之中,比方說商朝的人穿着靚麗的綢緞錦服,宋朝的官員乘着婦女才會坐的轎子,帝后每天忙着宮鬥……如果盲目浸淫,必然會給我們帶來負面的影響。
以史鑑今的重要性
以史鑑今的重要性 其實,歷史沒有人們以為的那麼高冷,如果說我們的邏輯思維是網,歷史就是織網的工具,這個工具,以史鑑今,沒有你以為的那麼複雜,人人都會用。 早在堯舜的時候,人們就知道用以史鑑今、輔助治國的重要性了,那歷史究竟應該怎麼用呢?我們不妨看看這篇享譽古今、極為知名的政論文【諫逐客書】。 這是秦國大臣李斯所寫,當時秦王嬴政聽信讒言,想要驅逐各國客卿,以求『安全』。李斯就寫了這篇公文,呈給秦王。在文章開篇,李斯什麼其他的話都不講,就只說歷史: 秦穆公迎來虞國百里奚等五位能人,遂霸西戎; 秦孝公請來了衛國商鞅,國力大振; 秦惠王信任魏國張儀,『功施到今』; 秦昭王重用同樣是魏國來的范雎,使秦國終成帝業…… 我們不知道當年秦王嬴政看完這一段是什麼反應,有沒有冒出一身冷汗,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他一定是認認真真地讀完了這篇公文,並且果斷收回了逐客的命令。
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始皇陵兵馬俑 以史鑑今的效果是立杆見影的,但反過來,要是李斯當初說的是: 『我們不能驅逐各國客卿,原因如下,重點原因是xxx,次要原因是xxx,根本原因是xxx……』 這一大段別說我們自己不愛看,恐怕在當時那麼緊張、焦躁的情況下,秦王自己也讀不下去。 把歷史從頭到腳『條分縷析』一遍,固然是好事,但顯然,它不適用於所有的情況,也不能被所有人喜歡。 反而像李斯那樣,用最簡單的方法,從人出發,歷數往事,更能引起人的共鳴,可見,以史鑑今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