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異性間質性炎症為主要病變的心肌炎, 筆者認為,玄府『萬物不有』『盡皆有之』。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種間質性炎症, 病發部位在心肌間質。 西醫學認為,細胞與細胞之間存在着細胞間質,含纖維、基質、流體物質(組織液、淋巴液、血漿等),起着支持、保護、連接和營養的作用,與『玄府-細胞間隙』吻合,甚至後者更為深入。『細胞間隙』有着更為廣泛的意義,不僅僅是細胞間質,還包括細胞內外聯繫通道——細胞膜離子通道、載體等。 玄府是從『孔』『門』等生化的概念,結構上也應有其『孔隙』屬性,細胞間隙及細胞膜上的微細的離子通道才是發揮玄府物質交換(氣液宣通)甚至是信息交流(神機出入)的物質載體。
病毒性心肌炎屬中醫『心悸』『怔忡』『胸痹』範疇。 急性期因正氣不足,外感溫熱或濕熱毒邪侵襲,入里化熱, 蓄結於心, 耗氣傷陰,『陽熱易為鬱結』『如火煉物,熱極相合,而不能相離,故熱郁則閉塞而不通暢也』,病情纏綿不愈,慢性期則為熱毒鬱結不散,閉塞心之玄府,氣血津液運行不暢,氣滯、痰凝、血瘀則隨之產生,且三者之間相互為患,膠着不解,病久入絡、入血,隨邪毒深入經隧脈道。 因此,病毒性心肌炎的根本病機為熱毒拂郁,玄府不利,急性期以正氣不足,腠理空虛,邪毒乘虛淫心,玄府密閉,氣血拂郁為主,慢性期以痰瘀澀滯,玄府閉塞,氣陰兩傷為主,縱觀本病,清心通玄法為其根本治療大法。只要心之玄府一通,氣血、津液能得以正常敷布、流通,氣血歸於正道,津液歸於正化,瘀血、痰濁、氣滯也能夠隨之而解,雖然未用通絡、化痰之品,但仍然能起到活血、利濕、除痰以及玄府通利的功效。
研發中藥製劑心安顆粒
以清心通玄法為治療法則的心安顆粒, 是楊思進數年經過臨證反覆驗證研發而成的複方純中藥製劑,由黃芪、苦參、赤芍、板藍根等中藥組成。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謂辨證求因,審證求本,玄府本虛,則治病求本,遂以補益通玄府,故方中黃芪為君藥,益氣,御風,托毒;毒是關鍵致病因子,以苦參、板藍根清熱解毒,赤芍涼血活血,使熱毒郁解,玄府自然通順。 縱觀本方,諸藥配伍得當,標本同治,補而不滯,涼而不遏,故正復邪去,玄府通利,症解病癒。臨證以本方為基礎,急性期可加連翹、防風之屬,正如『上焦如羽,非輕不取』,借風藥輕靈之性,開闔玄府鬱結之氣;慢性期可加蟬蛻、僵蠶、地龍之品,借蟲類風藥入絡搜風,痰瘀澀滯得除,玄府以通,氣液得以宣通。大量臨床實驗證明:清心通玄法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療效,能明顯改善患者的主要臨床症狀、調節體液免疫、細胞免疫、降低心肌酶、體內外抗CVB3、抗心律失常等作用,體現了多靶點、多效應的特點,具有較好的心肌保護作用,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驗案
張某,男性,23 歲,學生。 胸悶、心悸、氣短 1 個月。 患者 1 個月前曾患感冒,病癒後不久,出現胸悶、心悸、氣短,陣發性發作,發無定時,伴心煩,體倦乏力, 嗜睡,納差,午後伴低熱(體溫在36.9℃~37.5℃)、口乾欲飲水,舌尖紅少苔,脈細數無力。心率102 次/分,心律不齊,可聞及早搏,無心臟雜音,查心肌酶譜提示升高,心電圖:心動過速,室性早搏。
診斷:屬心悸證。
治法:解毒寧心,除郁通玄。
處方:在心安顆粒方藥基礎上,加虎杖12g,茵陳15g,連翹6g,甘草6g。日1劑,水煎服。
服藥7劑後,胸悶、心悸減輕,體溫恢復正常,但覺咽喉不適,體倦乏力,口乾欲飲水,上方去茵陳,加射干12g,黃芪易為30g,玄參12g,沙參15g,繼服。前後加減20餘劑,諸症消失,複查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律。門診隨訪1 年未復發。
患者素體固虛,邪毒乘虛而忤犯於心,玄府拂郁,日久化熱傷陰,辨證為邪毒侵心,玄府拂郁,治之在心安顆粒方藥基礎上加減,板藍根、苦參、虎杖、茵陳清熱解毒,小劑量連翹質輕性辛,具輕揚之性,通利玄府之功,拂郁自除,『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故『氣液宣通』;二診時考慮『毒』已清過半,恐苦寒清熱藥力度甚重,礙脾傷胃,故去茵陳,加射干清咽利喉,沙參之屬滋陰,重用黃芪補氣,甘溫補玄府之虛,是為『補中寓通』,以補助通,仍屬通法範疇。 故診病時審證求因,循序漸進,理法方藥,隨症加減,則病自瘥也。(董麗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