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追求國家的富強,而反對墨子節用之說,使國家富,是要如何利用資源,如何理財,而非一味節用,苟得其利用,理財之道,則不可勝用,藏富於民,何憂於不足?若不得利用理財之道,雖儉而貧。荀子的經濟學理論,反對儉嗇,欲求富國,與墨子相反,又不同孟子只求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富國包含富民。荀子說足國之道是『節用裕民,而善臧其餘。節用以禮,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餘。裕民則民富,民富則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則出實百倍。』意思國家要節用,讓百姓生活寬裕,節用按照禮,不是墨子薄葬無禮,節用過頭了,讓百姓寬裕,就要有一套政治制度,讓百姓富裕,則國家更加富裕。富民的理論,荀子就有了,孔孟還只說到衣食充足。 荀子說:『輕田野之賦,平關市之徵,省商賈之數,罕興力役,無奪農時,如是則國富矣。夫是之謂以政裕民。』要減輕民眾的賦稅,不奪農時,這個主張和孟子一樣。富國不是搜刮百姓,而是如何減輕百姓賦稅,如何利民裕民以至富民!儒家具有富貴氣,不是墨家的儉嗇,寒酸氣。
荀子追求如何致富,而不是墨子一味節用,而不知如何充足生產物品,比墨子高明。荀學有種莊重氣,富貴氣,他說:古者先王分割而等異之也,故使或美,或惡,或厚,或薄,或佚或樂,或劬或勞,非特以為淫泰誇麗之聲,將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順也。故為之雕琢、刻鏤、黼黻文章,使足以辨貴賤而已,不求其觀;為之鐘鼓、管磬、琴瑟、竽笙,使足以辨吉凶、合歡、定和而已,不求其餘;為之宮室、台榭,使足以避燥濕、養德、辨輕重而已,不求其外。詩曰:『雕琢其章,金玉其相,亹亹我王,綱紀四方。』此之謂也。若夫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財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非特以為淫泰也,固以為主天下,治萬變,材萬物,養萬民,兼制天下者,為莫若仁人之善也夫。故其知慮足以治之,其仁厚足以安之,其德音足以化之,得之則治,失之則亂。
易亦有『崇高莫大於富貴』之語,蓋富貴,而道易行,以富養民,而民易使,以貴臨人,而人易從。富國富民之道,久治天下之道也。
墨子學術淺薄了,不知道禮樂的功用,沒有藝術價值觀,形而上思維,只注重一時的功利,荀子認為墨子那種非樂節用之說只會讓天下更加混亂貧窮,苦己而亦苦天下之人,天下人都要如墨子那樣節儉勞苦,誰肯為用?違背人情,故墨術行之不久。 荀學有富貴氣,荀子文章也渾厚飽滿,辭豐義富,墨子文章感覺小家子氣,如其學一樣寒嗇不文。墨子非樂節用,他文化修養低了,藝術情操淺了。跟儒家孟荀無法比,更何能與孔子並論?
荀子【王霸】為儒墨之辨曰:人主者,以官人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為能者也。人主得使人為之,匹夫則無所移之。百畝一守,事業窮,無所移之也。今以一人兼聽天下,日有餘而治不足者,使人為之也。大有天下,小有一國,必自為之然後可,則勞苦秏(卒頁)莫甚焉。如是,則雖臧獲不肯與天子易埶業。以是縣天下,一四海,何故必自為之?為之者,役夫之道也,墨子之說也。論德使能而官施之者,聖王之道也,儒之所謹守也。傳曰:農分田而耕,賈分貨而販,百工分事而勸,士大夫分職而聽,建國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摠方而議,則天子共己而已矣。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也,而禮法之大分也。
這是批判墨子不知分工,荀子重視分工,人類文明的進步在於分工,人之異於禽獸,而居萬物之上者,為其善於分工,荀子【王制】曰:『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義。故義以分則和,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故宮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時,裁萬物,兼利天下,無它故焉,得之分義也。』
對於墨子非樂,荀子專作【樂論】駁之,其言較長,曰: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樂則必發於聲音,形於動靜;而人之道,聲音動靜,性術之變儘是矣。故人不能不樂,樂則不能無形,形而不為道,則不能無亂。先王惡其亂也,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以樂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氣無由得接焉。是先王立樂之方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鄉里族長之中,長少同聽之,則莫不和順。故樂者審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飾節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足以率一道,足以治萬變。是先王立樂之術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故聽其雅頌之聲,而志意得廣焉;執其干戚,習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而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故樂者、出所以征誅也,入所以揖讓也;征誅揖讓,其義一也。出所以征誅,則莫不聽從;入所以揖讓,則莫不從服。故樂者、天下之大齊也,中和之紀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是先王立樂之術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且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請點擊下面『淘專輯』查看整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