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35|回覆: 0

[醫藥臨床] 柴蔞瀉心湯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20-3-12 08: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章浩軍,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龍巖中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第二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十二五』國家重點中醫專科——脾胃病專科學科帶頭人、福建省名中醫。從事中醫教學、科研、臨床30餘載,善用經方治療久痢(潰瘍性結腸炎)、胃痞(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腸疾病)、胃脘痛(胃潰瘍)、頑痹(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疑難雜症。主持並參與省、市科研課題8項,主編【傷寒心悟】【六經辨治脾胃病】等專著,並在國家級、省級公開發表60餘篇學術論文。

組成:姜半夏10克,黃芩10克,黃連3克,瓜蔞10克,乾薑10克,黨參10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實10克,大棗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辛開苦降,寒熱平調,和胃消痞。

主治:胃痞病,證屬氣機升降失常,痰飲瀰漫胃脘、心膈。臨證多以胃脘部脹悶、胸悶不舒、噁心欲嘔、腸鳴下利、舌淡苔膩微黃,脈弦滑為主要表現。

用法:以上諸藥,加水浸過藥面,浸泡1小時,武火煎開,文火煎煮20~30分鐘,倒出藥液,加水如上述煎法再煎第二煎,混合兩次藥液,分早晚飯後1小時溫服。

方解:柴蔞瀉心湯以半夏瀉心湯為主方,合小陷胸湯及四逆散而成。【傷寒論】第154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曰:『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張仲景創半夏瀉心湯用於治療因太陽病不解出現的少陽證,本該用柴胡湯治,誤用下法,損傷中陽,外邪乘虛而入,寒熱互結,氣機升降失常而成心下痞。少陽之證誤用下法,邪傳里者,結於心中為結胸,留於心下為痞,臨證二者可兼具,蓋上下不交,脾不散精,津液凝聚,為痰為飲,則瀰漫胃脘、心膈。若單用半夏瀉心湯則力不足,故本方君半夏而輔以乾薑,辛以開上;加黨參、甘草替換大棗,甘以補中;加黃芩、黃連、瓜蔞,苦降以瀉心膈之蘊熱;配合柴胡、白芍、枳實加強疏利氣機。誠如【醫門法律】曰:『若知其在氣則順之,在血則行之,郁則開之,滯則逐之,火多實,則或散或清之,寒多虛,則或溫或補之。』全方苦辛並用,寒熱平調,上下同治,共奏開上、補中、瀉熱之效,則痞滿得解。

臨證加減:納差,噯腐吞酸為夾食滯,可加神曲、雞內金、谷芽、麥芽等以消食導滯;若脘腹脹甚,可加厚朴、砂仁、檳榔等行氣消滯;胃痛者,可加木香、鬱金、枳殼、川楝子、延胡索以加強行氣止痛之功;伴噁心嘔吐甚者,加竹茹、橘皮以清胃降逆;噯氣較頻者,可加沉香、旋覆花以順氣降逆;泛酸者加烏賊骨、鍛瓦楞子中和胃酸。

驗案:林某,男,30歲。患瘧疾三天,經服奎寧片後,瘧疾雖除,但覺胃脘及胸中痞悶,食後欲嘔,但又不得嘔,尤見油膩食物即生噁心感,情緒焦躁不寧,舌淡紅苔膩微黃,脈有弦象,診斷為邪踞心下,胃使和降,脾虛夾實,治以辛開苦降,予柴蔞瀉心湯(姜半夏10克、瓜蔞10克、黃芩10克、黃連3克、乾薑10克、黨參10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實10克、大棗10克、炙甘草6克)。服3劑後,噁心頓除,胃脘及胸中痞悶稍減。照原方再服3劑遂愈。

按:患者始病少陽,截之過早,邪無出路,乘虛入脾胃、心膈,寒熱互結而成痞;胃氣有失和降,故噁心欲嘔。治用柴蔞瀉心湯,藥取苦、辛、寒、熱,消補並進,仍不越少陽和解之意。

(福建中醫藥大學喻愛萍整理 章浩軍指導)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