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50|回覆: 0

[道學研究] 【莊子】內篇卷7應帝王詩解2心淡氣漠順物自然無為而治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2-10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內篇卷7應帝王詩解2心淡氣漠順物自然無為而治
題文詩:
天根也者,游於殷陽,至蓼水上,遭無名人,
適而問曰:為天下?無名人曰:去汝鄙人,
問之不豫;予方將偶,與造物者,厭則乘夫,
莽眇之鳥,出六極外,而游之於,無何有鄉,
處壙埌野,何帠,以治天下,感予心哉?
天根復問.無名人曰:游心於淡,合氣於漠,
順物自然,無容私焉,天下治矣.陽子居見,
老聃:有人於此,向疾強梁,物徹疏明,
學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
是於聖人,猶如胥易,技系勞形,怵心者也;
且也虎豹,紋徠,猿狙之便,執斄之狗,
縛;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陽子居也,
蹴然,明王之治.老聃:明王之治,
功蓋天下,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
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游於無有,
無為者也.真情至治,非名非利,通無化有.

    【原文】

  天根游於殷陽①,至蓼水之上②,適遭無名人而問焉③,曰:『請問為天下④。』無名人曰:『去⑤!汝鄙人也,何問之不豫也⑥!予方將與造物者為人⑦,厭,則又乘夫莽眇之鳥⑧,以出六極之外,而游無何有之鄉⑨,以處壙埌之野⑩。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為(11)?』又復問。無名人曰:『汝游心於淡(12),合氣於漠(13),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譯文】
天根閒遊殷山的南面,來到蓼水河邊,正巧遇上無名人而向他求教,說:『請問治理天下之事。』無名人說:『走開,你這個見識淺薄的人,怎麼一張口就讓人不愉快!我正打算跟造物者結成伴侶,厭煩時便又乘坐那狀如飛鳥的清虛之氣,超脫於「六極」之外,而生活在什麼也不存在的地方,居處於曠達無垠的環境。你又怎麼能用夢囈般的所謂治理天下的話語來撼動我的心思呢?』天根又再次提問。無名人說:『你應處於保持本性、無所修飾的心境,交合形氣於清靜無為的方域,順應事物的自然而沒有半點兒個人的偏私,天下也就得到治理。』
 【注釋】

  ①天根:虛構的人名。殷:山名。『殷陽』即殷山的南面。

  ②蓼(liǎo)水:水名。

  ③遭:逢,遇上。無名人:杜撰的人名。

  ④為:這裡是治理的意思。

  ⑤去:離開、走開,這裡有呵斥、不屑多言之意。

  ⑥豫:悅,愉快。一說講作『厭』。

  ⑦人:偶。『為人』即結為伴侶。

  ⑧莽眇(miǎo)之鳥:狀如飛鳥的清虛之氣。

  ⑨無何有之鄉:什麼都不存在的地方。

  ⑩壙(kuàng)埌(làng):無邊無際的樣子。

  (11)帠:字書未錄此字,舊注讀yì,疑為『臬』字之誤。『臬』當是『寱』的借字,說夢話的意思,無名人認為天根的問話象是夢囈。

  (12)淡:這裡指聽任自然,保持本性而無所飾的心境。

  (13)漠:這裡指清靜無為,居處漠然。


  【原文】

  陽子居見老聃①,曰:『有人於此,向疾強梁②,物徹疏明③,學道不倦④。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於聖人也,胥易技系⑤,勞形怵心者也⑥。且也虎豹之文來田⑦,猿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⑧。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陽子居蹴然曰⑨:『敢問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⑩,化貸萬物而民弗恃(11);有莫舉名(12),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游於無有者也。』 【譯文】
陽子居拜見老聃,說:『倘若現在有這樣一個人,他辦事迅疾敏捷、強幹果決,對待事物洞察準確、了解透徹,學「道」專心勤奮從不厭怠。象這樣的人,可以跟聖哲之王相比而並列嗎?』老聃說:『這樣的人在聖人看來,只不過就像聰明的小吏供職辦事時為技能所拘系、勞苦身軀擔驚受怕的情況。況且虎豹因為毛色美麗而招來眾多獵人的圍捕,獼猴因為跳躍敏捷、狗因為捕物迅猛而招致繩索的拘縛。象這樣的動物,也可以拿來跟聖哲之王相比而並列嗎?』陽子居聽了這番話臉色頓改,不安地說:『冒昧地請教聖哲之王怎麼治理天下。』老聃說:『聖哲之王治理天下,功績普蓋天下卻又像什麼也不曾出自自己的努力,教化施及萬物而百姓卻不覺得有所依賴;功德無量沒有什麼辦法稱述讚美,使萬事萬物各居其所而欣然自得;立足於高深莫測的神妙之境,而生活在什麼也不存在的世界裡。』
莊子內篇憨山釋德清註:
天根游於殷陽(地名),至蓼水(水名)之上,適遭(遇也)無名人而問焉,曰:『請問為天下。』無名人曰:『去!女鄙人也,何問之不豫也(豫者,從容安詳之意。而問之太倉促也)!予方將與造物者為人(言任造化而為人,非有心於世也),厭(厭,不欲也)則又乘夫莽眇之鳥(乃道之取譬也),以出六極之外,而游無何有之鄉(大道之鄉),曠垠(曠垠,謂無際也)之野。又何帠(為音)以治天下感(觸也)予之心為(無名責天根,問之倉卒而無禮也。言我雖處世,但順造化而為人,乘化而游;若厭而不欲為人,則乘大道,而游於廣大逍遙無為之境。又何以天下觸我之心,而若此耶)?』又復問(天根又問,必願聞其說也),無名人曰(無名因求教之切,故告之以正):『汝游心於淡(謂恬淡寂寞之境),合氣於漠(漠,沖虛也。言合氣於虛),順物自然(不可有心恃知妄為)而無容私焉(會萬物以為己,大公均調,而無庸私焉),而天下治矣(必如此而天下自治)。』
此一節,直示無為而化、治天下之妙,欲君人者取法,返乎上古無為之化也。
陽子居見老聃,曰:『有人(假若有人)於此,向(向也)疾(捷也,謂向道敏捷也)強梁(勇為也),物徹(事物透徹也)疏明(疏通明達也),學道不倦,如是者,可比(及也)明王乎?』老聃曰:『是於聖人也(言如此之人,比於聖人者),胥(胥靡之罪役也)易(更番也)技(工技之人)系(羈繫於市肆也),勞形怵心者也(言向疾強梁之人,亦似胥役之罪夫更番不暇,工役之系肆勞苦形骸,驚惕其心者也。將此以比王,自苦不暇,安能治民乎)。且也虎豹之文,來田(言虎豹因皮有文,故招來田獵之災);猿狙之便(捷也)、執斄(音狸)之狗(言狗能執狸),來藉(藉,以繩系之也。言猿狙因便捷,故人得而系之,以教衣冠;狗能執狸,人得而系之,以競田獵)。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言若向疾之人可比明王,則猿狙與執狸之狗,亦可比明王矣)?』陽子居戚然(改容也)曰:『敢問明王之治(言如是之人不可比明王,敢問如何是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已(縱有功蓋天下,而不自居其功),化貸(貸者,與人之意)萬物(萬物皆往資焉而不匱)而民弗恃(而民不知恃賴)。有莫舉名(名不可得而舉稱),使物自喜(但使物物自遂自喜,猶言「帝力何有於我」)。立乎不測(不可測識),而游於無有者也(不測、無有,通指大道之鄉也。此全是老子為而不長、不宰之意)。』
此一節,發揮明王之治,皆申明老子之意,以示所宗、立言之本。極稱大宗師應世而為聖帝明王,以行無為之化也。

  【注釋】

  ①陽子居:舊注指陽朱,戰國時代倡導為我主義的哲學家。
  ②向(向):通作『(響)(響)』,回聲。『向疾』就是像回聲那樣迅疾敏捷。強梁:強幹果決。這一句是說遇事果決,行動極快。
  ③徹:洞徹。疏明:通達明敏。
  ④倦(juàn):『倦』字的異體。
  ⑤胥:通作『諝』(xǔ),智慧的意思,這裡指具有一定才智的小官吏。易:改,這裡指供職辦事。系:繫纍。
  ⑥勞形:使身體勞苦。怵(chù)心:心裡感到恐懼、害怕。
  ⑦文:紋,這裡指具有紋飾的皮毛。來:使……來,這個意義後代又寫作『徠』。田:打獵,這個意義後代寫作『畋』。『來田』就是招徠打獵人的圍捕。
  ⑧猿(yuán)狙(jū):獼猴。便:便捷。(lǐ):狐狸;『執』就是迅猛地捕捉狐狸。藉:用繩索拘系;『來藉』就是招致繩索的拘縛。
  ⑨蹴(cù)然:驚惶不安而面容改變的樣子。
  ⑩自己:出自自己。
  (11)化:教化。貸:推卸,施及。恃:依賴。
  (12)舉:稱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