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教授陪你學【周易】第909天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
這是王維的一首五律,詩題是【酬張少府】,據說創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耶元741年,是贈給一個叫『張少府』的人的。『少府』是古代官名,唐代並無此官職,應該是對縣尉相當於縣公安局局長的一種尊稱。『張少府』此人已不可考,但估計他曾向王維請教如何升官發財的事,王維就寫了這首詩作為答覆。 我們知道,王維是個天才般的人物,二十歲就中了狀元,人生起點太高。王維的母親本就信佛,他出仕擔任太樂丞時,又曾因伶人舞黃獅子被貶官,故其並不那麼熱心仕進。儘管這時他應該還沒有購買輞川別業,也沒有發生後來安史之亂中的『附逆』事件,但王維的『詩佛』氣質已經具備。所以,這個『張少府』來問他什麼『窮通』之理,那肯定是找錯了對象。 你看,王維說的這番話,什麼『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啦,什麼『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啦,什麼『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啦……簡直就是答非所問、文不對題!只不過,對所問的問題來說,這固然是答非所問、文不對題,但卻並不妨礙它們屬於好詩,詩的標準和世俗生活的標準, 畢竟是不一樣的。 特別是詩的最後一句『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寫得真好。『窮通』的『窮』,當然不是指的貧窮,而是指的命運不濟或者倒霉,而『通』則指的是命運亨通或者發達,【繫辭傳】講『窮則變,變則通』,或許就是『窮通』二字的來源。『漁歌入浦深』,有人說暗用【楚辭·漁父】中屈原和漁父的問答之意,恐怕太繞彎子了,其實就其原意理解即可:你何必問我什麼人的窮通之理呢?咱倆共同聽聽那隨風沉入水灣深處的漁歌吧!詩的魅力就在其『未言』之中,或即此之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