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卷11上義8至治正心詩解
題文詩: 為國之道,真情無形,上無苛令,官無煩治, 士無偽行,工無淫巧,事任不擾,器完不飾. 亂世不然,追名逐利,其為行者,相揭以高; 其為禮者,相矜以偽;車極雕琢,器遂刻鏤; 富者求爭,難得之貨;詆文者急,逐文煩撓; 事為詭辯,久稽不決,無益於治,有益於亂, 工為奇器,歷歲後成,不周於用,不利於民. 神農之法:丁壯不耕,有受飢者,婦人不織, 有受寒者,親耕親織,為天下先,真情導民, 不貴難得,不重無用.耕者不強,無以養生, 織者不力,無以衣形,有餘不足,各歸其身, 衣食饒裕,奸邪不生,安樂無事,天下和平. 智者無所,施其謀策;勇者無所,錯其蠻威. 真情至治,至治自治,自治治心,心正風清. 正文: 老子曰:為國之道,上無苛令,官無煩治,士無偽行,工無淫巧,其事任而不擾,其器完而不飾。亂世即不然,為行者相揭以高,為禮者相矜以偽,車輿極於雕琢,器用遂於刻鏤,求貨者爭難得以為寶,詆文者逐煩撓以為急,事為詭辯,久稽而不決,無益於治,有益於亂,工為奇器,歷歲而後成,不周於用。故神農之法曰:丈夫丁壯不耕,天下有受其飢者,婦人當年不織,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親耕,妻親織,以為天下先,其導民也,不貴難得之貨,不重無用之物。是故耕者不強,無以養生,織者不力,無以衣形,有餘不足,各歸其身,衣食饒裕,奸邪不生,安樂無事,天下和平,智者無所施其策,勇者無所錯其威。 (默希子注) 老子曰:為國之道,上無苛令,官無煩治,士無偽行,工無淫巧。其事任而不擾,其器完而不飾。此至治之世也。亂世即不然,為行者,相揭以高;為禮者,相矜以偽。車輿極於雕琢,器用遂於刻鏤。求貨者,爭難得以為寶;詆(音底)文者,逐煩撓以為急;事為詭辯,久稽而不決,無益於治,有益於亂;此衰世之理也。工為奇器,歷歲而後成,不周於用。故神農之法曰:丈夫丁壯不耕,天下有受其飢者;婦人當年不織,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親耕,妻親織,以為天下先。其導民也,故天子耕田所以勸農,皇后親蚤所以勸織,而況匹夫匹婦惰於耕織而受於饑寒也。不貴難得之貨,不重無用之物。是故耕者不強,無以養生;織者不力,無以衣形。有餘不足,各歸其身。衣食饒裕,奸邪不生,安樂無事,天下和平。智者無所施其策,勇者無所錯其威。智以救危,勇以止暴。危暴不作,何用之有? 參考譯文: 老子認為:善於治理國家的方法,在於:君王不要制定過於繁苛的法令,官員就不會陷於瑣碎的事物,士人就能夠仗義直行,工匠不去製作奇巧的器物,那麼所有人都可以做到任勞而不滋擾,器物完好而無淫飾。亂世則剛好相反,特立獨行者相互標榜自己,虛情假意者矜持高傲,車馬裝飾得美輪美奐,實則敗絮其中,器物鏤刻得玲瓏剔透而不實用,有錢者爭相搶奪難得之物以為寶貝,刀筆吏深文刻薄以為急務,於是事事都藏污納垢,內有玄機,問題拖延不得解決,這樣無益於治,有益於亂的事情層出不窮,再加上工匠好為奇巧之器,耗費經年累月的時間,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還是無利於治國治民。所以神農氏制定法令:男人丁壯不耕田地,天下就會有受其飢者,婦人當年不織布匹,天下就會有受其寒者。所以神農氏親自耕田,他的妻子親自織布,以作為天下人的倡導,神農氏引導人民儉樸節約,不貴難得之貨,不重無用之物。所以如果耕者不能勤勞耕作,就沒有糧食養生糊口,如果織者不能努力紡織,就沒有布匹製衣蔽形,財貨有餘或者不足,最後都會影響自身,因此能夠做到衣食豐饒富裕,就可以奸邪不生,天下人安居樂業,那麼天下就會和平了,智者也就無所用其計謀,勇者也就無所措其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