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01|回覆: 0

[其他] 王充【論衡】卷1逢遇篇詩解3進未必賢退未必愚合幸得進學不宿習無以明名不求自至是名為遇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6-27 21:2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充【論衡】卷1逢遇篇詩解3進未必賢退未必愚合幸得進學不宿習無以明名不求自至是名為遇
題文詩:
或無伎,妄以奸巧,合上志亦,有以遇者,
竊簪之臣,雞鳴客是.竊簪之臣,親於子反.
雞嗚之客,幸於孟嘗.子反,偷臣孟嘗,
愛偽客也.抑或以有,補於人君,人君賴之,
其遇固宜.或無補益,為上所好,籍孺鄧通,
是也籍孺,幸於孝惠,鄧通愛於,孝文無細,
簡才微簿,之能偶以,形佳骨嫻,皮媚色稱.
夫好容,所好,其遇固宜.或以丑面,
惡色稱媚,於上嫫母,無鹽是也.嫫母進於,
黃帝無鹽,納於齊王.故賢不肖,豫知,
遇難先圖,何則人主,好惡無常,人臣所進,
知,偶合為是,適可為上.進者未必,
退者,未必愚笨,合幸得進,不幸失之.
世俗議曰:賢人可遇,不遇亦自,其咎也;
希世准主,觀鑒治內,調能定說,審詞際會,
能進有補,主何,不遇之有?今則不然,
作無益能,納無補說,以夏進爐,以冬奏扇,
所不,欲得之事,所不,欲聞之語,
其不遇禍,幸矣何福,祐之有乎?進能有益,
納說有補,人之所知.或以不補,而得祐抑,
或以有益,而獲罪且,夏時爐以,炙濕冬時,
扇以翣火.世可希而,主不可准;說可轉也,
能不可易.世主好文,為文則遇;主好武,
己則不遇.主好辯,有口則遇;主不好辯.
己則不遇.文王好文,武主好武;辯主好辯,
行主好行.與言,尚可暴習;與能,
不可卒成.學不宿習,無以明名.名不素著,
無以遇主.倉猝之業,須臾之名,日力不足,
不預,何以准主,而納其說,身而,
托其能哉?仕宦有時,不可求也.希世准主,
尚不可為,節高,不為,利動性定,
質成不為,主顧者乎?且夫遇也,能不預設,
說不宿具,邂逅逢喜,遭觸上意,故謂遇如,
准主調說,以取尊貴,是名為揣,不名曰遇.
春種穀生,秋刈谷收,求物得物,作事事成,
不名為遇.不求自至,不作自成,是名為遇.
今俗人既,不能定遇,不遇之論,又就遇而,
譽之因不,遇而毀之,是據見效,案成事,
不能量,操審才能.循名責實,名必副實,
君子真情,非名非利,君子慎獨,知行合一.
 【原文】

  1·6或無伎,妄以奸巧合上志(1),亦有以遇者,竊簪之臣(2),雞鳴之客是(3)。竊簪之臣,親於子反(4)。雞嗚之客,幸於孟嘗(5)。子反好偷臣,孟嘗愛偽客也(6)。以有補於人君,人君賴之,其遇固宜。或無補益,為上所好,籍孺、鄧通是也(7)。籍孺幸於孝惠(8),鄧通愛於孝文(9),無細簡之才(10),微簿之能,偶以形佳骨嫻(11),皮媚色稱(12)。夫好容,人所好也,其遇固宜。或以丑面惡色稱媚於上(13),嫫母、無鹽是也(14)。嫫母進於黃帝(15),無鹽納於齊王(16)。故賢不肖可豫知(17),遇難先圖(18)。何則?人主好惡無常,人臣所進無豫,偶合為是,適可為上。進者未必賢,退者未必愚,合幸得進,不幸失之。
【注釋】
  (1)奸巧:詐偽。
  (2)簪(1n咱陰):古代男女用來卡住髮髻或把帽子別在頭髮上的一種針形首飾。竊簪之臣:指春秋時楚將子反的一個部下。這個人善於偷盜。有一次,齊楚交戰,楚軍三戰三敗,夜裡他偷了齊軍將領的簪子,據說齊軍感到害怕,就把部隊撤了。事參見【淮南子·道應訓】。
  (3)雞鳴之客:指戰國時齊國貴族孟嘗君手下一個善於學雞叫的食客。孟嘗君使秦,被秦留用。後秦昭王要殺他,就帶着一伙食客半夜逃到邊境函谷關。秦邊塞規定要天明雞叫才放人出關,這個食客便學雞叫,引得附近雞也跟着叫起來,於是孟嘗君僥倖逃出秦國。事參見【史記·孟嘗君列傳】。『是』後疑脫一『也』字,下文『籍儒、鄧通是也』、『嫫母、無鹽是也』,可證。
  (4)親:愛。子反:公子側,字子反,春秋時楚國的大將。
  (5)孟嘗:姓田,名文,戰國時齊國貴族,襲封於薛(今山東滕縣東南),稱薛公,封號『孟嘗君』,齊湣(m!n敏)王時任相國,門下有食客數千。一度入秦為相,不久逃歸。後因田甲叛亂事,出奔魏,任魏相。
  (6)偽客:弄虛作假的食客,這裡指學雞叫一類人。
  (7)籍孺:【史記·佞幸列傳】作『閎儒』,漢惠帝的寵臣,與帝同起臥,無才能,僅以貌美而受寵。鄧通:西漢南安(今四川省樂山縣)人。文帝時為黃頭郎。文帝做夢,有黃頭郎推他上天。夢醒之後,根據其衣着尋找此人。找到鄧通,於是受寵。
  (8)孝惠:漢惠帝劉盈,公元前194~前188年在位。
  (9)孝文:漢文帝劉恆,公元前179~前157年在位。以上事參見【史記·佞幸列傳】。
  (10)細簡:細小的竹簡。細簡之才:形容學問淺薄。
  (11)偶:雙方一致,這裡指符合君主心意。嫻(xi2n閒):文雅,優美。骨嫻:體型優美。
  (12)稱:美好。
  (13)稱:讚頌。媚:喜愛。
  (14)嫫(m¥模)母:傳說是黃帝的次妃,相貌極丑,但賢德。亦作『嫫姆』、『■母』。無鹽:姓鍾離,名春,傳說戰國時齊國無鹽(今山東東平東)人。相貌極丑,四十歲還未嫁人,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四點危難,被宣王採納,立為王后。
  (15)黃帝:指傳說中的『五帝』之一,為中央之神。參見8·6注(1)。事參見【呂氏春秋·遇合】。
  (16)齊王:這裡指齊宣王田辟疆,戰國初齊國君主,公元前319~前301在位。事參見【新序·雜事】。
  (17)不肖(xi4o笑):這裡指不賢,不成材。
  (18)圖:算計。先圖:預測。
  【譯文】
   有人連小技也沒有,胡亂以不正當手段去迎合上司的心意,也有被賞識的,像盜竊簪子的臣子,學雞叫的食客就是這樣。盜竊簪子的臣子,被子反所愛;學雞叫的食客被孟嘗君所寵。子反喜歡偷竊的臣子,孟嘗君寵愛弄虛作假的食客。由於對主子有好處,主子就器重他們,其受到賞識重用理所當然。有的雖無益處,但是為上司所歡喜,像籍儒、鄧通就是如此。籍孺被漢惠帝寵幸,鄧通被漢文帝寵愛,他們連淺薄的學問也沒有,微小的才能也沒有,只不過由於外貌漂亮、體型優美,皮膚細膩、顏色美艷而得到君主的歡心。當然,美好的容貌,人人所喜愛,他們被賞識重用理所當然。有的人容貌醜陋、顏色難看,卻又被君主贊嘗喜愛,嫫母、無鹽就是這樣。嫫母被黃帝選為妃子,無鹽被齊王立為王后。所以,人品好不好可以預先知道,但能否得到君主的嘗識和重用,卻很難預料。為什麼呢?因為君主的好惡變化無常,臣子要進獻什麼才符合其心意,卻無法預先知道,偶然投合算是做對了,湊巧與其心意一致就要算是好的了。升官者未必賢能,退隱者未必愚笨,投合受寵的得任用,不受寵的則被斥退。

  【原文】

  1·7世俗之議曰:『賢人可遇,不遇,亦自其咎也(1)。生不希世准主(2),觀鑒治內(3),調能定說(4),審詞際會(5),能進有補贍主(6),何不遇之有?今則不然,作無益之能,納無補之說,以夏進爐,以冬奏扇(7),為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何福祐之有乎?
進能有益,納說有補,人之所知也。或以不補而得祐,或以有益而獲罪。且夏時爐以炙濕(8),冬時扇以翣火(9)。世可希,主不可准也;說可轉,能不可易也。世主好文,己為文則遇;主好武,己則不遇。主好辯,有口則遇;主不好辯,己則不遇。文王不好武(10),武主不好文;辯主不好行,行主不好辯。文與言,尚可暴習(11);行與能,不可卒成(12)。學不宿習(13),無以明名(14)。名不素著,無以遇主。倉猝之業,須臾之名(15),日力不足,不預聞,何以准主而納其說,進身而托其能哉(16)?昔周人有仕數不遇(17),年老白首,泣涕於塗者(18)。人或問之:『何為泣乎?』對曰?『吾仕數不遇,自傷年老失時,是以泣也(19)。』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對曰:『吾年少之時,學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者。用老主亡,後主又用武,吾更為武。武節始就,武主又亡(20)。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嘗一遇。』仕宦有時,不可求也。夫希世准主,尚不可為,況節高志妙(21),不為利動,性定質成,不為主顧者乎(22)?  【注釋】

  (1)咎(ji)就):過失,過錯。
  (2)不:根據文意疑應為『而』。希世:迎合社會風氣。准:估量,揣測。  (3)治內:這裡指君主轄境內的情況。
  (4)調(tiao條)能:調節專長。說:說法。這裡是主張的意思。
  (5)詞:遞修本作『司』,可從。司(si四):同『伺』,探察,窺測。際會:遇合,時機。
  (6)贍(shan善):供給財物。這裡是給予好處的意思。
  (7)奏:進獻。
  (8)炙(zhi志):烘烤。濕:潮濕。這裡指潮濕的東西。
  (9)翣(sha廈):古代儀仗中用的大掌扇。這裡是扇的意思。
  (10)王:疑應為『主』。下文『武主不好文;辯主不好行,行主不好辯』,可一證。倫明錄楊校宋本作『主』,可二證。

  (11)暴:迅速地。
  (12)卒(cu促):同『猝』,突然,立刻。
  (13)宿習:平常的學習和積累。
  (14)明名:揚名。
  (15)須臾(yu於):一會兒,片刻。
  (16)進身:使自己得到任用。托:寄託。
  (17)數(shuo朔):屢次。
  (18)塗:通『途』,道路。
  (19)是以:因此。
  (20)此與上文『用老主亡』句意相同,故疑『武』前奪一『用』字。
  (21)妙(miao秒):通『渺』,遠。
  (22)顧:顧惜。這裡是重視的意思。

  【譯文】
社會上一般的意見是:『賢德的人應當被重用,要是不被重用,也是由於他自己的過錯。讀書人如果能迎合社會風氣,揣摩君主意圖,觀察其境內情況,而調整自己專長,確定自己主張,周密窺測時機,能進獻對君主有好處的東西,怎麼會不受到賞識和重用呢?現在卻不是這樣,而是去作弄一些無益的技能,接受一些無益的主張,這等於夏天向君主進獻火爐,冬天向君主獻上扇子,盡做些君主不想做的事,獻上些君主不想聽的話,不碰上災禍就算幸運了,怎麼還能得福呢?』
貢獻有益的才能,採納有益的主張,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但有時會由於無益而得福,有時又由於有益而獲罪。況且夏天還可以用火爐來烘烤潮濕的東西,冬天可以用扇子來扇火。社會風氣可以迎合,君主的意圖卻猜測不到;意見可以隨君主好惡而改換,才能卻難於一下子改變。如果當時的君主好文,而自己會文就能被賞識重用;君主要是好武,自己則不會被任用。倘若君主好辯,有口才就會被賞識重用;君主要是不好辯,自己則不會被任用。重視文的君主不重視武,重視武的君主不重視文;重視口才的君主不重視行為,重視行為的君主不重視口才。文章和說話,還可以迅速學習;行為和才能,不可能立刻實現。學問不經過平時的學習和積累,不能成名。名望不一向顯著,不可能被君主重用。
 匆忙學到的本領,短時間樹立的名望,時間和功力都不夠,要是對自己預先沒有了解,用什麼來揣摩君主的意圖而讓其採納主張,從而獲得任用並發揮自己的才能呢?以前周朝有個人想做官,屢次都沒有被任用,年紀老了頭髮白了,在路邊低聲哭泣。過路人有的問他:『為什麼哭啊?』回答說:『我想做官卻屢次不被任用,自己悲傷年老錯過了時機,因此哭了。』有人問:『你想做官為什麼一次也不被任用呢?』回答道:『我年少的時候,學的是文。到文治之德成就了,開始想做官,而當時君主喜歡任用年老的。愛用老年人的君主死了,後繼君主卻又要任用會武的,於是我改為習武。武藝剛學好,重用會武的君主又死了。年少的君主剛即位,喜歡任用少年,我的年紀又老了,因此一次也沒有被任用過。』當官是有時運的,不應當強求。唉,迎合社會風氣,揣摩君主意圖,還不能達到目的,何況節操高尚,志向遠大,不被利祿引誘,性格品質已經固定,不被君主重視的人呢?

  【原文】

  1·8且夫遇也,能不預設(1),說不宿具(2),邂逅逢喜(3),遭觸上意(4),故謂之遇。如准推主調說(5),以取尊貴,是名為揣,不名曰遇。春種穀生,秋刈谷收(6),求物得物,作事事成(7),不名為遇。不求自至,不作自成,是名為遇。猶拾遺於塗,摭棄於野(8),若天授地生,鬼助神輔,禽息之精陰慶(9),鮑叔之魂默舉(10),若是者,乃遇耳。今俗人既不能定遇不遇之論(11),又就遇而譽之,因不遇而毀之,是據見效,案成事(12),不能量操審才能也。
  【注釋】
  (1)設:安排,部署。
 (2)具:準備。
  (3)邂逅(xiehou謝後):偶然碰上。
  (4)觸:遞修本作『合』,可從。遭合:恰好符合。
  (5)推:疑是衍文。上文『准主觀鑒』、『准主而調其說』,可一證。遞修本無此字。可二證。
  (6)刈(yi義):收割。
  (7)得物:疑『物得』之誤倒。『求物物得』與下文『作事事成』,文例一律,可證。

  (8)摭(zhi執):拾取。
  (9)禽息:春秋時秦國大夫,向秦穆公推薦百里奚被拒絕,用頭撞闑(ni8聶)而死。穆公被感動,於是任用百里奚,秦國得以強盛,事參見【後漢書·循吏列傳】。慶:疑『薦』之誤。『慶』繁體作『慶』,『薦』漢隸作『■』,形似而誤。陰薦:暗中推薦。
  (10)鮑叔:鮑叔牙,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齊桓公命他為宰,被他謝絕。同時保舉管仲為相,被桓公接受。事參見【史記·管晏列傳】。默舉:暗中舉薦。
  (11)定:決定。這裡是判斷的意思。
  (12)案:通『按』。依照、根據。成事:已經形成的事實。這裡指是否當官或被重用。

  【譯文】

遇呀,才能不是預先練習好的,主張不是平常準備好的,而是碰巧遇到君主滿意,恰好符合他的心意,這樣才稱之為『遇』。要是揣摩君主的意圖來改變自己的主張,而得到敬重和地位,這應該起名為『揣摩』,不能起名叫『遇』。春天耕種穀物生長,秋天收割穀物得到收成,求物物得,作事事成,不能稱為『遇』。不求自至,不作自成,這才能稱為『遇』。如同在路上撿到別人遺失的東西,在郊外揀取別人拋棄的東西;好像是天給的地生的,鬼助的神幫的;猶如禽息的精神暗中推薦百里奚,鮑叔的魂魄暗中舉薦管仲,像這樣,才算是『遇』啊。現在一般人既不能對遇和不遇的議論作出正確判斷,又單憑被重用就稱讚,根據不被重用就毀謗。這種只憑現有效果和既成事實判定是非的作法,是不可能衡量操行和考察才能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