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87|回覆: 0

[儒家學說] 陸景【典語】卷5任賢詩解勸以爵賞誡以刑罰效功考績卷6料才核能任得其才才堪其任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9-14 21:2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陸景【典語】卷5任賢詩解勸以爵賞誡以刑罰效功考績卷6料才核能任得其才才堪其任
題文詩:
天下至廣,萬機至繁,人主以一,人之身處,
重仞之內,御至廣士,聽至繁政,安知萬國,
聲息民俗,之動靜乎?故古聖帝,立輔弼臣,
列官司守,勸以爵賞,誡以刑罰,明誡以效,
其功考績,核能德高,位尊,才優者重,
人主總君,謨觀眾智,杖忠賢臣,而布政化,
耳目,以來風聲,進直,以求得失.
夫如是也,雖廣必周,雖繁必理.何則御之,
有此具也.君稱元首,臣雲股肱,明大臣與,
人主一體.堯明俊德,守位以,以強四支,
而輔體也,其為己用,豈細也哉.苟非其選,
器不虛假,苟得其人,委之無疑,君之任臣,
如身信手,臣事君亦,如手系身,安則共樂,
痛則同憂,上下協心,以治世事,不俟命而,
自勤不求,容而自親.何則相信,之忠著也.
是以天子,改容大臣,所以重之.人臣盡命,
於君上所,以報德也.寵以爵級,天下莫不,
尊其位也,任以重器,天下莫不,敬其人也,
顯以車服,天下莫不,瞻其榮者,以其荷光,
景於辰耀,登階天路.若此之人,進退必足,
以動天地,而應列宿,故選不,可以不精,
任之不,可以不信,進不可以,不禮退之,
不可權辱,昔賈生也,常陳階級,而文帝加,
重大臣每,賢其遺言,博引古今,文辭雅偉,
真君人之,至道王臣,之碩謨也.選賢任能,
考名責實,賢人真誠,誠通天人,感天動地.
料才核能,治世之要.凡人之才,用有所周,
能有偏達,自非聖人,誰兼百行,備貫眾理?
明君聖主,裁而用焉,舜命群司,隨才守位,
漢述功臣,三傑異稱,況非此儔,而備責乎?
造父善御,師曠知音,古之至奇.使,
易伎彼此,俱屈何則?才有偏達.人之才能,
率皆此類,不可不料.任得其才,才堪其任,
國不治者,未之有也.或有用士,不能以治,
者既任之,不盡其才,不核其能,故功難成,
而世不治.馬無輦重,之任牛無,千里之跡,
違其本性,責其效事,豈可得哉!韓信下帷,
仲舒當戎,於公馳說,陸賈聽訟,若此必無,
曩時之勛,今日之,名也何則?素非才之,
所長也推,此論之何,可不料哉!因人而任.
任賢
題解
這一-篇作者強調君王要會任用賢能,並提出了相應的辦法。例如,用爵位、獎賞給以勉勵,用刑律、責罰給以警誠;申明告誡以考核其功勞,考察政績以核實其能力;使道德高尚者爵位尊貴、才能優秀者擔當重任,等等。他提出,君主和臣子之間應該像身體和手一樣,相互信任和忠誠。
【原文】
天下至廣,萬機[291] 至繁,人主以一人之身,處重仞[292] 之內,而御至廣之士,聽至繁之政,安知萬國之聲息,民俗之動靜乎?故古之聖帝,立輔弼[293] 之臣,列官司[294] 之守,勸之以爵賞,誡之以刑罰,故明誡以效其功,考績以核其能,德高者位尊,才優者位重,人主總君謨以觀眾智,杖忠賢而布政化[295] ,明耳目[296] 以來風聲,進直言[297]以求得失。夫如是,雖廣必周,雖繁必理。何則?御之有此具也。夫君稱元首,臣雲股肱,明大臣與人主一體者也。堯明俊德,守位以人,所以強四支[298] 而輔體也,其為己用,豈細也哉。苟非其選,器不虛假,苟得其人,委之無疑,君之任臣,如身之信手,臣之事君,亦宜如手之系[299] 身,安則共樂,痛則同憂,其上下協心,以治世事,不俟[300] 命而自勤[301] ,不求容[302] 而自親。何則?相信之忠著也。
【譯文】
天下廣大,事務繁多,君主一人身處深宮之內,要統御百官、聽陳政事,怎麼能夠知道各諸侯國的情況、民間百姓的聲音呢?所以,古代聖明的帝王設立輔弼國政的大臣,安排管理部門的職責,並用爵位、獎賞給以勉勵,用刑律、責罰給以警誡。而且常常申明告誡以考核其功勞,考察政績以核實其能力,使道德高尚者爵位尊貴、才能優秀者擔當重任。君主總攬大政方略以觀察眾人的智慧,依靠忠心賢德之人來部署政事和教化,明其耳目以得到社會回饋訊息,引進忠直的諫言以求知道自己的得失。如此則地域雖廣,必可遍及;事情雖多,必能管好。為什麼管理得如此完備呢?就是因為有這些方法來駕馭的緣故。君主稱作『頭』,大臣稱做大腿和手臂,這是表明大臣與君主同屬一體呀!堯能辨明才能出眾、道德高尚的人,並以這樣的人來據守其位,就是為了強健四肢而輔助身體。這樣量才用人不是很精細嗎?如果不符合選拔的條件,不會白白地給予其官位;如果得到合宜的人,則託事於他而毫無懷疑。君主任用臣子,就像身體信任自己的手;臣子服務於君主,也應該像手觸摸自己的身體,安則共同歡樂,痛則一起憂愁。君臣上下協同一心,治理國家事務,不等命令而自覺勞作,不求君主歡心而自發親近。為什麼會這樣呢?是相互信任與忠誠的表現。
【原文】
是以天子改容[303] 於大臣,所以重之也。人臣盡命於君上,所以報德也。寵之以爵級,而天下莫不尊其位,任之以重器[304] ,天下莫不敬其人,顯之以車服,天下莫不瞻其榮者,以其荷光景[305] 於辰耀,登階(登階之間。恐有脫字)於天路[306] 也。若此之人,進退必足以動天地而應列宿[307] 也,故選不可以不精,任之不可以不信,進不可以不禮,退之不可以權辱,昔賈生[308] 常陳階級[309] ,而文帝加重大臣,每賢其遺言[310] ,博引古今, 文辭雅偉[311] ,真君人之至道,王臣之碩謨[312] 也。
【譯文】
因此說,天子對大臣動容,是因為器重他;臣子對君主捨身盡力,是為了報答恩德。以給予爵位表示寵信,則天下沒有不尊崇其職位的;以賞賜國家的寶器表示信任,則天下沒有不尊重其人的;以相應的車輛、服飾使其顯貴,天下沒有不瞻視其榮耀的。這是因為他如同披着清晨閃耀的陽光,登上通天之路的台階。像這樣的人,進退行止一定能夠感動天地而應合星宿。因此,挑選時不能不細心,任用後不能不信任,在朝時不能沒有禮節,退位後不能隨便侮辱。昔日,賈誼曾經陳述官吏薪俸的等級問題,漢文帝更加信任。大臣每每稱讚其言論,認為其諫言廣泛引用古今事例,文辭雅正宏偉,真是君主管理臣子的最好方法、統帥群臣的高超謀略。
料才

題解

此篇作者主要論述考核人才能力的重要性,他認為這是治理國家的要務。因為人的能力往往都會有所偏頗,唯有聖人才能兼通百業,所以,唯有考察清楚人才的長項,進而安排合適的職務,才能夠讓其發揮應有的作用。否則,即使再有能力,如果不是其擅長的領域,那他也不會有所建樹。因此,作者提出要向讓國家治理得好,就必須對人才進行考量。
【原文】
夫料[313] 才核能,治世之要也。凡人之才,用有所周,能有偏達,自非聖人[314] ,誰兼資百行[315] ,備貫眾理[316] 乎?故明君聖主,裁而用焉,昔舜命群司[317],隨才守位,漢述功臣,三傑[318] 異稱,況非此儔[319],而可備責乎?且造父[320] 善御,師曠[321] 知音,皆古之至奇也。使其探(探疑換)事[322] 易伎[323] ,則彼此俱屈[324]。何則?才有偏達也。人之才能,率皆此類,不可不料也。若任得其才,才堪其任,而國不治者,未之有也。或有用士而不能以治者,既任之不盡其才,不核其能,故功難成而世不治也。馬無輦[325] 重之任,牛無千里之跡,違其本性,責其效事,豈可得哉!使韓信[326] 下帷[327] ,仲舒當戎[328] ,於公[329] 馳說[330] ,陸賈[331] 聽訟[332] ,必無(無下恐有脫字)曩時[333] 之勛,而顯今日之名也。何則?素非才之所長也,推此論之,何可不料哉!【注釋】
[319]儔:同輩,伴侶。
[320]造父:東夷族,贏姓。周穆王首席御手。據【史記】載:『穆王使造父御, 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
偃王反,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
[321]師曠:字子野,山西洪洞人,春秋時著名樂師。他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暝臣。為晉大夫,亦稱晉野。他博學
多才,尤精音樂,善彈琴,辨音力極強。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
[322]換事:更換事情。
[323]伎:技能;本領:伎倆。
[324]屈:音絕。窮盡。
[325] 輦:載運:送。
[326]韓信:西漢開國功臣,先後被封為齊王、楚王、上大將軍,後貶為淮陰侯。
[327]下帷:放在室內懸掛的帷幕,表示與外界隔絕。比喻專心讀書。
[328]戎:軍隊,軍事。
[329] 於公:東海郯人,系漢相於定國之父,曾任縣獄吏、郡決曹。他精通法律,治獄勤謹,以善於決獄而成名,無論
大小案件,他都詳細查訪,認真審理,因之『每決而無恨』。
[330]馳說:猶遊說。
[331]陸賈: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其先為楚人。劉邦起事時,以陸賈有口才,善辯論,常派他出使諸侯各
國。
[332]聽訟:聽理訴訟;審案。
【譯文】
評估考核-一個人的才質和能力,是治理國家的要務。凡是人的才能,用處有其範圍,能力有所偏通。如果不是聖人,誰的天資能兼通百行百業,完全通曉所有的道理呢?所以聖明的君主,衡量其所長而用。昔日,虞舜任用眾多部門的官吏,都是根據其才能安排職位。漢朝表彰其功臣,蕭何、張良、韓信這三位傑出人物各因其長而給予不同的稱號,何況不是這類傑出人物而去求全責備呢?造父善於駕車,師曠擅長音律,都是古代最少見的,但如果讓他們研討事理或交換獻藝,則雙方都會感到很勉強。為什麼呢?其才能有所偏通呀!人的才能,大致都是如此,不能不加以評估。如果所任是適合於職位的人才,或者才能確實能擔當大任,而國家卻治理不好,這是沒有過的。也有任用了有一定特長的人,但國家並沒有因為他們而治理好的情況,那是因為雖然任用,卻不能人盡其才,不仔細考察其才能長項,所以事業難成,國家不治啊。馬沒有運載重物的能力,牛沒有奔馳千里的本事。如果違背其本性,卻要求其成事,怎麼能如願呢?如果讓韓信去帷幄中運籌,讓董仲舒去抵擋入侵之敵,讓於公去遊說,讓陸賈去斷案,他們肯定不會有昔日的功勳和今世顯揚的名聲。為什麼呢?因為這向來就不是他們才能的長項。以此推論,怎麼能不事先掌握其才能狀況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