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34|回覆: 0

【論語】中竟有115個成語典故,完整闡明,值得珍藏!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abcdefg8y 發表於 2023-10-10 0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論語】,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書中的不少警語格言,被廣為流傳;而你可知曉,出自【論語】的成語竟有115個之多!今日這篇文章,值得珍藏!
1
1
1. 哀而不傷
【闡明】哀:悲痛;傷:損害。哀愁而不哀痛,形容情感有克制;另形容詩歌、音樂精美高雅,情感過度。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出自】【論語·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1
1
2. 飽食整天,無所用心
【闡明】整天,成天。成天吃飽飯,什麼事也不關懷。
【出自】【論語·陽貨】:『飽食整天,無所用心,難矣哉!』
3. 北辰星拱
【闡明】北辰:北極星;拱:環抱。北極星高掛不動,群星四面環抱。舊時比喻管理國家實施德政,天下便會歸附。後也比喻受眾人擁護的人。
【出自】【論語·為政】:『比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4. 比而不全
【闡明】搞幫派,可是不團結。結黨營私。
【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全。』
5.屏氣凝思
【闡明】屏氣:抑止呼吸;凝思:聚精會神。形容注重力高度集中,違心一致。
【出自】【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6.博施濟眾
【闡明】博:全面;濟:救助。賦予民眾以恩惠和救濟。
【出自】【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怎樣。』
7.博文約禮
【闡明】博:廣泛,廣;約:束縛。廣求學問,恪守禮制。
【出自】【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8.不恥下問
【闡明】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感知不好意思。
【出自】【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9.不得其死
【闡明】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對惡人的咒罵。
【出自】【論語·超前】:『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晝夜
【闡明】舍:拋卻。不拋卻白晝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
【出自】【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此夫,不舍晝夜。』
11.不亦樂乎
【闡明】拿來表示非常、十分、淋漓盡致的意思。
【出自】【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闡明】不當擔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範疇內的事件。
【出自】【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
1
13. 察言觀色
【闡明】察:詳審。觀測他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推斷他人的心意。
【出自】【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下列人。』
14. 成仁取義
【闡明】成仁:殺身以成仁德;取義:放棄生命以獲得正義。為正義而就義生命。
【出自】【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15. 成人之美
【闡明】成:造詣。成全他人的好事。
【出自】【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6. 從心所欲
【闡明】根據自己的意思,想如何便如何。
【出自】【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
1
17. 大動干戈
【闡明】干戈:遠古的兩類兵器。大範圍地進行戰役。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出自】【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可守業;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18. 待價而沽
【闡明】沽:賣。等有好價格才賣。比喻誰給好的報酬就替誰工作。
【出自】【論語·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19. 簞食瓢飲
【闡明】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念書人安於貧乏的高傲生活。
【出自】【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20. 當仁不讓
【闡明】原指以仁為任,無所推讓。後指碰到理應做的事就踴躍主動去做,不謙讓。
【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21. 道不同,不相為謀
【闡明】走着不同路途的人,就不可在一塊謀劃。比喻看法或志趣不同的人就不能共事。
【出自】【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22. 道聽途說
【闡明】道、途:路。路上聽來的、路上傳遞的話。泛指沒有依據的傳聞。
【出自】【論語·陽貨】:『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1
1
23. 惡衣惡食
【闡明】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自】【論語·里仁】:『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4. 耳順之年
【闡明】六十歲時聽他人語言即可判定是非虛實。指60歲的代稱。
【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1
1
25. 發奮忘食
【闡明】盡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非常怠惰。
【出自】【論語·述而】:『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6. 犯上作亂
【闡明】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抵抗、起義。
【出自】【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27. 肥馬輕裘
【闡明】裘:皮衣。騎肥壯的馬,穿輕暖的皮衣。形容闊氣。
【出自】【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28. 斐然成章
【闡明】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自】【論語·公冶長】:『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因此載之。』
29. 分崩離析
【闡明】崩:崩塌;析:分隔。倒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崩潰。
【出自】【論語·季氏】:『遠人不服而不可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可守也。』
30. 父母之邦
【闡明】指祖國。
【出自】【論語·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1
1
31. 剛勁木訥
【闡明】剛:剛強;毅:果決;木:純樸;訥:說話緩慢,此處指語言謹嚴。孔子稱讚人的四種質量。
【出自】【論語·子路】:『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32. 割雞焉用牛刀
【闡明】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件用不着花大氣力。
【出自】【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33. 各不相謀
【闡明】謀:探討,計義。各自根據自己的意思處事,不相互探討。
【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34. 恭而有禮
【闡明】恭:恭順;禮:禮儀。恭順又有禮儀。
【出自】【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3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闡明】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尖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籌備工作十分主要。
【出自】【論語·魏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醫生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36. 攻乎異端
【闡明】指研討和履行儒家以外的主張,也批評責異端。
【出處】【論語·為政】:『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37. 過猶不及
【闡明】過:過度;猶:像;不及:達不到。事件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足同樣,全是不適合的。
【出自】【論語·超前】:『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38. 怪力亂神
【闡明】指對於奇異、勇力、兵變、鬼神之事。
【出自】【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1
1
39. 後生可畏
【闡明】後生:年青人,後代;畏:敬畏。年青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越先輩。
【出自】【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現在也。』
40. 患得患失
【闡明】患:憂患,擔憂。擔憂得不到,獲得了又擔憂失掉。形容對個體得失看得很重。
【出自】【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41. 誨人不倦
【闡明】誨:教育。教育人特別耐煩,從不厭倦。
【出自】【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42. 惠而不費
【闡明】惠:給人益處;費:浪費。給人益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出自】【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1
1
43. 見義勇為
【闡明】看見正義的事,就大膽地去做。
【出自】【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44.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闡明】欲:期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樂意的,不要加給他人。
【出自】【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45. 既往不咎
【闡明】咎:責備。原指已然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用再責備了。現指對往常的差錯不再責怪。
【出自】【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46. 見賢思齊
【闡明】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相等。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出自】【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7. 盡善盡美
【闡明】極其完備,極其美妙。指完美到沒有一點毛病。
【出自】【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48. 敬而遠之
【闡明】外表上表示尊重,實際上不願靠近。也用作不願靠近某人的嘲諷話。
【出自】【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49. 舉一反三
【闡明】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件類推而知曉其餘不少事件。
【出自】【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
1
50. 侃侃誾誾(yín)
【闡明】形容和悅而自在不迫地發言。
【出自】語出【論語·鄉黨】:『朝,與下醫生言,侃侃如也;與上醫生言,誾誾如也。』
51. 空空如也
【闡明】空空:誠實,謙虛。原形容誠實、謙虛的模樣。現形容一無全部。
【出自】【論語·子罕】:『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頭而竭焉。』
1
1
52. 理屈詞窮
【闡明】屈:短,虧;窮:盡。因為理虧而無話可說。
【出自】【論語·超前】:『是故惡夫佞者』。宋·朱熹集註:『子路之言,非其本意, 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
53. 樂山樂水
【闡明】樂:喜歡,喜好。有人喜歡山,有人喜歡水。比喻各人的喜好不同。
【出自】【論語·雍也】:『知者樂山,仁者樂水。』
54. 樂以忘憂
【闡明】因為快樂而忘掉了哀愁。形容十分快樂。
【出自】【論語·述而】:『發奮忘食,樂以忘憂。』
55. 樂在此中
【闡明】喜愛做某事,並在此中獲取樂趣。
【出自】【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此中矣。』
56. 良師益友
【闡明】良:好;益:有輔助。使人獲得教益和輔助的好教員和好同夥。
【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和睦柔、友便佞,損矣。』
1
1
57. 苗而不秀
【闡明】苗:指莊稼出苗;秀:莊稼吐穗開花。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資質,卻沒有造詣。
【出自】【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58. 敏而好學
【闡明】敏:聰慧;好:愛好。天資聰慧而又好學。
【出自】【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59. 敏於事,慎於言
【闡明】敏:發奮,慎:當心。處事勤奮,說話謹嚴。
【出自】【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60. 鳴鼓而攻之
【闡明】比喻宣告罪行,遣責或聲討。
【出自】【論語·超前】:『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61. 名正言順
【闡明】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出自】:【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1
1
62. 內省不疚
【闡明】指自我檢討,心裡並非感覺羞愧不安,即沒有做有愧於心的事。
【出自】【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63. 能近取譬
【闡明】能就本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他人着想。
【出自】【論語·雍也】:『能近取譬,堪稱仁之方也已。』
64. 年富力強
【闡明】年富:將來的年歲多。形容年齡輕,精力茂盛。
【出自】【論語·子罕】:『後生可畏』。宋·朱熹註:『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強,足以積學而有待,其勢可畏。
1
1
65. 匹夫不可奪志
【闡明】比喻縱然對1個一般的人,也不可隨便變化他的志向,也指毅力堅決,不可動搖。
【出自】【論語】: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6. 披髮左衽(rèn)
【闡明】左衽:衣襟向左掩。披頭揮發,衣襟左開,借指外族入侵為主,現多指掉隊不文明的狀況。
【出自】先秦·孔子【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1
1
67. 輕裘肥馬
【闡明】穿着輕暖的皮襖,騎着肥壯的好馬。形容生活闊氣。
【出自】【論語·雍也】:『赤之造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1
1
68.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闡明】慮:參考;憂:哀愁。人沒有深遠的參考,絕對會顯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理應有宏大的目光,嚴密的參考。
【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69. 任重道遠
【闡明】任:包袱;道:道路。意思是路途很遠。比喻責任重要,要歷經持久的鬥爭。
【出自】【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認為己任,不亦重乎?死然後已,不亦遠乎?』
1
1
70. 三復斯言
【闡明】三復:屢次頻頻;斯言:這句話。頻頻朗誦並領會這句話。形容對它極為看重。
【出自】【論語·超前】:『南容三復【白圭】。』朱熹註:『【詩經·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一天三復此言。』
71. 三十而立
【闡明】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造詣。
【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72. 三月不知肉味
【闡明】3個月之內吃肉不感知有滋味。比喻集中注重力於某一事物而忘掉了其它事件。也利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
【出自】【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73. 殺身成仁
【闡明】成:成全;仁:仁愛,儒家公德的最高規範。指為正義而就義生命。後泛指為了養護正義事業而放棄自己的生命。
【出自】【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4. 色厲內荏
【闡明】色:神色,模樣;厲:兇悍;荏:脆弱。表面倔強,心裡衰弱。
【出自】【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穿窬之盜也與。』
75. 善賈而沽
【闡明】賈:通『價』。善賈:好價格;沽:出賣。等好價格賣出。比喻懷才不遇,等有賞識的人再出來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職。
【出自】【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價)而沽諸?』
76. 生榮死哀
【闡明】活着受人尊重,死了使人悲傷。用以讚譽受人崇拜的死者。
【出自】【論語·子張】:『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77.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闡明】舊時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議。常用作事勢所至,人力不可補救之意。
【出自】【論語·顏淵】:『商聞之矣,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78. 升堂入室
【闡明】遠古宮室,前為堂,後為室。比喻學識或技藝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漸到達較高的造詣。
【出自】【論語·超前】:『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79. 手足無措
【闡明】措:安頓。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措慌亂,或不能應對。
【出自】【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80. 是可忍,孰不可忍
【闡明】是:這個;孰:那個。假設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可容忍。
【出自】【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81. 食無求飽
【闡明】飲食不需要飽。指飲食要克制。
【出自】【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82. 逝者如此
【闡明】用以形容歲月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自】【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此夫!不舍晝夜。」』
83. 述而不作
【闡明】述:論述前人學說;作:創作。指只論述和說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創作。
【出自】【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84. 死然後已
【闡明】已:停了。死了今後才罷手。形容為完結一類責任而鬥爭終身。
【出自】【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認為己任,不亦重乎?死然後已,不亦遠乎?』
85. 駟不及舌
【闡明】駟:古時由四匹馬拉的車;舌:指說的話。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說出來,再也不能收回。
【出自】【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86. 四海之內皆兄弟
【闡明】世界各國的人民都像兄弟同樣。
【出自】【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87.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闡明】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穀:往往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與勞動,不可分辨五穀。形容擺脫製造勞動,缺少製造常識。
【出自】【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88. 文雅掃地
【闡明】文雅: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望、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敬或文人自甘腐化。
【出自】【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文雅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文雅也。』清·徐坷【清稗類鈔·三十四】:『巡檢作巡撫,一步登天;監生作監臨,文雅掃地。』
1
1
89. 溫故知新
【闡明】溫:複習;故:舊的。複習舊的常識,獲得新的解讀和領會。也指回顧過去,能更好地認知如今。
【出自】【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認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90. 文質彬彬
【闡明】文:文采;質:本質;彬彬:形容配適合當。原形容人既高雅又樸素,後形容人高雅有禮貌。
【出自】【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接着君子。』
91. 無為而治
【闡明】無為:無所作為;治:管理。自己無所作為而使天下獲得管理。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變化。後泛指以德化民。
【出自】【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
1
1
92. 小德出入
【闡明】小德:小節;出入:偏離規範。指不用嚴密需要的許多小節。
【出自】【論語·子張】:『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93. 氣血方剛
【闡明】氣血:精力;方:正;剛:強勁。形容年輕人精力正茂盛。
【出自】【論語·季氏】:『及其壯也,氣血方剛,戒之在斗。』
94. 學而優則仕
【闡明】優:有餘力。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後指學習成績優質接着汲引當官。
【出自】【論語·子張】:『子夏季:「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95. 循序漸進
【闡明】指學習工作等根據絕對的方法漸漸深入或提升。
【出自】【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朱熹 註:『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
96. 循循善誘
【闡明】循循:有順序的模樣;善:擅長;誘:疏導。指擅長疏導他人進行學習。
【出自】【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迷人。』
1
1
97. 言必信,行必果
【闡明】信:守信用;果:武斷,堅定。說了就絕對守信用,做事絕對辦到。
【出自】【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98. 言必有中
【闡明】中:正對上。指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
【出自】【論語·超前】:『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99. 言不及義
【闡明】及:牽扯;義:正經的道理。指淨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
【出自】【論語·魏靈公】:『群居整天,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100. 言而有信
【闡明】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出自】【論語·學而】:『與同夥交,言而有信。』
101.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闡明】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可再收回,絕對要算數。
【出自】【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可追;一言而急,駟馬不可及。』
102. 一言以蔽之
【闡明】蔽:遮,引申為概述。用一句話來概述。
【出自】【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
103. 一以貫之
【闡明】貫:貫通。用1個基本性的事理打通事件的始末或整個的道理。
【出自】【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 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04. 以德埋怨
【闡明】德:恩惠。怨:痛恨。不記他人的仇,反而給他益處。
【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埋怨怎樣?」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埋怨,以德報德。」』
105. 以直埋怨
【闡明】直:公平、耿直。以公平看待自己惱恨的人。
【出自】【論語·憲問】:『以直埋怨,以德報德。』
106. 因人廢言
【闡明】由於那個體不好或地位低落,就把他準確的話語也否定了。
【出處】【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07. 用行舍藏
【闡明】任用就出來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隱。這是早時世醫生的處世立場。
【出自】【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108. 有教無類
【闡明】類:類型。無論什麼人都可以遭到教育。
【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
109. 欲罷不可
【闡明】欲:想;罷:停,歇。要停了也不可停了。
【出自】【論語·子罕】:『夫子循循善迷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可。』
110.愚不可及
【闡明】愚:傻,笨;及:比得上。愚笨得他人比不上。形容極其笨拙。
【出自】【論語·公冶長】:『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11.怨天尤人
【闡明】天:天命,命運;尤:惱恨,歸罪。指碰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埋怨天,責備他人。
【出自】【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1
1
112. 擇善而從
【闡明】從:跟隨,引申為學習。指選取好的學,根據好的做。
【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3. 知之為知之
【闡明】為:是。知曉就是知曉。不知曉就是不知曉,這是聰慧的。指做學問立場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誠懇。
【出處】【論語·為政】: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14. 眾星拱辰
【闡明】比喻眾人擁戴,圍繞着1個他們所敬佩的人。
【出處】【論語·為政】:『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115. 中庸之道
【闡明】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立場。
【出自】【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