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75|回覆: 0

[儒家學說] 【韓詩外傳】卷3詩解8禹達乎為臣之大體責失身賊失臣虐失政暴失民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1-4 19:3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韓詩外傳】卷3詩解8禹達乎為臣之大體責失身賊失臣虐失政暴失民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題文詩:
當舜之時,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
岐山在北,左洞庭波,右彭澤水,由此險也.
以其不服,禹請伐之,而舜不許,曰吾喻教,
猶未竭也.久喻教有,苗民請服.天下聞之,
皆薄禹義,美舜之德.經有:載色載笑,
匪怒伊教.舜之謂也.問曰然則,禹之德不,
及舜乎哉?曰非然也,禹之所以,請伐者欲,
彰舜德故,善則稱君,過則稱己,臣下之義.
假使禹為,君舜為臣,亦如此也.夫禹可謂,
達乎為人,臣之大體.季孫氏之,治魯也眾,
殺人而必,當其罪也;多罰人而,必當其過.
子貢:暴哉治乎!季孫聞之,曰吾殺人,
必當其罪;罰必當過;先生以為,何也?
子貢曰奚,不若子產,治鄭一年,而負罰之,
過省二年,而刑殺之,罪亡三年,庫無拘人.
故民歸之,如水就下;愛之如孝,子敬父母.
子產病將,死國人皆,吁嗟曰誰,使代,
子產死乎?及其死也,士大夫哭,於朝商賈,
哭之於市,農夫哭野,哭子產者,如喪父母,
今聞夫子,疾時國人,活則,國人皆駭.
以死相賀,以生相恐,非暴何哉!賜聞託法,
而治謂暴;不戒致期,謂之虐也;不教而誅,
謂之賊也;以身勝人,謂之責也.責者失身,
賊者失臣,虐者失政,暴者失民.且賜聞居,
上位行此,四不亡者,未之有也.於是季孫,
稽首謝曰:謹聞命矣.經有曰:載色載笑,
匪怒伊教.問者曰夫,智者何以,樂於水也?
曰夫水者,緣理而行,不遺小間,似有智者;
動而下之,似有禮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
防而清,似知命者;歷險致遠,卒成不毀,
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國家以寧,
萬事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樂於水.
經有: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
在泮飲酒,樂水之謂.問者曰夫,仁者何以,
樂於山也?曰夫山者,萬民瞻仰,草木生焉,
萬物植焉,飛鳥集焉,走獸休焉,四方益取,
與焉出雲,道風嵷乎,天地之間.天地以成,
國家以寧.此仁者所,以樂於山.經有:
太山岩岩,魯邦所瞻.樂山之謂.山水有情.【原文】
當舜之時,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岐山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澤之水,由此險也。以其不服,禹請伐之,而舜不許,曰:『吾喻教猶未竭也。』久喻教,而有苗民請服。天下聞之,皆薄禹之義,而美舜之德。詩曰:『載色載笑,匪怒伊教。』舜之謂也。問曰:『然則禹之德不及舜乎?』曰:『非然也。禹之所以請伐者,欲彰舜之德也。故善則稱君,過則稱己,臣下之義也。假使禹為君,舜為臣,亦如此而已矣。夫禹可謂達乎為人臣之大體也。』
【原文】
季孫氏之治魯也,眾殺人,而必當其罪;多罰人,而必當其過。子貢曰:『暴哉!治乎!』季孫聞之,曰:『吾殺人,必當其罪;罰人,必當其過。先生以為暴,何也?』子貢曰:『夫奚不若子產之治鄭,一年而負罰之過省,二年而刑殺之罪亡,三年而庫無拘人。故民歸之,如水就下;愛之、如孝子敬父母。子產病,將死,國人皆吁嗟,曰:'誰可使代子產死者乎?」及其不免死也,士大夫哭之於朝,商賈哭之於市,農夫哭之於野。哭子產者皆如喪父母。今竊聞夫子疾之時,則國人喜,活則國人皆駭。以死相賀,以生相恐,非暴而何哉!賜聞之:託法而治,謂之暴;不戒致期,謂之虐;不教而誅,謂之賊;以身勝人,謂之責。責者失身,賊者失臣,虐者失政,暴者失民。且賜聞:居上位,行此四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於是季孫稽首謝曰:『謹聞命矣。』詩曰:『載色載笑,匪怒伊教。』【原文】
問者曰:『夫智者何以樂於水也?』曰:『夫水者,緣理而行,不遺小間,似有智者;動而下之,似有禮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歷險致遠,卒成不毀,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國家以寧,萬事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樂於水也。』 詩曰:『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樂水之謂也。
【注釋】
這段話是說水具有緣理而行的特性,似乎有禮、有勇、知命、有德,且水使天地得以成,萬物得以生,使國家安寧,萬事平順,使人品德端正,因此,智者樂於水也。之所以以水喻智,就在於水是流動的,從而顯出某種靈動的特性,人的智力也是以人腦力活動為基礎的,水的靈動總給人以生命鮮活的體驗,也能促使人的心智和性情的發展。因此,文人學者往往有寄情於山水之間的情懷,也只有在這種寄情於山水的寧靜中,心靈才能得到滋養,思維才更加活躍。
【譯文】
有人問:"有智慧的人為什麼都喜歡水呢?" 回答說:"水是順着地勢流動的,即使是很小的地方都不漏掉,這就像有智慧的人一樣.向下方運動,這與有禮貌的人一樣.到深深的地下而不猶豫,與勇敢的人一樣.在有阻礙的地方變得很清澈,與知道自己命運的人一樣.一定要達到終點,不會後悔,與有德行的人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有智慧的人喜歡水的原因啊!"【原文】問者曰:『夫仁者何以樂於山也?』曰:『夫山者、萬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萬物植焉,飛鳥集焉,走獸休焉,四方益取與焉,出雲道風,嵷乎天地之間。天地以成,國家以寧。此仁者所以樂於山也。』詩曰:『太山岩岩,魯邦所瞻。』樂山之謂也。
【注釋】
誠如孔子所言,仁者所『樂』之山真是太高了,不僅形體高大,雄偉壯麗,內蘊更是厚德載物,高尚無私。顯然,這山既是天造地設之山,更是仁者心思神構之山,是自然之山,更是審美之山。自然之山的高大,與仁者情懷的高尚,彼此照耀輝映,『通乎天地之間』,自然之山遂具仁者高尚情懷,仁者情懷也如自然之山的高大壯偉,具象生動,感人至深。大山得仁者深情觀照而靈性浩然,仁者仰望大山而不斷攀登做人做事最高標的。大山是仁者在天地間的剪影,仁者是大山在人文中的寫真。大山乎?仁者乎?大山即仁者,仁者即大山。『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遙想終生倡仁的孔子當年,論『仁者樂山』,正是這般況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