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08|回覆: 0

[儒家學說] 【韓詩外傳】卷10詩解6卞莊子三北養母母亡三勝雪恥諫爭之臣國寶佩戴桃殳以戒亡國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2-1 21:1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詩外傳卷10詩解6卞莊子三北養母母亡三勝雪恥諫爭之臣國寶佩戴桃殳以戒亡國
題文詩:
傳曰卞莊,好勇也,母無恙時,三戰三北,
交遊非之,國君辱之,卞莊受命,顏色不變,
母死三年,魯興師卞,莊子請從,見於,
將軍曰前,猶與母處,是以戰北,辱吾身!
今母沒矣,請塞.遂走敵而,斗獲甲首,
而獻之請,以塞一北.又獲甲首,而獻之請,
以塞再北.將軍止之,不止又獲,甲首獻之,
曰請以此,塞三北也.將軍止曰;請為兄弟.
卞莊子曰:北以養母,今母歿矣,吾責塞矣.
吾聞節士,不以辱生.遂奔敵殺,七十而死.
君子聞曰:三北塞責,滅世斷宗,士節小具,
於孝未終.經有: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也.
昔殷王紂,殘賊百姓,絕逆天道,至斫朝涉,
刳孕婦脯,鬼侯醢梅,伯然所以,不亡者以,
其有箕子,比干之故.微子去之,箕子執囚,
為奴比干,諫而死然,後周加兵,而誅絕之.
諸侯,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
吳王夫差,為無道至,驅一市之,民葬闔閭,
所以不亡,有伍子胥,故胥以死,越王勾踐,
欲伐之而,范蠡諫曰:子胥計策,尚未忘於,
吳王腹心.子胥死後,三年越乃,能攻之也.
大夫,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
季氏無道,僭天子舞,八佾旅泰,山以雍徹,
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然不亡者,
冉有季路,為宰臣也.故曰有諤,諤爭臣者,
其國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國亡.曰不,
明爾德時,無背無側;爾德不明,無陪無卿.
言大王咨,嗟痛殷商,無輔弼諫,諍之臣而,
亡天下矣.桓公出遊,遇一丈夫,裒衣應步,
帶着桃殳.桓公怪問,何名?何經所在?
何篇所居?何以斥逐?何以避余?丈夫:
是名二桃,桃之為言,亡也夫倘,日日慎桃,
何患之有?亡國之社,以戒諸侯;庶人之戒,
在於桃殳.桓公於,是說其言,與之共載.
來年正月,庶人皆佩.經有:殷監不遠.
  【原文】
傳曰:卞莊子好勇,母無恙時,三戰而三北,交遊非之,國君辱之,卞莊子受命,顏色不變。及母死三年,魯興師,卞莊子請從,至,見於將軍曰:『前猶與母處,是以戰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沒矣,請塞責。』遂走敵而斗,獲甲首而獻之,『請以此塞一北』。又獲甲首而獻之,『請以此塞再北。』將軍止之,曰:『足。』不止,又獲甲首而獻之,曰:『請以此塞三北。』將軍止之,曰:『足,請為兄弟。』卞莊子曰:『夫北、以養母也,今母歿矣,吾責塞矣。吾聞之,節士不以辱生。』遂奔敵,殺七十人而死。君子聞之,曰:『三北已塞責,又滅世斷宗,士節小具矣,而於孝未終也。』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注釋】劉向新序卷8義勇詩解4弘演納肝芊尹文拔劍斷司馬旗幟楚王任賢卞莊子三北養母母亡三勝雪恥
【原文】新序卞莊子好勇,養母,戰而三北,交遊非之,國君辱之,及母死三年,齊與魯戰,卞莊子請從,見於魯將軍曰:『初與母處,是以三北,今母死,請塞責而神有所歸。』遂赴敵,役一甲首而獻之。曰:『此塞一北。』又入,獲一甲首而獻之。曰:『此塞再北。』又入,獲一甲首而獻之。曰:『此塞三北。』將軍曰:『毋沒爾家,宜止之,請為兄弟。』莊子曰:『三北以養母也,是子道也,今士節小具而塞責矣。吾聞之節士不以辱生。』遂反敵殺十人而死。君子曰:『三北已塞責,滅世斷宗,於孝未終也。』
【注釋】
卞莊子,亦稱管莊子、卞嚴子、辨莊子,春秋時期魯國卞邑(今山東省泗水縣泉林鎮)大夫。卞莊子,春秋時魯國卞邑大夫,食邑於卞邑(今山東省泗水縣泉林鎮)。卞莊子是魯國著名的勇士,皇疏說他能夠獨力與虎格鬥。
卞莊子是魯國著名的勇士,皇疏說他能夠獨力與虎格鬥。韓詩外傳卷十記載,卞莊子是個孝子,他的母親在世時,他隨軍作戰,三戰三敗,朋友看不起他,國君羞辱他。及其母死三年,魯國興師伐齊,他請求從戰,三戰三獲敵人甲首,以雪昔日敗北之恥,最後又衝殺七十人而告陣亡。劉向新序也記載其事。
【譯文】
卞莊子一向有好勇之名,在戰場上卻『三戰三北』,連續三次當逃兵。魯國上下,從國君到他的熟人朋友,都瞧不起他,認為他徒有虛名。卞莊子卻處之泰然,不做辯解。 但在母親去世之後,卞莊子不僅主動請戰,而且連續三次斬獲敵人首級,回報將軍說,這只是清償了自己三次逃跑的欠債。將軍欣賞卞莊子的勇猛,叫他不必再上場殺敵,並且願意和他結為兄弟。但是,卞莊子說,自己之前不惜辱沒『節士』的聲譽逃跑,是為了成全對母親之『孝』。現在,自己對母親已盡『孝』,該為自己恢復聲譽了。於是,他返回戰場殺敵,最終英勇犧牲,捍衛了自己『好勇』之名。
【原文】
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昔殷王紂殘賊百姓,絕逆天道,至斫朝涉,刳孕婦,脯鬼侯,醢梅伯,然所以不亡者、以其有箕子比干之故。微子去之,箕子執囚為奴,比干諫而死,然後周加兵而誅絕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吳王夫差為無道,至驅一市之民以葬闔閭,然所以不亡者,有伍子胥之故也。胥以死,越王勾踐欲伐之,范蠡諫曰:『子胥之計策尚未忘於吳王之腹心也。』子胥死後三年,越乃能攻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季氏為無道,僭天子,舞八佾,旅泰山,以雍徹,孔子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然不亡者,以冉有季路為宰臣也。故曰:『有諤諤爭臣者、其國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國亡。』詩曰:『不明爾德,時無背無側;爾德不明,以無陪無卿。』言大王咨嗟,殷商無輔弼諫諍之臣,而亡天下矣。
【注釋】出自【孝經】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譯文】【孝經】
曾子說∶『像慈愛、恭敬、安親、揚名這些孝道,已經聽過了天子的教誨,我想再冒昧地問一下,做兒子的一味遵從父親的命令,就可稱得上是孝順了嗎?』孔子說∶『這是什麼話呢?這是什麼話呢?從前,天子身邊有7個直言相諫的諍臣,因此,縱使天子是個無道昏君,他也不會失去其天下;諸侯有直言諫爭的諍臣5人,即便自己是個無道君主,也不會失去他的諸侯國地盤;卿大夫也有3位直言勸諫的臣屬,所以即使他是個無道之臣,也不會失去自己的家園。普通的讀書人有直言勸爭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聲就不會喪失;為父親的有敢於直言力爭的兒子,就能使父親不會陷身於不義之中。因此在遇到不義之事時,如系父親所為,做兒子的不可以不勸爭力阻;如系君王所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諫爭。所以對於不義之事,一定要諫爭勸阻。如果只是遵從父親的命令,又怎麼稱得上是孝順呢?』
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2,出自詩經【大雅·盪之什·盪】; 『不明爾德,時無背無側;爾德不明,以無陪無卿。』
知人之明你沒有,不知叛臣結朋黨。知人之明你沒有,不知公卿誰能當。【原文】
齊桓公出遊,遇一丈夫,裒衣應步,帶着桃殳。桓公怪而問之曰:『是何名?何經所在?何篇所居?何以斥逐?何以避余?』丈夫曰:『是名二桃,桃之為言亡也。夫日日慎桃,何患之有?故亡國之社,以戒諸侯;庶人之戒,在於桃殳。』桓公說其言,與之共載。來年正月,庶人皆佩。詩曰:『殷監不遠。』
【注釋】桃殳桃木做的殳杖。古人佩以為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