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72|回覆: 4

[中草藥學] 【湯頭歌訣】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09-12-18 10: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作者:  
   【湯頭歌訣】,醫方著作。一卷。清・汪昂撰。刊於1694年。書中選錄中醫常用方劑300餘方,分為補益、發表、攻里、涌吐等20類。以七言歌訣的形式加以歸納和概括。並於每方附有簡要注釋,便於初學習誦,是一部流傳較廣的方劑學著作。刊印後相應地出現了多種後人續補、增注或改編的作品。其中1961年人民衛生出版社的【湯頭歌訣白話解】,就是本書較為詳明的注釋本。現存清刻本、石印本、鉛印本50餘種。

  『湯頭』是中藥湯劑的俗稱。在中國傳統的中藥方劑中,一副湯劑往往要由多味藥材組成,製法繁瑣,藥材名稱抽象枯燥,不便記憶和掌握;因此,古人便嘗試着將一些傳統的靈驗藥方,改成詩歌,使其具有合轍押韻,朗朗上口的特點。此舉方便了人們的識記,受到廣大學醫者的歡迎。

  清朝康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80歲老中醫,整合古方編著了一本【湯頭歌訣】,影響頗為廣泛。本書選錄名方320條,分為20類,用七言詩體編成歌訣,將每個湯劑的名稱、用藥、適應證、隨證加減等都寫入歌中,內容簡明扼要,音韻工整,一時成為醫界的美談。

    一、補益之劑
  --------------------------------------
  1.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中和義 參術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陳名六君 祛痰補氣陽虛餌
  除祛半夏名異功 或加香砂胃寒使
  2.昇陽益胃湯
  昇陽益胃參術芪 黃連半夏草陳皮
  苓瀉防風羌獨活 柴胡白芍姜棗隨
  3.黃芪鱉甲散
  黃芪鱉甲地骨皮 艽菀參苓柴半知
  地黃芍藥天冬桂 甘桔桑皮勞熱宜
  4.秦艽鱉甲散
  秦艽鱉甲治風勞 地骨柴胡及青蒿
  當歸知母烏梅合 止嗽除蒸斂汗高
  5.秦艽扶羸湯
  秦艽扶羸鱉甲柴 地骨當歸紫菀偕
  半夏人參兼炙草 肺勞蒸嗽服之諧
  6.紫菀湯
  紫菀湯中知貝母 參苓五味阿膠偶
  再加甘桔治肺傷 咳血吐痰勞熱久
  7.百合固金湯
  百合固金二地黃 玄參貝母桔甘藏
  麥冬芍藥當歸配 喘咳痰血肺家傷
  8.補肺阿膠散
  補肺阿膠馬兜鈴 鼠粘甘草杏糯停
  肺虛火盛人當服 順氣生津嗽哽寧
  9.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芍藥多 桂姜甘草大棗和
  更加飴糖補中髒 虛勞腹冷服之瘥
  增入黃芪名亦爾 表虛身痛效無過
  又有建中十四味 陰班勞損起沉疴
  十全大補加附子 麥夏蓯蓉仔細哦
  10.益氣聰明湯
  益氣聰明湯蔓荊 升葛參芪黃柏並
  再加芍藥炙甘草 耳聾目障服之清
  增輯
  1.獨參湯
  獨參功擅得嘉名 血脫脈微可返生
  一味人參濃取汁 應知專任力方宏
  2.龜鹿二仙膠
  龜鹿二仙最守真 補人三寶氣精神
  人參枸杞和龜鹿 益壽延年實可珍
  3.保元湯
  保元補益總偏溫 桂草參芪四味存
  男婦虛勞幼科痘 持綱三氣妙難言
  4.還少丹
  還少溫調脾腎寒 茱淮苓地杜牛餐
  蓯蓉楮實茴巴枸 遠志菖蒲味棗丸
  5.金匱腎氣丸
  金匱腎氣治腎虛 熟地淮藥及山萸
  丹皮苓澤加附桂 引火歸原熱下趨
  濟生加入車牛膝 二便通調腫脹除
  錢氏六味去附桂 專治陰虛火有餘
  六味再加五味麥 八仙都氣治相殊
  更有知柏與杞菊 歸芍參麥各分途
  6.右歸飲
  右歸飲治命門衰 附桂山萸杜仲施
  地草淮山枸杞子 便溏陽痿服之宜
  左歸飲主真陰弱 附桂當除易麥龜
  7.當歸補血湯
  當歸補血有奇功 歸少芪多力最雄
  更有芪防同白朮 別名止汗玉屏風
  8.七寶美髯丹
  七寶美髯何首烏 菟絲牛膝茯苓俱
  骨脂枸杞當歸合 專益腎肝精血虛
  9.補心丹
  補心丹用柏棗仁 二冬生地與歸身
  三參桔梗硃砂味 遠志茯苓共養神
  或以菖蒲更五味 勞心思慮過耗真
  10.虎潛丸
  虎潛腳痿是神方 虎脛膝陳地鎖陽
  龜版姜歸知柏芍 再加羊肉搗丸嘗
  11.河車大造丸
  河車大造膝蓯蓉 二地天冬杜柏從
  五味鎖陽歸杞子 真元虛弱此方宗
  12.斑龍丸
  斑龍丸用鹿膠霜 苓柏菟脂熟地黃
  等分為丸酒化服 玉龍關下補元陽
  ===================
  二、發表之劑
  --------------------------------------
  1.麻黃湯
  麻黃湯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發熱惡寒頭項痛 傷寒服此汗淋漓
  2.桂枝湯
  桂枝湯治太陽風 芍藥甘草姜棗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 太陽如瘧此為功
  3.大青龍湯
  大青龍湯桂麻黃 杏草石膏姜棗藏
  太陽無汗兼煩躁 風寒兩解此為良
  4.小青龍湯
  小龍青湯治水氣 喘咳嘔噦渴利慰
  薑桂麻黃芍藥甘 細辛半夏兼五味
  5.葛根湯
  葛根湯內麻黃襄 二味加入桂枝湯
  輕可去實因無汗 有汗加葛無麻黃
  6.升麻葛根湯
  升麻葛根湯錢氏 再加芍藥甘草是
  陽明發熱與頭痛 再加芍藥甘草是
  亦治時疫與陽斑 疽疹已出慎勿使
  7.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用防風 細辛蒼芷與川芎
  黃芩生地同甘草 三陽解表益姜蔥
  陰虛氣弱人禁用 加減臨時在變通
  8.神術散
  神術散用甘草蒼 細辛藁本芎芷羌
  各走一經祛風濕 風寒泄瀉總堪嘗
  太無神術即平胃 加入菖蒲與藿香
  海藏神術蒼防草 太陽無汗代麻黃
  若以白朮易蒼朮 太陽有汗此為良
  9.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 發表溫經兩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 少陰反熱曷能康
  10.人參敗毒散
  人參敗毒茯苓草 枳桔柴前羌獨芎
  薄荷少許姜三片 四時感冒有奇功
  去參名為敗毒散 加入消風治亦同
  11.再造散
  再造散用參芪甘 桂附羌防芎芍參
  細辛加棗煨姜煎 陽虛無汗法當諳
  12.麻黃人參芍藥湯
  麻黃人參芍藥湯 桂枝五味麥冬襄
  歸芪甘草汗兼補 虛人外感服之康
  13.神白散
  神白散用白芷甘 姜蔥淡豉與相參
  肘後單煎蔥白豉 兩方均能散風寒
  14.十神湯
  十神湯里葛升麻 陳草芎蘇白芷加
  麻黃赤芍兼香附 時邪感冒效堪夸
  增輯
  1.銀翹散
  銀翹散主上焦醫 竹葉荊牛薄荷豉
  甘桔蘆根涼解法 風溫補感此方宜
  咳加杏貝渴花粉 熱甚梔芩次第施
  2.桑菊飲
  桑菊飲中桔梗翹 杏仁甘草薄荷饒
  蘆根為引輕清劑 熱盛陽明入母膏
  3.防風解毒湯
  防風解毒荊薄荷 大力石膏竹葉和
  甘桔連翹知木枳 風溫痧疹肺經多
  4.竹葉柳蒂湯
  竹味柳蒂干葛知 蟬衣荊芥薄荷司
  石膏粳米參甘麥 初起風痧此可施
  5.華蓋散
  華蓋麻黃杏橘紅 桑皮苓草紫蘇供
  三拗只用麻甘杏 表散風寒力最雄
 樓主|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09-12-18 10:29 | 顯示全部樓層
  ===================
  三、攻里之劑
  --------------------------------------
  1.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用芒硝 枳實厚朴大黃饒
  救陰瀉熱功偏擅 急下陽明有數條</P>   2.小承氣湯
  小承氣湯樸實黃 譫狂痞硬上焦強
  益以羌活名三化 中風閉實可消詳
  3.調胃承氣湯
  調胃承氣硝黃草 甘緩微和將胃保
  不用樸實傷上焦 中焦燥實服之好
  4.木香檳榔丸
  木香檳榔青陳皮 枳柏茱連棱術隨
  大黃黑丑兼香附 芒硝水丸量服之
  一切實積能推盪 瀉痢食瘧用咸宜
  5.枳實導滯丸
  枳實導滯首大黃 芩連曲術茯苓襄
  澤瀉蒸餅糊丸服 濕熱積滯力能攘
  若還後重兼氣滯 木香導滯加檳榔
  6.溫脾湯
  溫脾參附與乾薑 甘草當歸硝大黃
  寒熱並行治寒積 臍腹絞結痛非常
  7.蜜煎導法
  蜜煎導法通大便 或將獵膽灌肛中
  不欲苦寒傷胃腑 陽明無熱勿輕攻
  增輯
  1.芍藥湯
  芍藥芩連與錦紋 桂甘檳木及歸身
  別名導氣除甘桂 枳殼加之效若神
  2.香連丸
  香連治痢習為常 初起宜通勿遽嘗
  別有白頭翁可恃 秦皮連柏苦寒方
  3.更衣丸
  更衣利便治津干 蘆薈硃砂滴酒丸
  脾約別行麻杏芍 大黃枳朴蜜和丸
  ===================
  四、涌吐之劑
  --------------------------------------
  1.瓜蒂散
  瓜蒂散中赤小豆 或入藜蘆鬱金湊
  此吐實熱與風痰 虛者參蘆一味勾
  若吐虛煩梔豉湯 劇痰烏附尖方透
  古人尚有燒鹽方 一切積滯功能奏
  2.稀涎散
  稀涎皂角白礬班 或益藜蘆微吐間
  風中痰升人眩仆 當先服此通其關
  通關散用細辛皂 吹鼻得嚏保生還
  ===================
  五、和解之劑
  --------------------------------------
  1.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和解供 半夏人參甘草從
  更用黃芩加姜棗 少陽百病此為宗
  2.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 芍藥枳實甘草須
  此是陽邪成郁逆 斂陰泄熱平劑扶
  3.黃連湯
  黃連湯內用乾薑 半夏人參甘草藏
  更用桂枝兼大棗 寒熱平調嘔痛忘
  4.黃芩湯
  黃芩湯用甘芍並 二陽合利棗加烹
  此方遂為治痢祖 後人加味或更名
  再加生薑與半夏 前症皆嘔此能平
  單用芍藥與甘草 散逆止痛能和營
  5.逍遙散
  逍遙散用當歸芍 柴苓術草加姜薄
  散郁除蒸功最奇 調經八味丹梔着
  6.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大腹蘇 甘桔陳苓術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棗 感傷嵐瘴並能驅
  7.六和湯
  六和藿朴杏砂呈 半夏木瓜赤茯苓
  術參扁豆同甘草 姜棗煎之六氣平
  或益香薷或蘇葉 傷寒傷暑用須明
  8.清脾飲
  清脾飲用青朴柴 苓夏甘芩白朮偕
  更加草果姜煎服 熱多陽瘧此方佳
  9.痛瀉要方
  痛瀉要方陳皮芍 防風白朮煎丸酌
  補演並用理肝脾 若作食傷醫更錯
  增輯
  1.何人飲
  何人飲治久虛瘧 參首歸陳姜棗約
  追瘧青陳柴半歸 首烏甘草正未弱
  若名休瘧脾無虛 參甘歸烏甘草酌
  四獸果梅入六君 補中兼收須量度
  更截實瘧木賊煎 青朴夏榔蒼朮着
  2.奔豚湯
  奔豚湯治腎中邪 氣上沖胸腹痛佳
  芩芍芎歸甘草半 生薑干葛李根加
  3.達原飲
  達原厚朴與常山 草果檳榔共滌痰
  更用黃芩知母入 菖蒲青草不容刪
  4.蒿芩清膽湯
  俞氏蒿芩清膽湯 陳皮半夏竹茹襄
  赤苓枳殼兼碧玉 濕熱輕宣此法良
  ===================
  六、表里之劑
  --------------------------------------
  1.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用大黃 枳實芩夏白芍將
  煎加姜棗表兼里 妙法內攻並外攘
  柴胡芒硝義亦爾 仍有桂枝大黃湯
  2.防風通聖散
  防風通聖大黃硝 荊芥麻黃梔芍翹
  甘桔芎歸膏滑石 薄荷芩術力偏饒
  表里交攻陽熱盛 外科瘍毒總能消
  3.五積散
  五積散治五般積 麻黃蒼芷歸芍芎
  枳桔桂姜甘茯朴 陳皮半夏加姜蔥
  除桂枳陳余略炒 熟料尤增溫散功
  溫中解表祛寒濕 散痞調經用各充
  4.三黃石膏湯
  三黃石膏芩柏連 梔子麻黃豆豉全
  姜棗細茶煎熱服 表里三焦熱盛宣
  5.葛根黃芩黃連湯
  葛根黃芩黃連湯 甘草四般治二陽
  解表清里兼和胃 喘汗自利保平康
  6.參蘇飲
  參蘇飲內用陳皮 枳殼前胡半夏宜
  干葛木香甘桔茯 內傷外感此方推
  參前若去芎柴入 飲號芎蘇治不差
  香蘇飲僅陳皮草 感傷內外亦堪施
  7.茵陳丸
  茵陳丸用大黃硝 鱉甲常山巴豆邀
  杏仁梔豉蜜丸服 汗吐下兼三法超
  時氣毒癘及瘧痢 一丸兩服量病調
  8.大羌活湯
  大羌活湯即九味 已獨知連白朮暨
  散熱培陰表里和 傷寒兩感差堪慰
 樓主|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09-12-18 10:29 | 顯示全部樓層
   【湯頭歌訣】,醫方著作。一卷。清・汪昂撰。刊於1694年。書中選錄中醫常用方劑300餘方,分為補益、發表、攻里、涌吐等20類。以七言歌訣的形式加以歸納和概括。並於每方附有簡要注釋,便於初學習誦,是一部流傳較廣的方劑學著作。刊印後相應地出現了多種後人續補、增注或改編的作品。其中1961年人民衛生出版社的【湯頭歌訣白話解】,就是本書較為詳明的注釋本。現存清刻本、石印本、鉛印本50餘種。

  『湯頭』是中藥湯劑的俗稱。在中國傳統的中藥方劑中,一副湯劑往往要由多味藥材組成,製法繁瑣,藥材名稱抽象枯燥,不便記憶和掌握;因此,古人便嘗試着將一些傳統的靈驗藥方,改成詩歌,使其具有合轍押韻,朗朗上口的特點。此舉方便了人們的識記,受到廣大學醫者的歡迎。

  清朝康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80歲老中醫,整合古方編著了一本【湯頭歌訣】,影響頗為廣泛。本書選錄名方320條,分為20類,用七言詩體編成歌訣,將每個湯劑的名稱、用藥、適應證、隨證加減等都寫入歌中,內容簡明扼要,音韻工整,一時成為醫界的美談。

    一、補益之劑
  --------------------------------------
  1.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中和義 參術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陳名六君 祛痰補氣陽虛餌
  除祛半夏名異功 或加香砂胃寒使
  2.昇陽益胃湯
  昇陽益胃參術芪 黃連半夏草陳皮
  苓瀉防風羌獨活 柴胡白芍姜棗隨
  3.黃芪鱉甲散
  黃芪鱉甲地骨皮 艽菀參苓柴半知
  地黃芍藥天冬桂 甘桔桑皮勞熱宜
  4.秦艽鱉甲散
  秦艽鱉甲治風勞 地骨柴胡及青蒿
  當歸知母烏梅合 止嗽除蒸斂汗高
  5.秦艽扶羸湯
  秦艽扶羸鱉甲柴 地骨當歸紫菀偕
  半夏人參兼炙草 肺勞蒸嗽服之諧
  6.紫菀湯
  紫菀湯中知貝母 參苓五味阿膠偶
  再加甘桔治肺傷 咳血吐痰勞熱久
  7.百合固金湯
  百合固金二地黃 玄參貝母桔甘藏
  麥冬芍藥當歸配 喘咳痰血肺家傷
  8.補肺阿膠散
  補肺阿膠馬兜鈴 鼠粘甘草杏糯停
  肺虛火盛人當服 順氣生津嗽哽寧
  9.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芍藥多 桂姜甘草大棗和
  更加飴糖補中髒 虛勞腹冷服之瘥
  增入黃芪名亦爾 表虛身痛效無過
  又有建中十四味 陰班勞損起沉疴
  十全大補加附子 麥夏蓯蓉仔細哦
  10.益氣聰明湯
  益氣聰明湯蔓荊 升葛參芪黃柏並
  再加芍藥炙甘草 耳聾目障服之清
  增輯
  1.獨參湯
  獨參功擅得嘉名 血脫脈微可返生
  一味人參濃取汁 應知專任力方宏
  2.龜鹿二仙膠
  龜鹿二仙最守真 補人三寶氣精神
  人參枸杞和龜鹿 益壽延年實可珍
  3.保元湯
  保元補益總偏溫 桂草參芪四味存
  男婦虛勞幼科痘 持綱三氣妙難言
  4.還少丹
  還少溫調脾腎寒 茱淮苓地杜牛餐
  蓯蓉楮實茴巴枸 遠志菖蒲味棗丸
  5.金匱腎氣丸
  金匱腎氣治腎虛 熟地淮藥及山萸
  丹皮苓澤加附桂 引火歸原熱下趨
  濟生加入車牛膝 二便通調腫脹除
  錢氏六味去附桂 專治陰虛火有餘
  六味再加五味麥 八仙都氣治相殊
  更有知柏與杞菊 歸芍參麥各分途
  6.右歸飲
  右歸飲治命門衰 附桂山萸杜仲施
  地草淮山枸杞子 便溏陽痿服之宜
  左歸飲主真陰弱 附桂當除易麥龜
  7.當歸補血湯
  當歸補血有奇功 歸少芪多力最雄
  更有芪防同白朮 別名止汗玉屏風
  8.七寶美髯丹
  七寶美髯何首烏 菟絲牛膝茯苓俱
  骨脂枸杞當歸合 專益腎肝精血虛
  9.補心丹
  補心丹用柏棗仁 二冬生地與歸身
  三參桔梗硃砂味 遠志茯苓共養神
  或以菖蒲更五味 勞心思慮過耗真
  10.虎潛丸
  虎潛腳痿是神方 虎脛膝陳地鎖陽
  龜版姜歸知柏芍 再加羊肉搗丸嘗
  11.河車大造丸
  河車大造膝蓯蓉 二地天冬杜柏從
  五味鎖陽歸杞子 真元虛弱此方宗
  12.斑龍丸
  斑龍丸用鹿膠霜 苓柏菟脂熟地黃
  等分為丸酒化服 玉龍關下補元陽
  ===================
  二、發表之劑
  --------------------------------------
  1.麻黃湯
  麻黃湯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發熱惡寒頭項痛 傷寒服此汗淋漓
  2.桂枝湯
  桂枝湯治太陽風 芍藥甘草姜棗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 太陽如瘧此為功
  3.大青龍湯
  大青龍湯桂麻黃 杏草石膏姜棗藏
  太陽無汗兼煩躁 風寒兩解此為良
  4.小青龍湯
  小龍青湯治水氣 喘咳嘔噦渴利慰
  薑桂麻黃芍藥甘 細辛半夏兼五味
  5.葛根湯
  葛根湯內麻黃襄 二味加入桂枝湯
  輕可去實因無汗 有汗加葛無麻黃
  6.升麻葛根湯
  升麻葛根湯錢氏 再加芍藥甘草是
  陽明發熱與頭痛 再加芍藥甘草是
  亦治時疫與陽斑 疽疹已出慎勿使
  7.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用防風 細辛蒼芷與川芎
  黃芩生地同甘草 三陽解表益姜蔥
  陰虛氣弱人禁用 加減臨時在變通
  8.神術散
  神術散用甘草蒼 細辛藁本芎芷羌
  各走一經祛風濕 風寒泄瀉總堪嘗
  太無神術即平胃 加入菖蒲與藿香
  海藏神術蒼防草 太陽無汗代麻黃
  若以白朮易蒼朮 太陽有汗此為良
  9.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 發表溫經兩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 少陰反熱曷能康
  10.人參敗毒散
  人參敗毒茯苓草 枳桔柴前羌獨芎
  薄荷少許姜三片 四時感冒有奇功
  去參名為敗毒散 加入消風治亦同
  11.再造散
  再造散用參芪甘 桂附羌防芎芍參
  細辛加棗煨姜煎 陽虛無汗法當諳
  12.麻黃人參芍藥湯
  麻黃人參芍藥湯 桂枝五味麥冬襄
  歸芪甘草汗兼補 虛人外感服之康
  13.神白散
  神白散用白芷甘 姜蔥淡豉與相參
  肘後單煎蔥白豉 兩方均能散風寒
  14.十神湯
  十神湯里葛升麻 陳草芎蘇白芷加
  麻黃赤芍兼香附 時邪感冒效堪夸
  增輯
  1.銀翹散
  銀翹散主上焦醫 竹葉荊牛薄荷豉
  甘桔蘆根涼解法 風溫補感此方宜
  咳加杏貝渴花粉 熱甚梔芩次第施
  2.桑菊飲
  桑菊飲中桔梗翹 杏仁甘草薄荷饒
  蘆根為引輕清劑 熱盛陽明入母膏
  3.防風解毒湯
  防風解毒荊薄荷 大力石膏竹葉和
  甘桔連翹知木枳 風溫痧疹肺經多
  4.竹葉柳蒂湯
  竹味柳蒂干葛知 蟬衣荊芥薄荷司
  石膏粳米參甘麥 初起風痧此可施
  5.華蓋散
  華蓋麻黃杏橘紅 桑皮苓草紫蘇供
  三拗只用麻甘杏 表散風寒力最雄
 樓主|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09-12-18 10:29 | 顯示全部樓層
  ===================
  七、消補之劑
  --------------------------------------
  1.平胃散
  平胃散是蒼朮朴 陳皮甘草四般藥
  除濕散滿驅瘴嵐 調胃諸方從此擴
  或合二陳或五苓 硝黃麥曲均堪着
  若合小柴名柴平 煎加姜棗能除瘧
  又不換金正氣散 即是此方加夏藿</P>   2.保和丸
  保和神曲與山楂 苓夏陳翹菔子加
  曲糊為丸麥湯下 亦可方中用麥芽
  大安丸內加白朮 消中兼補效堪夸
  3.健脾丸
  健脾參術與陳皮 枳實山楂麥薜隨
  曲糊作丸米飲下 消補兼行胃弱宜
  枳術丸亦消兼補 荷葉燒飯上升奇
  4.參苓白朮散
  參苓白朮扁豆陳 山約甘蓮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 棗湯調服益脾神
  5.枳實消痞丸
  枳實消痞四君全 麥芽夏曲朴姜連
  蒸餅糊丸消積滿 清熱破結補虛痊
  6.鱉甲飲子
  鱉甲飲子治瘧母 甘草芪術芍芎偶
  草果檳榔厚朴增 烏梅姜棗同煎服
  7.葛花解酲湯
  葛花解酲香砂仁 二苓參術蔻青陳
  神曲乾薑兼澤瀉 溫中利濕酒傷珍
  ===================
  八、理氣之劑
  --------------------------------------
  1.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芪術陳 升柴參草當歸身
  虛勞內傷功獨擅 亦治陽虛外感因
  木香蒼朮易白朮 調中益氣暢脾神
  2.烏藥順氣湯
  烏藥順氣芎芷姜 橘紅枳桔及麻黃
  僵蠶炙草姜煎服 中氣厥逆此方詳
  3.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般郁 氣血痰火濕食因
  芎蒼香附兼梔曲 氣暢郁舒痛悶伸
  又六郁湯蒼芎附 甘苓橘半梔砂仁
  4.蘇子降氣湯
  蘇子降氣橘半歸 前胡桂朴草姜依
  下虛上盛痰嗽喘 亦有加參貴合機
  5.四七湯
  四七湯理七情氣 半夏厚朴茯苓蘇
  姜棗煎之舒鬱結 痰涎嘔痛盡能紓
  又有局方名四七 參桂夏草妙更殊
  6.四磨湯
  四磨亦治七情侵 人參烏藥及檳沉
  濃磨煎服調逆氣 實者枳殼易人參
  去參加入木香枳 五磨飲子白酒斟
  7.旋覆代赭湯
  旋覆代赭用人參 半夏甘姜大棗臨
  重以鎮逆咸軟痞 痞硬噫氣力能禁
  8.正氣天香散
  紺珠正氣天香散 香附乾薑蘇葉陳
  烏藥舒郁兼除痛 氣行血活經自勻
  9.橘皮竹茹湯
  橘皮竹茹治嘔呃 參甘半夏枇杷麥
  赤茯再加姜棗煎 方由金匱此方辟
  10.丁香柿蒂湯
  丁香柿蒂人參姜 呃逆因寒中氣戕
  濟生香蒂僅二味 或加竹橘用皆良
  11.定喘湯
  定喘白果與麻黃 款冬半夏白皮桑
  蘇杏黃芩兼甘草 肺寒膈熱喘哮嘗
  增輯
  1.蘇合香丸
  蘇合香丸麝息香 木丁熏陸氣同芳
  犀冰白朮沉香附 衣用硃砂中惡嘗
  2.瓜蔞薤白湯
  瓜蔞薤白治胸痹 益以白酒溫肺氣
  加夏加朴枳桂枝 治法稍殊名亦異
  3.丹參飲
  丹參飲里用檁砂 心胃諸痛效驗賒
  百合湯中烏藥佐 專除鬱氣不須夸
  ===================
  九、理血之劑
  --------------------------------------
  1.四物湯
  四物地芍與歸芎 血家百病此方通
  八珍合入四君子 氣血雙療功獨崇
  再加黃芪與肉桂 十全大補補方雄
  十全除卻芪地草 加粟煎之名胃風
  2.人參養營湯
  人參養營即十全 除卻川芎五味聯
  陳皮遠志加姜棗 肺脾氣血補方先
  3.歸脾湯
  歸脾湯用術參芪 歸草茯神遠志隨
  酸棗木香龍眼肉 煎加姜棗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卻 腸風崩漏總能醫
  4.養心湯
  養心湯用草芪參 二茯芎歸柏子尋
  夏曲遠志兼桂味 再加酸棗總寧心
  5.當歸四逆湯
  當歸四逆桂枝芍 細辛甘草木通着
  再加大棗治陰厥 脈細陽虛由血弱
  內有久寒加姜茱 發表溫中通經脈
  不用附子及乾薑 助陽過劑陰反灼
  6.桃仁承氣湯
  桃仁承氣五般奇 甘草硝黃並桂枝
  熱結膀胱少腹脹 如狂蓄血最相宜
  7.犀角地黃湯
  犀角地黃芍藥丹 血升胃熱火邪干
  斑黃陽毒皆堪治 或益柴芩總伐肝
  8.咳血方
  咳血方中訶子收 瓜蔞海石山梔投
  青黛蜜丸口噙化 咳嗽痰血服之瘳
  9.秦艽白朮丸
  秦艽白朮丸東垣 歸尾桃仁枳實攢
  地榆澤瀉皂角子 糊丸血痔便艱難
  仍有蒼朮防風劑 潤血疏血燥濕安
  10.槐花散
  槐花散用治腸風 側柏黑荊枳殼充
  為末等分米飲下 寬腸涼血逐風功
  11.小薊飲子
  小薊飲子藕蒲黃 木通滑石生地襄
  歸草黑梔淡竹葉 血淋熱結服之良
  12.四生丸
  四生丸用三般葉 側柏艾荷生地協
  等分生搗如泥煎 血熱妄行止衄愜
  13.復元活血湯
  復元活血湯柴胡 花粉當歸山甲入
  桃仁紅花在黃草 損傷瘀血酒煎祛
  增輯
  1.黃土湯
  黃土湯將遠血醫 膠芩地術附甘隨
  更知赤豆當歸散 近血服之效亦奇
  2.黑地黃丸
  黑地黃丸用地黃 還同蒼朮味乾薑
  多時便血脾虛陷 燥濕滋陰兩擅長
  3.癲狗咬毒湯
  癲狗咬毒無妙方 毒傳迅速有難當
  桃仁地鱉大黃共 蜜酒濃煎連滓嘗
  4.血府逐瘀湯
  血府逐瘀歸地桃 紅花枳殼膝芎饒
  柴胡赤芍甘桔梗 血化下行不作勞
  5.少腹逐瘀湯
  少腹逐瘀芎炮姜 元胡靈脂芍茴香
  蒲黃肉桂當沒藥 調經止痛是良方
  6.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赤芍芎 歸尾通經佐地龍
  四兩黃芪為主藥 血中瘀滯用桃紅
 樓主|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09-12-18 10:29 | 顯示全部樓層
  ===================
  十、祛風之劑
  --------------------------------------
  1.小續命湯
  小續命湯桂附芎 麻黃參芍杏防風
  黃芩防已兼甘草 六經風中此方通</P>   2.大秦艽湯
  大秦艽湯羌獨防 芎芷辛芩二地黃
  石膏歸芍苓甘術 風邪散見可通嘗
  3.三生飲
  三生餘用烏附星 三皆生用木香聽
  加參對半扶元氣 卒中痰迷服此靈
  4.地黃飲子
  地黃飲子山茱斛 麥味菖蒲遠志茯
  蓯蓉桂附巴戟天 少入薄荷姜棗服
  喑厥風痱能治之 虛陽歸腎陰精足
  5.獨活湯
  獨活湯中羌獨防 芎歸辛桂參夏菖
  茯神遠志白薇草 瘛從昏憒力能匡
  6.順風勻氣散
  順風勻氣術烏沉 白芷天麻蘇葉參
  木瓜甘草青皮合 剮僻偏枯口舌喑
  7.上中下通用痛風方
  黃柏蒼朮天南星 桂枝防已及威靈
  桃仁紅花龍膽草 羌芷川芎神曲停
  痛風濕熱與痰血 上中下通用之聽
  8.獨活寄生湯
  獨活寄生艽防辛 芎歸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參草 冷風頑痹屈能伸
  若去寄生加芪續 湯名三痹古方珍
  9.消風散
  消風散內羌防荊 芎朴參苓陳草並
  僵蠶蟬蛻藿香入 為末茶調或酒行
  10.川芎茶調散
  川芎茶調散荊防 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風攻上 正偏頭痛悉能康
  方內若加僵蠶菊 菊花茶調用亦臧
  11.清空膏
  清空芎草柴芩連 羌防升之入頂巔
  為末茶調如膏服 正偏頭痛一時蠲
  12.人參荊芥散
  人參荊芥散熟地 防風此枳芎歸比
  酸棗鱉羚桂術甘 血風勞作風虛治
  增輯
  1.資壽解語湯
  資壽解語湯用羌 專需竹瀝佐生薑
  防風桂附羚羊角 酸棗麻甘十味詳
  2.小活絡丹
  小活絡丹用二烏 地龍乳沒膽星俱
  中風手足皆麻木 痰濕流連一服驅
  大活絡丹多味益 惡風大症此方需
  3.羚角鈎藤湯
  俞氏羚羊鈎藤湯 桑葉菊花鮮地黃
  芍草茯苓川芎茹 涼肝增液定風方
  4.鎮肝熄風湯
  張氏鎮肝熄風湯 龍牡龜牛制亢陽
  代赭天冬元芍草 茵陳川楝麥芽襄
  痰多加用膽星好 尺脈虛浮萸地匡
  加入石膏清里熱 便溏龜赭易脂良
  ===================
  十一、祛寒之劑
  --------------------------------------
  1.理中湯
  理中湯主理中鄉 甘草人參術黑姜
  嘔利腹痛陰寒盛 或加附子總回陽
  2.真武湯
  真武湯壯腎中陽 茯苓術芍附生薑
  少陰腹痛有水氣 悸眩潤惕保安康
  3.四逆湯
  四逆湯中姜附草 三陰厥逆太陽沉
  或蓋姜蔥參芍桔 通陽復脈力能任
  4.白通加豬膽汁湯
  白通加尿豬膽汁 乾薑附子兼蔥白
  熱因寒用妙義深 陰盛格陽厥無脈
  5.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人參棗 重用生薑溫胃好
  陽明寒嘔少陰利 厥陰頭痛皆能保
  6.益元湯
  益元艾附與乾薑 麥味知連參草將
  姜棗蔥煎入童便 內寒外熱名戴陽
  7.加陽急救湯
  加陽救急用六君 桂附乾薑五味群
  加麝三厘或膽汁 三陰寒厥見奇勳
  8.四神丸
  四神故紙吳茱萸 肉蔻五味四般須
  大棗百枚姜八兩 五更腎瀉火衰扶
  9.厚朴溫中湯
  厚朴溫中陳草苓 乾薑草蔻木香停
  煎服加姜治腹痛 虛寒脹滿用皆靈
  10.導氣湯
  疝氣方用荔枝核 梔子山楂枳殼益
  再入吳茱入厥陰 長流水煎疝痛釋
  12.橘核丸
  橘核丸中川楝桂 樸實延胡藻帶昆
  桃仁二木酒糊合 頹疝痛頑鹽酒吞
  增輯
  1.參附湯
  參附湯療汗自流 腎陽脫汗此方求
  衛陽不固須芪附 郁遏脾陽術附投
  2.天台烏藥散
  天台烏藥木茴香 川楝檳榔巴豆姜
  再用青皮為細末 一錢酒下痛疝嘗
  3.黑錫丹
  黑錫丹能鎮腎寒 硫黃入錫結成團
  胡蘆故紙茴沉木 桂附金鈴肉蔻丸
  4.半硫丸
  半硫半夏與硫黃 虛冷下元便秘嘗
  金液丹中硫一味 沉寒厥逆亦興陽
  5.漿水散
  漿水散中用地漿 乾薑附桂與良姜
  再加甘草同半夏 吐瀉身涼立轉陽
  6.來復丹
  來復丹用玄精石 硝石硫黃橘紅着
  青皮靈脂復元陽 上盛下虛可鎮宅
  ===================
  十二、祛暑之劑
  --------------------------------------
  1.三物香薷飲
  三物香薷豆朴先 若雲熱盛加黃連
  或加苓草名五物 利濕祛濕木瓜宣
  再加參芪與陳術 兼治內傷十味全
  二香合入香蘇飲 仍有藿香葛傳
  2.清暑益氣湯
  清暑益氣參草芪 當歸麥味青陳皮
  曲柏葛根蒼白朮 升麻澤瀉姜棗隨
  3.縮脾飲
  縮脾飲用清暑氣 砂仁草果烏梅暨
  甘草葛根扁豆加 吐瀉煩渴溫脾胃
  古人治暑多用溫 暑為陰證此所謂
  大順杏仁薑桂甘 散寒燥濕斯為貴
  4.生脈散
  生脈麥味與人參 保肺清心治暑淫
  氣少汗多兼口渴 病危脈絕急煎斟
  5.六一散
  六一滑石同甘草 解肌行水兼清燥
  統治表里及三焦 熱渴暑煩瀉痢保
  益元碧玉與雞蘇 砂黛薄荷加之好
  ===================
  十三、利濕之劑
  --------------------------------------
  1.五苓散
  五苓散治太陽腑 白朮澤瀉豬茯苓
  膀胱化氣添桂枝 利便消暑煩渴清
  除桂名為四苓散 無寒但渴服之靈
  豬苓湯除桂與術 加入阿膠滑石停
  此為和濕兼瀉熱 疸黃便閉渴嘔寧
  2.小半夏加茯苓湯
  小半夏加茯苓湯 行水散痞有生薑
  加桂除夏治悸厥 茯苓甘草湯名彰
  3.腎着湯
  腎着湯內用乾薑 茯苓甘草白朮襄
  傷濕身痛與腰冷 亦名乾薑苓術湯
  黃芪防已除姜茯 術甘姜棗共煎嘗
  此治風水與諸濕 身重汗出服之良
  4.舟車丸
  舟車牽牛及大黃 遂戟芫花又木香
  青皮橘皮加輕粉 燥實陽水卻相當
  5.疏鑿飲子
  疏鑿檳榔及商陸 苓皮大腹同椒目
  赤豆艽羌瀉木通 煎益姜皮陽水服
  6.實脾飲
  實脾苓術與木瓜 甘草木香大腹加
  草蔻附姜兼厚朴 虛寒陰水效堪夸
  7.五皮飲
  五皮飲用五般皮 陳茯姜桑大腹奇
  或用五加易桑白 脾虛膚脹此方司
  8.羌活勝濕湯
  羌活勝濕羌獨芎 甘蔓藁木與防風
  濕氣在表頭腰重 發汗昇陽有異功
  風能勝濕升能降 不與行水滲濕同
  若除獨活芎蔓草 除濕升麻蒼朮充
  9.大橘皮湯
  大橘皮湯治濕熱 五苓六一二方綴
  陳皮木香檳榔增 能消水腫及泄瀉
  10.茵陳蒿湯
  茵陳蒿湯治疸黃 陰陽寒熱細推詳
  陽黃大黃梔子入 陰黃附子與乾薑
  亦有不用茵陳者 仲景柏皮梔子湯
  11.八正散
  八正木通與車前 匾蓄大黃滑石研
  草梢瞿麥兼梔子 煎加燈草痛淋蠲
  12.萆解分清飲
  萆解分清石菖蒲 草梢烏藥益智俱
  或益茯苓鹽煎服 通心固腎濁精驅
  縮泉益智同烏藥 山藥糊丸便數需
  13.當歸拈痛湯
  當歸拈痛羌防升 豬澤茵陳芩葛朋
  二術苦參知母草 瘡瘍濕熱服皆應
  增輯
  1.五淋散
  五淋散用草梔仁 歸芍茯苓亦共珍
  氣化原由陰以育 調行水道妙通神
  2.三仁湯
  三仁杏蔻薏苡仁 朴夏白通滑竹倫
  水用甘瀾揚百遍 濕溫初起法堪遵
  3.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 茵陳滑石木通草
  芩翹貝母射干薄 暑疫濕溫為末嘗
  4.雞鳴散
  雞鳴散是絕奇方 蘇葉茱萸桔梗姜
  瓜橘檳榔煎冷服 腫浮腳氣效彰彰
  5.中滿分消湯
  中滿分消泊朴烏 歸萸麻夏蓽升胡
  香姜草果參芪澤 連柏苓青益智需
  丸用芩連砂樸實 夏陳知澤草姜俱
  二苓參術薑黃合 丸熱湯寒治各殊
  6.二妙丸
  二妙丸中蒼柏煎 若雲三妙膝須添
  痿痹足疾堪多服 濕熱全除病自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