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王英志
陳廷敬1638~1712,原名陳敬,順治帝賜名廷敬,字子端,號說岩,晚年號午亭山人。卒諡文貞。山西澤州治所今山西晉城人。出身官宦世家。順治十四年1657中舉,次年中進士,授庶吉士,順治十八年散館授內秘書檢討。自康熙八年1669始,歷任國子監司業、侍讀學士、禮部侍郎、經宴講官等職,自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1686~1688三年之間,更歷任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及吏部尚書。二十七年任吏部尚書時因親家湖廣巡撫張F貪黷案受牽連,乃引咎辭職,兩年後復起為督察院左都御史,不久又官復工部尚書,三十年1691為會試總裁,改刑部尚書,後又改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四十二年1703晉文淵閣大學土,兼吏部尚書,四十七年1708致仕,五十年1711因首輔大學士張玉書去世,奉命入直,總領閣務,次年病逝。陳自稱『入仕五十年』【入仕】,【午亭山人第二集】,下簡稱【第二集】,康熙年間本,『遭逢盛朝,位為上相,翊贊聖王齊於堯舜文武』林佶【午亭文編】序,對康熙盛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可參見劉伯倫【陳廷敬】第四章,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陳廷敬顯然首先是康熙年間的政治家,或者說是頗有政績的台閣重臣。其次陳廷敬『以其淵雅之才,從容載筆,典司文章』【四庫全書•午亭文編提要】,下簡稱【提要】,曾以總編或總裁官的身份主持【明史】、【大清一統志】、【大清會典】、【康熙字典】、【佩文韻府】、【康熙詞譜】等史書與辭典的編纂工作,堪稱清代文化功臣。再次,陳廷敬一生專心南宋理學,其【題張孝先所刻〖濂洛風雅〗】所謂『無窮風雅歸濂洛,有用文章學孔周』【第二集】卷一,著有【困學緒言】,批評明代王學空疏、虛妄之弊。因此,陳廷敬也是一位理學家。最後,陳廷敬還是康熙年間的一位重要的詩人與文章家,這有其收入【四庫全書】的【午亭文編】50卷【四庫全書存目】為【尊文堂集】80卷與【午亭歸去集】即【第二集】3卷為證,據研究者統計,二書詩23卷,有2500餘首,加上四庫全書本【午亭文編】50卷曾刪去的90餘首,凡2600餘首,數量相當可觀。但是其詩人身份卻長期為其政治家等身份所掩蓋,為人們所忽略。這對陳廷敬來說,顯然有失公正;對陳廷敬的研究來說,也不夠全面。
從清詩史的角度來看,陳廷敬實為康熙詩壇不可忽視的詩人之一;而從康熙台閣詩人的角度看,陳廷敬具有重要的代表性,與另一重要台閣詩人王士成為康熙詩壇的『雙璧』。陳廷敬今日為論者所忽略,並不等於其詩人地位在清代詩壇也被排斥。
我們必須看到陳廷敬【午亭文編】50卷,包括詩集20卷被收入【四庫全書】,【尊文堂集】80集被收入【四庫全書存目】,【提要】給予高度評價,這都是難能之事。【四庫全書】所收明清別集只有238部,列入存目者也不過583部,儘管其收錄標準有一定局限性,但【午亭文編】能進入【四庫全書】,無疑是其價值與地位的標誌,是當時社會對它的肯定。【提要】譽之為『其著述大抵和平深厚,當時咸以大手筆推之』。而清代最著名的沈德潛的清詩歌選本【國朝詩別裁集】乾隆二十五年教忠堂重訂本,選收清代乾隆朝之前996人3952首詩,其【凡例】稱『是選以詩存人,不以人存詩』,『而名位、交遊之念,不擾於中』,說明對詩質量本身是十分重視的。從入選詩歌的數量頗可看出入選作者在沈德潛心目中的地位。該詩所選996人,絕大多數人只選詩10首以內,一般皆為一二首,或三四首。選10首以上的可分四個層次:40首以上者僅王士一人47首;31首以上、40首以下者只二人,錢謙益、施閏章各32首;21首以上、30首以下者為吳偉業、龔鼎孳、宋琬、葉燮、尤侗、潘耒、邵長衡、張篤慶、李必恆、沈用濟、方朝等11人;11首以上、20首以下者有66人,陳廷敬15首與著名詩人吳兆騫、吳嘉紀、屈大均、陳恭尹、毛奇齡、陳維崧、朱彝尊、趙執信、查慎行等皆在內。此四個層次凡80人,在入選的996人中無疑是名列前茅者。陳廷敬的詩壇地位於此可見。沈德潛對陳給予了『其吐辭可上追燕許』、『典質豐茂』【國朝詩別裁集】卷三的高度評價。而其前的鄧漢儀所輯之【詩觀】、陳維崧所輯之【篋衍集】、劉然所輯之【詩乘初集】、陶煊所輯之【國朝詩的】、陳以剛所輯之【國朝詩品】等清詩選集中,皆收有陳廷敬之詩參見張玉興【詩是山西老將雄】,【清史論叢】2000年號,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版。民國徐世昌的大型清詩選本【晚晴m詩匯】卷二八也收陳詩11首,並評曰:『其詩固難與漁洋並駕,然亦具有根柢,不同凡響。』中國書店1989年影印本
康熙皇帝是歷代君主中最懂詩、最擅詩者之一,他以詩人的眼光看陳廷敬之詩,十分欣賞。其有【覽〖皇親文穎〗內大學士陳廷敬作各體詩,清雅醇厚,非集字累句之初學所能窺也。故作五言近體一律,以表風度】詩,詩題本身就對陳詩讚譽有加,詩更云:『清新授紫毫』,『李杜本詩豪』,則推崇之極矣。陳廷敬逝世後又作【大學士陳廷敬輓詩】,仍不忘懷念陳『世傳詩賦重』。可見陳廷敬詩賦的成就確實為康熙所讚賞。康熙詩壇盟主王士,與陳廷敬關係甚密,雖二人論詩頗不相合,但王『甚奇其詩』【提要】,而編【感舊集】於卷一一選錄陳廷敬達26首之多,其【漁洋詩話】也摘錄陳詩。詩集中有涉及陳廷敬的詩多首。此外,楊際昌【國朝詩話】譽其詩『豐致洒然,絕不妝點台閣氣象』,查為仁【蓮坡詩話】稱其詩『詩情超然,筆無纖塵』,延君壽【老生常談】說;『午亭全是一團學力,抱真氣而能獨往獨來者也。余謂其深造之能,直駕新城王士、竹朱彝尊而上之。』可謂推崇備至。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又認為陳『詩名不及士,而功力深厚似過之』。由此不難看出,陳廷敬於康熙詩壇的名聲頗大,從中也可以理解吳之振在選編『海內八大家』之【八家詩選】時為何把陳廷敬與王士、王士祿、宋琬、施閏章、程可則、沈蒼、曹爾堪相提並論而選入。陳廷敬對此事很是欣慰,有『好事傳來八子詩』【和貽上嘉陵驛見懷】,【午亭文編】卷一一之句。
作為一個詩人,自然要參加詩壇的活動,與諸多詩人發生關係。陳廷敬自不例外。他在京城任職期間,曾於康熙六年1667與禮部尚書、詩歌大家龔鼎孳發起結詩社,參加者有王士G、汪琬、程可則等著名文士,經常詩酒流連,分韻吟唱,相互切磋,對於提高大家的創作水平不無補益。而經常與陳來往或保持友誼的詩人除了大家王士、朱彝尊外,還有有『南施北宋』之稱的施閏章、宋琬,白描詩人查慎行,以及宋犖、王士祿、潘耒、彭耒孫等名家,至於一般詩人則更多,這在【午亭文編】中皆有據可查。沈德潛說:『康熙初,公與西樵、漁洋、荔裳、愚山、顧庵、繹堂諸公,時為文酒之會,號稱極盛。』【國朝詩別裁集】卷五也可見陳詩歌活動之一斑。其中王士與其關係最為密切,又同為台閣重臣,值得注意。
王士G1634~1711,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今山東桓台人,累官至刑部尚書,其家世與仕途履歷與陳廷敬相仿。王被稱為康熙詩壇『一代正宗』袁枚語,『主持風雅數十年』【清史稿】卷二六六。他不僅是著名詩人,而且是著名詩論家,其標舉的『神韻說』,風靡清詩壇,在中國詩論史上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詳參拙著【清人詩論研究•王士G『神韻』說初探】,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其詩壇地位自然在陳廷敬之上。但王在詩壇與政壇能有顯赫地位,據說得力於陳的鼎力舉薦與宏揚。據鄭方坤【國朝名家詩鈔小傳】:康熙帝『召見殿中,問朝臣誰最能詩,陳舉貽上』,後王『為詩伯』,『卓然為本朝第一手,而吹噓上送,名達天衢,出谷遷喬,聲名赫奕,實由先生一言推轂』。不過據王【召對錄】記,康熙十五年1676向皇帝舉薦他的是高陽李公與桐城張公。但王確實是因為被人舉薦而引起康熙的重視,兩年後時任戶部郎中的王與陳廷敬同召對懋勤殿,受到康熙帝欣賞,王於次日就被特旨授翰林院侍讀,後王與陳二人又入直南書房。陳詩記召對云:『昔與王侍郎,受詔並為詩。』【西山道中作二首】其二,【午亭文編】卷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