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12|回覆: 0

馬來西亞華人大力推廣漢服及中華傳統禮儀

[複製鏈接]
易上 發表於 2010-3-11 20: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環球時報
  環球網實習記者朱盈庫報道,據香港【亞洲周刊】3月11日報道,馬來西亞年輕華人正在推廣穿漢服運動,以讓華人了解華夏文化的原貌。他們將漢服與電影【孔子】結合,提出『穿漢服看孔子』口號,並將進一步向社會推廣成人禮、祭禮、射禮、年節禮等中華傳統禮儀。
    3月3日晚,中國影片【孔子】登陸馬來西亞。在首映式前,逾五十名身穿漢服的年輕人聚集在電影院,井然有序地在孔子畫像前排好隊,舉行隆重的華夏禮儀,以華人祭拜祖先最隆重的禮節——三獻禮,祭拜孔子。許多圍觀的民眾也紛紛參與,對孔子表示敬意。
    這批極力推廣漢服運動的年輕人提出了『穿漢服看孔子』口號,獲得不少民眾的響應,讓馬來西亞的漢服運動從幕後走向熒光屏前,糾正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對漢服及華夏禮儀長期以來的誤解。
    據稱,這也是【孔子】在全球上映以來,唯一一個有組織性地把【孔子】與漢服運動掛鈎的國家,這讓馬來西亞華人多了一個了解華夏文化原貌的機會,推動該國華人回歸根本。
    當身着漢族禮服的祭祀官在祭祀文中念出:『我馬來西亞華人,源自何處?神州故土。我馬來西亞華人,來歸斯土,所攜者何?祖先牌位。所用者何?華夏文化……』圍觀者無不為之動容。
    『穿漢服看孔子』活動發起人江志發表示,他們提出這項理念主要是要『緬懷先聖的努力,同時鼓勵馬來西亞華人以更大的勇氣來讓華夏文明放射出更燦爛的光輝』。
    以江志發為首的漢服愛好者是在07年開始在馬來西亞推廣漢服運動的,其核心成員主要來自他所領導的大城堡青年運動支會。這批平均年齡少過三十歲的年輕人本着對華夏文化的熱愛,很快就行動起來,並且逐漸獲得其他地區年輕人的支持。08年,他們主辦第一屆『華夏文化生活營』,邀請中國講師前來授課,讓學員深層掌握華夏文化。第一屆只有逾二十人參加,不過在08年舉辦第二屆時,參與者人數增加至一百人。
    從事計算機軟件業的江志發否認本身是形式主義者。他表示,世界各個民族,如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馬來人、印度人,甚至中國的藏族、維吾爾族等都有本身的民族服裝,獨是漢族今天沒有民族服裝,這是不可思議的事。他說,許多人把目前流行的旗袍和長袍馬褂當作是華人服裝,那是不對的,因那是滿人的服裝,華人的真正傳統服裝是由黃帝『垂裳而天下治』就開始定型的。
    報道說,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參與漢服運動者絕大部分是年輕人,而向來重視傳統文化的年長者卻不見蹤影。漢服運動參與者許欣欣認為,那是因為年輕人比較敢嘗試新的事物,不會畏懼社會異樣的眼光。她表示,她的父母雖然沒有參與漢服運動,不過卻鼓勵她參與。
    馬來亞大學中文系講師嚴家建認為,漢服運動很有意義,這也是華人的尋根運動,不過馬來西亞的國情,讓這項運動面對不少阻力。他指出,現代男性已經很少蓄長發,因此在穿漢服時除非帶冠,否則那會讓人感覺很不協調、不完整。他表示,雖然漢服在清朝後被邊緣化,可是清朝畢竟還是屬於中國歷史的延續,人們不能因此把清朝從歷史中切除。民俗研究者,同時也是華夏文化生活營講師的李永球也支持漢服運動,不過他認為,要多數人來穿漢服似乎不容易,因西裝還很適合當前的環境,若有關運動的重點放在傳統節日及祭祀儀式上,那是可行的。
    江志發希望,在人們逐漸接受漢服運動及漢服婚禮後,他們可向社會推廣中華傳統禮儀,如成人禮、祭禮、射禮、年節禮(農曆新年、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以期將馬國打造成『禮儀之邦』,讓中華文化在海外發揚光大。正如中國傳統文化學者、中國儒教網站長王達三所言,回歸傳統,重穿民族傳統服裝,展現華人的從容自信,重建華人的禮儀系統,找回失落已久的中華文化精神,促進華人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