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華網 有統計數據顯示,自從1955年10月我國內地開始推廣普通話,50多年來中國內地人口中會說普通話的已經占到一半以上。在普通話主導『話語空間』的壓力下,方言日漸式微;然而,方言在當今又以最時髦的方式,說着最時髦的文化事件,被引入時尚生活。如果這麼看,方言算是『繁榮』得一塌糊塗。
前幾年,雪村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方言版的【貓和老鼠】僅僅算得上是方言流行的一個序曲,2006年世界盃期間,用方言演繹的『黃健翔激情解說』才真正是紅得發紫。在某門戶網站中,收錄了四川老男人版、辣妹版、湖北小屁孩版、超級河南話版、東北大帥哥版等至少7種方言版本的『黃氏』解說。而【武林外傳】的熱播,也讓陝西味十足的『哦滴神啊』成了流行語。在電視熒屏上,方言情景劇風暴更已經席捲中國大地。
然而,學者認為,這些方言熱,更多的是『市井化的調味品』,並不承載地域文化特色,相反,正表明了方言的衰落。他們認為方言鬧劇的流行充其量算是一種『片面的繁榮』。這種鬧劇化,其實主要是以『外人』的感受把方言的某一方面畸形發展起來,是根據『他人』對該方言的好惡和取捨,說白了是因為別人的偏見、成見,常常有某種隱含的貶低成分。所以,這種滑稽的方言形態不能促進方言的復興。
『新時代的曙光照進了方言。方言不是時代的對手。其實,誰又不在時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臉腫呢?』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敬文東在【方言以及方言的流變】一文中如是說。『方言的出生、發展和消亡,是語言和語言之間的較量,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全球化的年代,必須要有一種公共語言交流。』
(沈奚摘自2007年2月13日【文摘周報】,文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