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醫藥報 此棗只有天上有,
人間別處罕有求。
要尋仙棗何處去,
山東寧陽鳳凰頭。
這是毛主席1959年到山東寧陽棗鄉一游時留下的詩句。輕輕掰開、糖絲尺許、棗肉褐紅、清香沁脾。偉人也經不住美味的誘惑,寥寥幾句卻盡現仙棗的魅力。
稱其仙棗並非偶然,北宋【太平御覽·廣志】載:『李昉有仙人棗,長五寸,把之兩頭俱出,核細如針,霜降乃熟,食之甚美。傳雲出崑崙山,一曰王母棗。』這裡說的仙棗生長在泰安地區,屬圓鈴大棗,受當地獨特的土壤水質影響,大棗肉質肥厚、甘甜爽口。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棗補氣血,健脾胃。用大棗做藥引不但可以使烈性藥的藥性緩和,還可以顧護脾胃氣血使藥物能夠驅除邪氣而不傷正氣。仙棗之仙也有古籍為證,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大棗入藥先青州後晉州,其他皆不堪入藥。棗葉唯青州出者肥大而甘美,入藥為良。
【神農本草經】將大棗列為『上品』,現代醫學進一步闡釋了大棗具有補氣養血、保肝護肝、美容抗衰、安神助眠、抗腫瘤抗過敏的功效。一方水土培育一方靈物,長生不老雖不能真,日食仨棗或許真可以健體強身、延年益壽。
根據歷代古醫籍和現代醫家的臨床經驗,覓得兩個膳食方:
鮮芹菜梗120g,大棗30g,洗淨後加水熬煮半小時即成。吃棗、菜梗,喝湯,分2次服用,每日1劑。有清熱平肝,健脾養心之功,適宜於高血壓、冠心病、慢性肝炎。
大棗30g,粳米100g,煮至爛熟成粥,加入冰糖,攪拌均勻即可食用。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適宜於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泄瀉、血虛髒燥、精神不安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