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海外版 古人把紡線稱為『給』,把織布稱為『績』。
給,本義是指把鬆散的棉絮合成一股,通過紡車旋轉紡成線。線,是棉條紡出來的;絲,則是從蠶繭中抽出來的,叫抽絲剝繭。抽絲,也叫做『給』。一個繭抽出一根絲,幾根絲合成一股,繅成絲線。
績,本義是指一寸一寸地織、一束一束地累積,把織成的布一束一束地卷好的意思。一大束為一匹,市場上交易時,以匹為單位,按匹論價,所以『績』字從『貝』,貝是古代的貨幣。
一年一度,男人們耕種有收成,女人們織布有一匹匹的累績(積),合稱為一個家庭一年的『成績』。
今日網絡用語――給力。給,指女織;力,指男耕。這雖然是今日網民們的發明,但同樣可以找到原創的淵源。成績、給力,只是一種語言表達的詞語;這些詞語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實踐――一種行為方式中長期形成的。
認一認,比一比:
線、絲、棉、繭,紡、繅,給、績、貝。
成績、給力,詞語、方式。(殷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