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醫藥報 地處太行山中脊東麓的山西省昔陽縣,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在這塊曾經貧瘠的土地上,以艱苦奮鬥的大寨精神為指引,昔陽人民改天換地,創造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
與昔陽百姓健康相伴,昔陽中醫藥源遠流長,世代傳承,並發揚光大,至今仍深受患者群眾信賴。昔陽縣人民醫院(昔陽縣中醫院)院長潘占喜對在醫改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有着深刻認識,提出要以『中醫出特色、西醫上水平』為醫院發展指針,為24萬昔陽幹部群眾提供最好的健康保障。
在強強聯合基礎上凸顯綜合能力
在昔陽縣城中心區域,在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占地45畝的院落中,建築面積達2萬7千平方米的嶄新樓群巍然矗立。急診和門診大廳寬敞明亮,診療區域醫患有條不紊,病房設施齊備,服務周詳。
縣人民醫院與縣中醫院去年11月才一起遷移新址,合二為一。按照昔陽縣委、縣政府的決定,兩所醫院實行兩個機構、兩塊牌子合署辦公。該院擁有全縣名醫、名老中醫和大批中青年優秀人才,肩負着全縣24萬人民群眾的醫療保健任務。
曾經的兩所醫院都有着篳路藍縷、創造輝煌的歷史。昔陽縣人民醫院創建於1942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康復、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有目共睹。
昔陽縣中醫院創建於1983年,是以中醫、中西醫、急救、預防保健、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中醫院。縣中醫院雖然創辦較晚,最初只有六萬元政府支持,但是在老一輩醫院領導和專家的帶領下,以臨床療效為核心,堅持特色診療,不斷優化服務,在百姓中建立了口碑,從而實現了跨越發展,醫院各項統計指標令人矚目。
2011年9月,新建昔陽縣人民醫院落成後,開設病床320張,年門診量可達8萬餘人次,出院人數1.2萬餘人次。擁有固定資產1.3億元,設有9個臨床科室、10個醫技科室、10個行政職能科室。現有職工434人,其中具有高級衛生技術人員15人,中級衛生技術人員85人,初級衛生技術人員174人。
醫院整體功能完善,基礎設施齊全,技術力量雄厚。擁有一流的現代化住院、門診大樓,配有中央空調、十人座高壓氧艙及中心制氧供氧和具有先進層流淨化設備的無菌手術間、傳呼系統;裝備有美國通用雙排螺旋CT、800MA數字胃腸機、CR、德國西門子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24小時動態心電圖、腦電圖、C臂、鉬靶乳腺X線機、腹腔鏡、電子胃鏡、腸鏡、陰道鏡、膀胱鏡、電切鏡等萬元以上的大中型醫療設備130餘台件;設有重症監護病房(ICU)、冠心病監護病房(CCU);『120』急救中心擁有6輛醫療急救車及配套急救設備,提供24小時急診急救服務。
潘占喜表示,該院將秉承『厚德善道,務實求新』的院訓,遵循『中醫出特色、西醫上水平』的發展思路,始終堅持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視質量、服務為醫院生命線,努力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高效和滿意放心的醫療服務。
以專科建設為載體發揮特色優勢
昔陽中醫藥發展具有了不錯的基礎條件,但是還有很多潛力可挖掘,還有很大空間可拓展。潘占喜認為,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是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中醫隊伍青黃不接,尤其是青年人才缺乏。
促進中醫藥發展,關鍵在於牽住『牛鼻子』。他認為重點工作應是加強重點專科建設,要通過建設特色科室,引進人才、技術,提升質量安全,改進完善服務;還要發展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康復醫療,與西醫藥並舉,通過針灸理療幫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復健康。同時,為發揮老中醫藥專家的作用,要擴大中醫門診服務,進一步方便老百姓就醫。
根據【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該院堅持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重視重點學科建設。
該院腦病科2010年12月通過了山西省重點中醫專科項目驗收。腦病科針對中風病的治療總結出一套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根據辨證論證選用中藥製劑,配合中藥飲片及中醫非藥物療法等促進中風康復,降低病殘率,取得了肯定療效。
針灸理療科為中醫特色專科,採用祖國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方法,配備先進的中醫診療設備,對面神經麻痹、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偏癱等疾病療效確切,現以成為本科治療的特色病種。目前正在積極籌備開展康復科。
同時,該院骨科、兒科為晉中市級重點專科。骨科能開展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股骨遠端解剖型鋼板治療複雜性股骨遠端骨折、交鎖髓內針治療股骨骨折和脛骨骨折等治療;兒科能開展先心病的診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硬腫症、小兒支氣管哮喘等小兒常見危急重症的搶救治療。神經內科、普外科為縣級重點專科。
為建設重點專科和特色科室,該院對外招聘引進人才,對內開展培訓學習,並輸送骨幹到上級醫院進修深造。逐步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的臨床骨幹隊伍,為專科建設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老中醫藥專家作用不可或缺。該院原副院長耿貴生擅長脾胃病治療,原副院長趙院長內科診療嫻熟,原副院長賈院長對兒科疾病和濕疹治療有獨到方藥,在老百姓中素有名氣。該院都予以返聘,請他們在門診坐診,進一步擴大了中醫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批中年專家已挑起大梁。55歲的中醫內科專家岳建華,畢業後從事臨床幾十年,對脾胃病研究較深,對血液病治療頗有心得,門診患者絡繹不絕,他還曾經撰寫相關論文。對一些西醫手段難以解決的發熱、病毒感染、腫瘤手術化療後配合治療等問題,他都積累了自己的經驗和處方。
20世紀90年代初畢業的中醫專家趙懷瑞已經成為針灸理療科帶頭人。該科運用針灸理療等非藥物療法,在治療骨病、神經系統疾病,緩解疼痛等方面效果突出。不少縣外患者也慕名而來。
把中醫藥技術和文化普及到基層
昔陽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是縣域中醫藥發展的龍頭。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百姓,傳授中醫藥適宜技術,傳播中醫藥知識方法,弘揚中醫藥文化,使命在家肩,責無旁貸。潘占喜對此深有體會,並身體力行,推出系列舉措。
今年7月初,在縣人民醫院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辦了『中醫中藥中國行基層醫生培訓活動』。300多名鄉村醫生從鄉鎮衛生院、村社衛生室趕來,聽取了山西省中醫院、晉中市中醫院專家的診療思路和方法的課程。承辦面向基層的教學活動,是縣人民醫院推進基層中醫藥發展的一個重要平台。
此前,該院多次承擔國家、省級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活動,涉及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等,診療疾病包括各種基層常見病、多發病。
該院還把中醫專家下鄉義診列入常年規劃,組織專家下鄉義診,宣傳中醫藥健康理念和特色優勢。
白曉軍是樂坪鎮衛生院的中醫師,他畢業於山西中醫學院專科,從業已有十多年。作為所在衛生院20多人中僅有的3名中醫之一,他認為,中醫注重養生、中藥副作用小,治療消化病、糖尿病等比西醫有優勢。隨着昔陽縣日益重視基層中醫藥發展,村衛生室大概有一半可開展中醫藥服務。
西塞鄉崗漳漕村53歲的村醫傅海蘭,自學中醫。他的衛生室有中藥飲片二三百種。他曾拜師老中醫,後來也常參加縣裡組織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聽取專家授課。他說,『看慢性病,中醫藥確實有方法,有好的療效』。
潘占喜表示,今後,將組織中醫藥專家進一步深入基層,推進中醫藥文化『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讓更多群眾了解中醫藥、認同中醫藥、選擇中醫藥,享受中醫藥,在醫改中繼承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造福人民群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