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濟南時報
本報19日刊出【山東定陶漢墓重大發現:墓主為哀帝之母丁太后】一文後,再次引起讀者對這一『黃腸題湊』大型漢墓的廣泛關注。許多讀者關心定陶漢墓是原址保護,還是遷到濟南保護的問題。隨着本次漢代谷紋玉璧、竹笥和絲袍等一批珍貴文物的出土,人們也更加關心墓內是否還能發現其他隨葬品,能否有更多文物出土。帶着疑問,記者昨日再次採訪了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有關人員,得到一些最新確切消息。
原址保護方案正在編制
去年6月在我省菏澤定陶發現的『黃腸題湊』大型漢墓,是國內已經發掘的此類墓葬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結構獨特、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性代表意義的一座,故其所具有的科學研究、保護、展示價值也難以估量。對於這座珍貴漢墓的保護問題,去年7月,山東省文物局還專門舉辦了『定陶大型漢墓保護專家論證會』,當時專家們大都傾向於異地保護,也就是整體遷往濟南。一是因為當地地下水位高,需要不斷排水,增加保護難度;再就是在出土地保護,需要建造展館,但因地處偏遠鄉村,考古人員在技術上無法解決保護的諸多難題。』
但菏澤方面也有着自己的打算:今年初,菏澤市的幾位政協委員聯名呼籲漢墓留在原址保護,並把建議帶到年初的菏澤政協會上。菏澤方面認為原址保護有利於漢墓展示原始風貌,還可以促進當地旅遊等事業的發展。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關人員向記者透露,目前,國家文物局已經明確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負責漢墓整體原址保護方案的編制工作,定陶縣政府為定陶漢墓保護主體,定陶縣文物局負責定陶漢墓的保護工作。目前相關編制規劃正在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制定中,初步預計明年年初完成。
再發現文物的可能性很小
被冠以多項全國之最稱呼的定陶漢墓去年6月重見天日,震驚了考古界。然而,這座漢代古墓幾乎留下了歷朝歷代的盜掘痕跡,有專家表示,早在王莽時期,這座墓就已經經受過毀滅性盜掘。漢墓文物『零出土』的現實,讓人們不免遺憾。
9月13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媒體通報,在定陶『黃腸題湊』大型漢墓又獲得重要考古發現,考古人員在原本空空的墓室內地板下發現一專門的器物坑,並於其中出土一竹笥(用以盛放衣物書籍等的竹製盛器),內盛一件縫有玉璧的漢代絲質長袍。這一埋藏方式為國內首次發現。由此,考古人員基本可以判定定陶漢墓的主人是西漢哀帝的母親丁太后。這一重大發現,再次引起全國對這一『黃腸題湊』大型漢墓的關注,許多人更是期盼墓底還能出土其他隨葬品。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關人員告訴記者:『定陶大型漢墓的考古工作還遠沒結束,我們也非常期待再發現其他隨葬品,但實話實說,發現的可能性非常小。』
值得慶幸的是,歷經兩千餘年地下埋藏和地下水浸泡後,大墓內『黃腸題湊』所用木料仍嚴絲合縫,下一步的脫水工作,不僅需技術保證,還要有大筆資金。無論是留在原址保護,還是整體遷移,目的只有一個:保護好這一珍貴文物,把其中的文化內涵展示出來,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
(張彤)
來源:濟南時報 |
|